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蔚来的10万元级小车长什么样?详解蔚来“萤火虫计划”

    E电园小编辑头像E电园小编辑头像
    E电园小编辑2022-08-03


    8月伊始,汽车圈又曝出了一个大新闻,蔚来计划在NIO以及ALPS(代号)品牌后,推出定位在10-20万元级别的第三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场,且采用独立运营,有独立的负责人和研发体系。在蔚来内部,三大品牌,被视为丰田集团内“雷克萨斯、丰田、铃木”的阶梯式矩阵,蔚来在新能源车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


    作为国内新势力品牌的领头羊,通过蔚来近5年来的努力经营,以及蔚来补能体系的建立,NIO品牌的高端定位已经被绝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不过高端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蔚来上了“枷锁”。翻看蔚来财报,能清楚地看到企业每年仍然在持续亏损,作为一家成熟企业,不可能一直靠融资推进发展,拉高整体销量,推出爆款车型,才是进入市场争夺份额及利润的关键。

    对于新品牌,在最近的财报沟通会上,李斌确认了第二品牌ALPS的存在,主力产品售价在20万-30万元,此举也被是认为效仿特斯拉,采用下沉市场策略收割销量,但一定程度上还维持了中高端的调性。此次曝光的第三品牌(萤火虫计划)却要直接进入到10万元级市场,与长安深蓝、哪吒、几何、比亚迪等品牌售价接近,蔚来的下沉速度也超出市场预期。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走量已经是蔚来的必选项。不过不同于新势力企业飙升的市值,蔚来想要在品牌车型矩阵上再次“复制”一个丰田,绝不是一件易事。


    【·单品牌支撑价格段有限 布局新品牌下沉市场】

    如果从2014年兴起的“PPT造车”开始,新势力品牌这个词已经有了八年时间。彼时的新品牌不被大众所认可,电动车也被标榜成“尝鲜”、“标新立异”、“政策产物”等等。为了快速打造消费者认知,蔚小理等品牌好似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细分市场发展,比如蔚来定位高端纯电动车,注重豪华感与用户服务,理想则进入增程式SUV市场,定位“奶爸车”,小鹏从中端市场切入,打造出智能化标签。

    新势力品牌看似“井水不犯河水”,不过随着消费者针对电动车多元化用车需求的兴起,以及与生俱来对于价格的敏感,这些品牌都在努力拓展新的细分市场来夯实产品矩阵、提升竞争力,他们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日益模糊。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畅销车价格在8-12万元之间,占到总销量的35%左右,而16-25万元之间的市场热度正在逐渐增加,汽车市场消费者升级的趋势已成,不过未来长时间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而NIO品牌目前单车平均售价在40万元左右,即便更加便宜的ET5上市后,仍与主流市场有较大差距。


    主打中低端市场最直接好处就是销量,比亚迪、广汽埃安等逐渐吃下了中间地带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两个品牌在2021年的平均单车售价在15万元左右。随着新能源市场日渐成熟,车市会进入以核心价值区间为中心的新一轮竞争周期,新能源车市场势必会朝向“纺锤形”结构发展,10-25万元市场份额会逐渐扩大,最终成为主流市场。


    自2018年交付首款车以后,蔚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销量都稳居新势力车企榜首。不过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蔚来的增长势头乏力,转而被价格更低的零跑、哪吒所赶超。今年1-7月,蔚来累计交付60,879辆,下滑到新势力品牌的第五名。即便ET7、ES7以及ET5加快交付,以及“866”升级焕新,高端车型所处的仍是存量市场,如果蔚来的依旧走纯高端路线,会很快触及天花板。

    对于短板,蔚来显然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这也诞生了第二品牌ALPS,定位20-30万元,把目标放在了小鹏、飞凡,以及比亚迪的中端产品上。从结果看,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以外,即便价格下降到30万元左右,销量较好的小鹏P7月销也很难达到1万辆,无法帮蔚来带来质变。而此次传闻的第三品牌则更近一步,直接冲入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深蓝等品牌的腹地。

    李斌曾表示,“汽车行业的普遍规律是,一个品牌能够支撑的车型和价位是有限的。”可能正因如此,ALPS的价格非常“克制”地限定在20-30万元之间,把低端市场留给新的品牌。尽管对于第三品牌的传闻李斌和蔚来都没最终确认,但一句“目前没有可以说的信息。”,似乎也佐证了新品牌的存在。据接近蔚来的人士表示,新品牌代号萤火虫计划,除了国内市场外,还会进入到东南亚等地。

    从产能布局上也能看出蔚来的“野心”,蔚来目前将工厂分为F1和F2,其中F1是原先江淮生产线,上半年进行了产线改造,年产能升级到24万辆,通过加班或增加班次等方式可以将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今年下半年产能会逐步提升到2万辆/月。

    F2工厂则位于NeoPark,进入造车验证阶段,将按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经过3-4个月时间爬坡到1万辆/年。新工厂位于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内,规划总产能高达100万辆/年。


