游完温宿大峡谷,我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北边缘继续西行,直奔喀什古城而去。经过阿克苏时稍有休息并午餐,路过著名的三岔口镇时再次停歇并寻找“江湖客”的感觉。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简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下辖1市11县,人口350余万。

喀什是新疆也是中国唯一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内陆第一个经济特区,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被列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喀什是我南疆旅游计划的重点地区,主要游览了喀什噶尔古城、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红其拉甫国门等景点。

喀什噶尔古城是新疆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之一,也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有2100多年的历史,面积4.2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

喀什古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情独特,是四大文明的荟萃之地,是宜享安逸的幸福之城。素有“不到喀什游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游不算到喀什”的美誉。

早在2100多年前西汉博望侯张骞就记录了喀什噶尔古城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际市场。自1760年清朝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之后,喀什噶尔古城就已成为天山以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喀什噶尔古城是"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

古城,街巷南弯北错、曲径通幽,是喀什噶尔和维吾尔文化最经典的代表。民居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活着的化石、喀什噶尔的灵魂”。

慢步喀什古城,不仅能历目古城历史的沧桑、古巷的斑驳,还能从一间间改造后极具“中亚西域”风情的新居里,感受到民风的淳朴、服饰的典雅。

新文化与旧遗迹的交融谐生,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共鸣,为古老而又年轻的喀什城更叠添魅,使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城华丽蜕变,再次成为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尔广场西面,始建于1442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新疆最有代表性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也是全疆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2-3千人,古尔邦节时,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礼拜,通宵达旦地狂欢。

每日穆斯林礼拜完毕以后的时间,清真寺向游人开放有偿参观。

香妃墓位于喀什东郊5公里的浩罕村,系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

传说香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自幼体有异香,被称为“伊帕尔罕”(香姑娘),是清乾隆皇帝的爱妃。香妃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将其尸体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克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

据考证,“香妃”确有其人,不过她并没有葬在这里,而是葬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

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确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极受乾隆宠爱,终年55岁。

乾隆皇帝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起了一批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一个“香妃”的故事。然而传说再引人入胜,也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

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兵,对于红其拉甫一直有着神圣的仰慕之情。在喀什游玩了两天之后,我驾车驶向了帕米尔高原,奔着红其拉甫而去。

当年那部经典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让我一直对帕米尔高原充满了无比的好奇。这一次,我就要登上帕米尔高原亲身感受它的神奇魅力,心情确是非常激动。

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古丝绸之路在此经过,塔吉克语“世界屋脊”的意思,是南下印度、巴基斯坦、西去阿富汗和伊朗的重要通道。帕米尔高原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仅低于珠穆拉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

帕米尔高原上冰川湖泊众多,最长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7公里,最大的喀拉湖面积383平方公里。

喀什距离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县城300公里,距离红其拉甫国门430公里,有G314国道从喀什直通红其拉甫国门,并延伸至巴基斯坦境内,这就是著名的中巴友谊公路,沿途景色非常独特而漂亮。有人说,帕米尔高原是一生必须要到一次的地方。对此,我深表赞同。

踏上帕米尔高原,在距离喀什160公里的地方,我遇到了沿途第一个景点“白沙湖”。白沙湖位于G314国道边上,水域面积44平方公里。

由于千百年来高原风沙的侵袭,使得白沙湖周围的山遭受侵蚀风化成灰白色的沙子,形成了沙山,这里湖面如镜,白沙如雪,景观令人震撼。有传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流沙河就是这里。

过白沙湖继续前行不远就到了喀拉库勒湖。喀拉库勒湖是高原圣湖,可以远眺九座雪山,特别是周围的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和慕士塔格峰更为该湖增添了神奇而美丽的色彩。该湖位于G314国道旁边,无论是从喀什出发上帕米尔高原,还是从塔什库尔干下高原,都是在中午经过这里。

湖东面矗立着“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西面雄踞逶迤不绝的萨尔阔勒山脉,南面是一片草原。每到夏季来临,这里水清草丰,湖光山色,美轮美奂。

近年来,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有人在湖边开设了高原旅游接待站,专门接待来自各方的游客尤其是登山爱好者,为其提供食宿等服务。

游完喀拉库勒湖,继续前行至距离塔什库尔干县城还有约70公里的地方,我来到了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

