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东
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从2010年起,我国汽车年产销量连续七年蝉联世界第一,我国已进入了汽车社会。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05亿辆,北京汽车保有量更是达555万辆,随着未来几年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同时将导致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增加。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后,如何尽快避免事故现场造成的交通拥堵以及二次事故,高效的道路清障救援服务是道路的安全与畅通保证。数据表明,汽车接受清障救援的数量大概在汽车保有量的8%~10%,巨大的清障救援需求,成为我国公共社会服务的重要部分。各个救援公司的业务素质及能力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北京市为例探讨高速公路清障救援现状及应对措施,通过多方联动提高清障效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清障救援专业性、明确收费标准及资源共享方面,当车主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及时高效的为其提供清障救援服务,使其尽快脱离困境,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同时尽快恢复事故路段交通,缩短事故处理时间,提高道路畅通,为过往车主提供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
关键词: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措施;
高速公路上的清障救援工作是整个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良好社会形象的窗口。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将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纳入到高速公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指挥和调度系统,完善救援服务标准和规程,提高救援能力和服务水平”。这预示着我国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将向成体系、成规模的方向发展。
1 国内外清障救援模式
国外的汽车道路救援发展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行业规范成熟并已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德国的汽车道路救援服务机构主要是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它整合本国境内的汽车道路救援资源,牵头建立了全国的救援网络,救援服务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以会员制的方式收取少量的年费,服务时不收费或少收费。协会所有交通救援车辆均被漆为黄色,在国内的各个城市、公路以及乡镇地区巡视,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实施现场救援。德国人称其为“黄色天使(Gelber Engel)”。
美国的汽车道路救援服务是美国汽车协会(AAA)的一个服务项目,大多数美国汽车车主会加入美国汽车协会并交纳年费,美国汽车协会则向这些会员提供很多服务,汽车救援是其中之一。初级会员能够获得小故障排除、紧急送油、换胎、电瓶充电以及短程的免费拖车等的汽车道路救援服务;高级会员能享受的汽车道路救援服务则更多,例如,这些服务包括一次免费租车、较长路程范围内的免费拖车等。
英国汽车协会是英国最大的车辆救援服务提供者,每年修理大量的路边抛锚车辆。英国汽车协会采用会员制,根据交纳费用的不同享受不同层次的服务。当驾驶员遇到困难时可以直接拨打专用号码取得帮助。他提供的服务分4种:(1)路边就地救援:快速将损坏车辆修好,使之能够重新上路;(2)接力救援:无论车辆在英国大陆的哪个地方抛锚,如果没有及时将车辆修好,英国汽车协会可以将抛锚的汽车拖到英国任何地方;(3)安全出发:还未上路的故障车辆无法立即修复的,拖到合适的修理厂;(4)保持运动:车辆抛锚又不能及时提供当地维修的时候,这种服务可以给你提供4个选择:72h内提供备用车辆;英国汽车协会的供应商提供上门取送业务;提供公共交通费用;提供晚上住宿费用。
国内还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汽车道路救援的龙头服务机构,汽车道路救援还处于“战国时代”。国内的清障救援一般以事故救援为主,故障救援为辅。还未形成专业的救援机构或组织,均是由各地方,各企业自行开展清障救援业务。此清障救援业务相对单一,一般按照拖车里程及救援的困难程度收取不同的费用。发生清障纠纷往往只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没有专门的受理机构。国内外清障救援特点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清障救援特点对比 下载原图

2 北京市清障救援存在的问题
在北京全市联网收费前,各公司在清障救援的人员和设备配置上主要以自身考虑为主,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机制使各公司间协调联动。联网收费后路网格局逐渐清晰明朗,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从而带来巨大的人口密度及较大的车辆保有量无不影响着北京的交通重要性,北京的高速公路更是深受着考验。其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更是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高速公路清障救援体系不完善
建立高速公路清障救援系统,首先要明确该系统所应该具有的功能,它必须要做到“快速准确的事故响应、合理高效的清障救援作业、完善的信息服务”,若这三点不能达到协调统一,清障救援作业可能无法进行下去,从而影响到清障速度和清障设备的配置。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由属地公安交管部门、高速公路路产巡查部门及高速公路养护部门三家单位联合实施或单独实施。缺乏统一的协调,沟通不到位。各个救援机构驻地分散,车主在寻求清障救援服务时,不能及时选择就近驻点车辆,往往导致远距离救援,增加救援成本,延长车主等待时间。
2.2 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没有形成专业化
(1)高速公路清障救援还未形成专业化,因此在人员配备、机构设置、管理规模上还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对事件的响应和服务上都不够成熟,导致在交通事故的清障协调联动上无法一致。
(2)高速公路清障救援人员还未被社会劳动部门纳入道专业技术工种的管理,没有对清障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不够完善,随着交通事故频率的上升,携带易燃易爆或化学药品的车辆增多,这需要提高清障人员的相应素质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驾驶人对高速公路服务单位的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