    按照现有规划来看,蔚来可以做到年产130万辆,接近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两倍,而蔚来2021年的年销量还没有超过10万辆,相差悬殊。即便算上ALPS品牌,20-30万元也是二线新势力以及合资品牌的腹地,在新品牌、新运营模式、新产品规划下,ALPS的前景也并不是非常乐观,如此高的产能规划需要更低价格的车型去消化,或许第三品牌才是蔚来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保持高速发展的“助推剂”。

    李斌曾将NIO与ALPS之间的关系称为奥迪与大众,或是雷克萨斯与丰田。随着萤火虫计划的实施,蔚来计划形成奥迪、大众、西雅特或是雷克萨斯、丰田、铃木这样的品牌阶梯式矩阵,实现高中低端车型的全覆盖,朝向大型汽车企业进发。

    【·中低端市场竞品繁多 服务优势难以延续】

    市场容量大同样意味着产品竞争更加激烈,以新能源轿车为例,在上半年销量前15的车型中,价格超过20万元的只有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以及小鹏P7三款,剩余的均为中低端车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10-20万电动车市场必然成为新能源最大的细分市场,市场市占率较小的原因是产品力不强,油电车型差价大。”

    前两年这个价位区间的电动车多为“油改电”车型,在实际体验感下降的情况下,电池的加入反而提高了价格,因此没有被市场认可。随着三电技术以及智能化配置的普及,10-20万元市场在逐渐褪去“高价低质”的印象,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飞凡、长城欧拉、零跑、哪吒等企业纷纷加码,广受消费者青睐。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秦和宋家族无疑是该细分市场的“霸主”,两个系列上半年卖出超过30万辆,身后还有元PLUS、海豚、驱逐舰05等,产品后劲十足。广汽埃安同样拥有AION S(图片|配置|询价) PLUS、AION Y以及AION V PLUS三大系列,带动品牌月销量超过2万辆。长城欧拉专注女性市场,好猫、芭蕾猫以及后续的闪电猫等,同样给细分市场带来的选择,长安深蓝也在虎视眈眈。


    新势力品牌上,10-20万元本就是零跑、哪吒、威马等品牌的大本营,小鹏也布局了G3i和P5两款新车。此外,主流合资品牌也终于开始提速,大众ID.3和ID.4都在这个价格范围内,日系的丰田BZ4X、本田e:N系列同样如此,中低端新能源市场会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景象。蔚来第三品牌要面对的竞争,远比2018年时要严峻。


    蔚来站稳高端市场的重要一点便是用户服务,这种业界难以复制的营销背后,是相当高的服务成本。李斌此前曾表示,ALPS品牌会与NIO采用不同的体系,是否通用换电站还在讨论之中。作为价格更低的第三品牌,用户服务上自然会与ALPS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在用户体系方面“再起炉灶”,一旦失去出众的用户服务以及完善的补能体系,蔚来系的整体竞争力将会大幅降低。

    在相同价格区间内,比亚迪凭借规模化以及自研电池等优势,大幅降低了平均单车生产成本,此前长城高管曾表示,新能源车领域无法做到比亚迪那么的成本,因此在价格上会有劣势。这点同样适用于蔚来,没有规模化支撑的中低端车型很可能面临赔钱卖车的情况。

    智能化方面,蔚来并没有小鹏或者理想的全栈自研能力,而是与Mobileye合作,采用供应商方案。当前蔚来的高级别辅助驾驶主要依靠高算力芯片以及智能驾驶感知硬件总数来支撑,无论是ALPS还是第三品牌,势必会进行配置上的缩减,至此我们尚且看不到第三品牌在10-20万元市场中会有哪些优势。


    李斌在2021年曾到访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的陪同下,参观了新四化展厅与新能源总装车间,并试驾了宝骏 KiWi EV,体验过程中,李斌称,“蔚来汽车的车主们,如果家庭第二台车就应该是KiWi EV这样的产品,时尚、年轻、好玩。”因此也有网友猜测,蔚来的中低端车型可能会在设计或者实用功能上做出一些特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蔚来ALPS品牌计划在2024年才会上市,更晚曝光的第三品牌最快也是在同年发布,彼时除了传统车企以及新势力品牌外,科技公司也正式入局,集度汽车与小米汽车同样觊觎这片市场,尤其是小米汽车,在用户营销层面可能比蔚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难看出,销量与盈利的难题一直困扰着蔚来,而接连推出两个子品牌则是蔚来扭转当前颓势的最新动作。就像蔚来一直领跑高端纯电动车市场一样,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巨头”存在,不同价格区间内用户的需求,产品的打法相差甚远。以当前蔚来的处境以及品牌建设进度来看,蔚来的两个子品牌能否像NIO一样再创辉煌仍是未知数。可以想象的是,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大众或是丰田,是件多么困难的事。

    次阅读
    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