该景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冰山之父”—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裙带下,方圆20公里,距G314国道12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有美丽的“绿弓湖”在此停留。

在这里,我看到了冰川的雄伟、冰蛇的秀丽、冰塔冰洞的多姿多彩,四层冰湖的柔情和峻冷。

慕士塔格峰峰顶的皑皑白雪,犹如满头白发,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它像一位须眉斑白的寿星,雄踞群山之首,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

多少年来,顶礼膜拜者有之,探幽问险者有之,一些国内外登山爱好者也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自驾车可以开进景区约10公里左右,在距离冰川最近处的山坡上有停车场。

我从停车场徒步登高约500米左右,方到达海拔5000多米的冰川跟前。沿途由于缺氧导致心脏加速,每前进一步都是气喘吁吁,可谓寸步难行。

好在我坚持住了,也因此而看到了此生见过的最震撼的冰川奇景。实乃不虚此行!

慕士塔格峰属西昆仑山脉,山体浑圆,状似馒头,常年积雪,雪线海拔约5200米,冰山地貌发育十余条冰川,其中最大的栖力冰川和克麻土勒冰川将山体横切为两半,冰川末端海拔4300米。

慕士塔格是当地族人心目中的神山,它头戴冰雪之冠,构成了大自然中昆仑山脉“万山之祖”的威武画面。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是国家级冰川景区。

游完慕士塔格冰川公园景区,我直达塔什库尔干县城。因天气尚早,安排好住宿后,于太阳落山前,我来到石头城遗址游览。

“塔什库尔干”的意思就是“石头城”,石头城遗址就在该县城北面的小山上。城墙周长1300多米,由岩石垒成,汉唐时期就是丝绸之路关隘,元代重新修缮,清代在山脚建县城。

石头城遗址是古丝道著名的古城遗址,是到塔什库尔干县城必须去的地方。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头城处在天山南路的丝路南北两道交汇点,喀什、莎车、英吉沙及叶城通往帕米尔高原的数条通道都在此地汇合,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势极为险峻。

城垣依石岗形势,用块石夹土垒砌,曲折起伏,呈椭圆形,周长1300多米,城虽小,却极为险要。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

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统一西域后,这里设有葱岭守捉所。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城廓,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建蒲犁厅,在旧城堡南面兴建新城镇,石头城渐被废弃。

石头城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标记之一,也是帕米尔高原最显著的文化象征。现遗留城堡系清代建筑,仅为汉唐遗存十分之一。城堡的官府、宅第、道路等保存的仍然较为完整,能想象到当年城堡内的繁华和昌盛。

如今,石头城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周围有雪峰,下有草滩、河流,又有浓郁的塔吉克民族风情,颇具粗犷豪放之美。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整座石头城会反射出丰富的光线,落日照射在这些残垣断壁上,更显出它的苍凉与厚重。

到达塔什库尔干县城的第二天,我早早起来,驾车前往红其拉甫口岸。当车辆行驶到G314国道尽头的时候,此次环游新疆最高最远的一站“红其拉甫口岸”终于到了,远远就看到屹立在雪山之巅的祖国海拔最高的国门。

红其拉甫口岸海拔高达5100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

红其拉甫口岸是中国与西南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代“丝绸之路”取道于此,也是中国与南亚、西南亚各国的陆上路径之一。是喀什通往巴其斯坦的中巴公路国内段(G314)的终点,竖有中国国界7号界碑。

据说红其拉甫口岸开放以来,已接待了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多万名游客。每逢口岸开关时节,前来红其拉甫口岸贸易、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

红其拉甫口岸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日用百货、小家电以及少量对外承包工程设备等,进口商品主要有巴基斯坦干果(如巴旦木、松籽、椰枣)、海那、毛毯等民族特需品。

红其拉甫山口素有“生命禁区”和“死亡雪海”之称,冰峰林立,沟壑纵横。常年驻守在这里的是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前哨班,他们担负着中巴两国唯一陆路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和戍守边关任务。

这里终年积雪,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7级以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多度,封山时间有8个月之久,这一切都证明着这里并不适宜人类居住,但他们已经在这里为祖国站岗驻守了数十年。

站在这高原之巅,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词: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山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作为曾经的一名老兵,我为前哨班的战友们骄傲!并向战友们致以崇高的军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