(3)清障救援准入门槛低,缺乏一定的监管。随便注册一个公司,买几台清障车便能独立运营。尤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又缺乏行业标准,清障救援相关职责不明确,导致某些部门谁都能管、却谁也难管、谁都不愿意管的局面,结果导致行业恶性发展。且政府在道路救援方面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无法可依。当车辆发生事故后,在选择救援机构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
2.3 高速公路清障作业收费不规范
清障作业收费的不规范也限制了我市高速公路清障工作的发展。目前我市各清障公司均各自执行自定的收费标准,部分私人企业无明确的收费标准,想收多少就收多少,导致清障救援市场行业混乱,出现“天价拖车费”等不规范收费行为。然而对于车辆事故导致货物散落,路损严重,设施损坏,此类情况清障救援公司均不予负责,只负责清拖事故车辆。当事故车辆清拖之后,遗撒现场全部交由道路养护部门进行处理。而道路养护部门又不能对于事故车辆收取清理费用,保险公司对于此项费用也不予理赔,导致养护成本上升。养护部门在清理事故车辆遗撒时,导致后方车辆拥堵。
3 应对措施
3.1 多方联动,提高清障效率及安全
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简称“首发养护公司”)主要负责北京市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2008年组建专业清障救援队伍。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清障救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更新专业清障救援设备,积极培训专业人员组建专业的清障救援队伍,坚守服务社会、保障道路畅通的工作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清障救援技术上精益求精,努力为过往车主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印发《关于规范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到“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工作由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统筹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主要由其建立的专职救援队伍承担”的要求,与自身养护业务相结合,养护巡视发现交通事故或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警,养护班组与清障车辆一同前往事故地点。清障车辆负责将事故车辆及时拖离现场,送往修理厂;养护班组负责码放锥桶、疏导交通、维护事故现场安全,确保清障救援工作得以安全的开展。当事故车辆移走后,立即清理事故现场,避免二次事故发生,待事故现场全部清理完毕后,及时开放交通,恢复道路正常通行。养护班组与清障救援联合作业,可以大大提高清障救援效率,缩短救援时间及车主等待时间,尽早开发交通,避免长时间交通堵塞。清障救援指挥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清障救援指挥系统流程图 下载原图
3.2 信息化调配手段,提高清障救援专业性
首发养护公司共有专业清障救援车辆15台,所有清障救援车辆均加装GPS系统,指挥中心接到事故信息后,查询GPS系统,指派距离事故地点最近的空闲清障车辆前往救援。通过GPS系统的应用,避免舍近求远的清障救援力量,缩短清障车到达事故地点时间,减少车主等待时间,提高救援效率;同时降低了清障车辆的空驶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3 明确收费标准
制定合理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将收费标准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执行一个收费标准,不议价,不看车收费。在进行清障救援之前,先向车主明示相应收费标准,待双方认可后,进行清障救援,救援结束后,及时向车主提供发票。避免不规范收费,杜绝“天价拖车费”的发生。
3.4 资源共享,提高救援车辆利用率
首发养护公司承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的清障救援业务,作为其第三方救援机构,为其提供清障救援服务。保险公司有客户需求资源,我公司有清障车辆资源,双方通过资源共享,达成战略合作,以最及时、高效的救援服务,为广大车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保障。同时也能够提高清障车辆的利用率,避免闲置浪费,增加效益。
4 结论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里程长度早已达到世界第一,但高速公路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在高速公路的管理方面,尤其是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方面,管理经验少,某些问题的管理只停留在表面,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导致问题循环反复发生。未来,我国的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高速公路清障救援管理,应积极参考国外清障救援模式,并根据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的特殊性,以运营单位为主体,其它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优化清障救援的管理体系及救援资源的配置,安排合理的巡逻路线和有效的专用报警方式,全方位探索,快速提高清障救援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广大车主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顺新,周卫东.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6).
[2] 张静静.浅谈我国清障车研发的必要性.科技风,2012,(1):26.
[3] 付跃强.基于“互联网+”的汽车道路救援对策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4).
[4] 张磊,倪富健,杨顺新.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机制的分析及其改进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12).
[5] 王维荣.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措施的探讨.山东交通科技,2000.
[6] 谢晓旺.告诉公路清障救援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企业技术开发,2014.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