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电池是目前纯电动汽车的主流散热方案,但不同的车型,水冷方式也不同。
一、方形电池
方形电池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80%以上的纯电车型的电芯都是硬壳方形电池,这种电池包一般在最下面铺上一层水冷板,电池放在水冷板之上,这样散热,看着是不是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汽车是一门科学,这样布置自然是有它的道理。锂电池内部结构排列整齐规律,所以它具有各向异性的导热性能。在国内占8成市场的方形硬壳电池中,平行于叠片的方向导热能力远大于垂直于叠片的方向,大部分的电池热量,都沿着平行于叠片的方向穿到了底部,简单说就是从底面冷却比从侧面冷却效率高。
所以大多数方形电池的车就在托盘上面放置冷却盘,虽然散热面积小,但电池底面的导热好。

上汽魔方躺式电池,底面变成了侧面,果不其然改成了立式冷却水管,冷却其侧面。
但凡事都有个度,麒麟电池就深入电池之间,从侧面冷却,总散热面积大了几倍,此外冷却水道还可以承担电池包横梁的作用,集成化以减轻重量。
二、圆柱电池
特斯拉的一些车采用圆柱电池,圆柱电池是卷绕工艺,特斯拉认为圆柱电池的侧面面积更大,所以采用立式的水冷板散热,水道穿插在圆柱电池包之间。

早期的特斯拉水冷板是竖着放的,冷却液从头流到尾再转一圈回来,这种结构水道太长,容易导致电池冷却不均匀,最新的特斯拉把水冷板横着放,冷却液从一侧流向另一侧,距离短水道多,散热性能更好。
同是圆柱电池,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却和特斯拉有不一样的看法。Lucid公司认为,电池中的隔膜具有隔热性能,圆柱电池中的大部分热量沿着极耳向两侧传播,对圆柱电池的负极面冷却效果更好。

Lucid air(图片)的电池是倒着放的,正极朝下,所以冷却板在电池包的上面,作为和车厢隔绝的额外防线。

特斯拉从侧面冷却,Lucid从电池的底部散热。Lucid总工程师巴赫嘲讽道:特斯拉就像从侧面冷却包裹在羊毛地毯中的人。
但特斯拉即将大规模应用的4680电池又不同了,它是一种低内阻的全极耳结构,意味着热传递更加顺畅,电芯中的热量能快速通过全极耳传播到外壳,由于外壳是金属的导热好,所以冷却其侧面不仅没有问题,反倒还能增加散热面积,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散热。

三、软包电池
软包电池没有硬质外壳,通常包覆着铝膜,虽然表面积大,但导热性能不好,最佳的冷却部位是电极。但电极冷却的难度大,所以软包电池的散热并不好做。

通用公司的一些插电混动车型,电池包采用了软包电池,它采用了复杂的叠片散热,在每两片软包电池之间夹一个水冷板。

整个电池包夹了数量特别多的水冷板,虽然冷却性能不俗,但代价也大,不仅成本高,还直接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毕竟增加了太多的重量。

在纯电车型中,就不能这样干了。比如奥迪的e-tron,用的就是软包电池,它冷却的办法是在每个模组内灌入绝缘导热硅油,让硅油把电芯的热量导出来,再在模组的底部设置水冷板。
常见的纯电车型大抵就是这三类电池,每种电池的水冷结构各有它的特点,方形电池以其模组少、冷却方便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大家使用电动车时别忘记检查电池冷却液。
最后说一个蔚来汽车电池水冷的小故事:
冷却液热胀冷缩,在水路中有一个膨胀壶。车跑热了,冷却液膨胀密度变小,而电池箱内冷却液容积未变,留在电池内的冷却液实际上就变少了。
蔚来是可以换电的,换电站一般离家较远,大家都是热车状态去换冷电池,冷电池内冷却液密度大质量多,久而久之,随着换电的次数积少成多,车上的电池冷却液就满了,超过膨胀壶max上限,换电小哥便会过来给你抽出多余的冷却液。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