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扭转刚度指标,或者说车身抗扭性,往往是越野车爱好者比较关注的领域,那么平常在城市里跑的普通车型,车身抗扭性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差异化感受呢?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说说CTB,之前比亚迪在发布新车海豹时,曾提到了一项很重要的技术:CTB。简而言之,CTB技术是对此前业内主流技术CTP的一次重要升级,将车身和电池系统进行高度融合,从早先的“电池三明治”结构,进化为“整车三明治”结构。
CTB技术不仅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也大幅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扭转刚度就是衡量汽车安全性的重要参数。随着扭转刚度升级,车辆的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也会相应提高。

比亚迪CTB技术的英文全称为Cell to Body,简单来说就是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比亚迪CTB技术将电池包上盖与传统结构的车身底板集成,构成上盖刀片电池、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也是未来电动车的发展方向。随着电芯的集成化越来越高,电池与车身的一体化本身就能实现车内空间的最大利用。

当然,仅凭数据化的官方资料介绍,普通用户其实不太容易直接感知到CTB技术对于车辆来说有哪些具体的体验提升。前些天,有权威媒体制作了一期横评,通过对比汽车的车身扭转刚度,直观地展示了CTB技术的独到之处。

在节目中,主办方安排了六辆价格跨度将近一百万的车辆进行车身扭转刚性的横向对比,测试方式很简单,让被测车辆开上特制的斜坡,实现单后轮悬空的状态,从而达到车身出现一定扭转的情况。

如果车身扭转刚性不足,那么车辆的后备箱门打开后,很可能无法完美合上,反之如果车身扭转刚性足够,就不会影响尾门的开关闭合。也许你会好奇,车身抗扭性能能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直观一点,就是车身的安全性会更高。
其次,车身的形变非常小,在操控层面极限更高,乐趣更高,高速过弯时车身更稳定,经过颠簸的路面时,车身的震动会更小,舒适度自然得到了更大的保证。

乍一想,售价高昂的豪车肯定是处处堆料,车身扭转刚性较强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实际测试结果却令人觉得有些意外,在两轮的测试中,宝马7系和奔驰GLS均顺利通过,但保时捷Panamera(图片|配置|询价)和凯迪拉克XT5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失败告终,而雷克萨斯RX在第一次测试中也显现出较大的缝隙,说明车身变形是比较严重的。

在第二轮载人测试中,负荷更重,坐上两个人会使车身扭转比空载的时候更大,雷克萨斯RX的尾门看上去勉强关上了,仪表板却不能骗人。

高贵的帕拉梅拉测试失败,后备箱关不上,小姐姐都惊呆了……

除了宝马和奔驰,六辆车中第三辆顺利通过所有测试的,是搭载了CTB技术的比亚迪海豹,而且测试中其尾门左右缝隙的表现,可以说比百万豪车还要更胜一筹。

售价只有20多万的比亚迪海豹在本次测试中,单就车身扭转刚度这一项性能指标,确实是表现最亮眼的,事实上,比亚迪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0000N. m/°,这个成绩比大部分豪车成绩还要好,甚至媲美劳斯莱斯。

在节目中,主持人用横评的方式验证了CTB技术的其中一项优势,但这显然不是全部。不过,仅凭这一条,就足够让人对比亚迪海豹刮目相看了。

通过这样的极限测试,也让大家认识到了CTB技术对提升整车体验的作用。对于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来说,类似CTB的技术将会成为新能源车的重要优势,甚至颠覆传统的既有认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仅在动力上带来了革命,在整个汽车的设计上,也是具备颠覆性的。
比亚迪海豹作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车身抗扭性就已经达到或者说超越了燃油时代传统汽车的顶级水平,那么接下来的纯电时代,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作和性能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这就非常令人期待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