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抗菌汽车是真需求还是智商税?一分钟读懂CIAA最新发布的标准

    才思敏捷山丘Fup头像才思敏捷山丘Fup头像
    才思敏捷山丘Fup2023-03-30
    加载中…

    日前,T/CIAA 018-2023 《乘用车 抗菌性能及其评价》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汽车为什么需要抗菌?本标准有何意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微生物对汽车内饰内饰件或部件的危害

    研究发现,在一辆普通车辆内部的软硬表面上存在700多种不同的细菌菌株。而在方向盘、杯架和安全带上发现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数量最多,可分别达到629 CFU、506 CFU和403 CFU。

    车座舱内微生物来源,可以有驾乘人员带入车内、通过自然环境引入(气体交换),而汽车座舱半密封空间,为微生物提供天然温床,常滋生于由织物、塑料、皮革等构成的汽车内饰件上。

    微生物对汽车内饰内饰件或部件的危害,具体如下:

    1、变色:微生物本身菌丝的颜色或其代谢物的分泌,进而导致塑料表面出现粉红色、黄色、黑色等各种污点。

    2、导电性质的变化:微生物在塑料表面大量繁殖,产生一些具有导电性能的蛋白质、多糖等物质,改变了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其绝缘性能因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变化;

    3、机械性能的降低:微生物以各种塑料添加剂为食物源,导致增塑剂等助剂不断发生降解,使得塑料脆化、收缩、进一步导致拉伸强度和完整性的损失,最后大大缩短了塑料的使用寿命;

    4、污垢的累积:由于塑料表面被微生物所侵袭,增加了表面的粗糙度,使得污垢更容易在表面堆积,从而引发恶性循环,加速塑料的降解、变质;

    5、溶剂和气体的渗透性:塑料不断被腐蚀,会导致溶剂和气体渗透性提高,储存或者隔离液体、气体效果就会降低甚至失效;

    6、气味:微生物的代谢会导致胺类物质、氨水或硫化氢等的产生,这些代谢产物都会形成难闻的气味。

    二、抗菌功能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新热点

    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人们在车内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车内环境对人们的健康的影响也越来也大,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品对抗菌的要求愈发迫切。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分析认为:在疫情没有发生之前,人们购买新车时的关注点在于车内化学性污染、异味污染问题。而疫情之后,关注点会转移至车内生物污染(细菌、病毒等)问题,人们会比较关注车内是否有生物污染控制系统、车内空气消毒杀菌系统。汽车内部的控制按钮、空调系统、方向盘、变速杆、皮革、地毯、安全带、地板都存在安全风险及清洁死角。

    自疫情发生以来,抗菌功能开始为企业行业所关注,并成为汽车健康功能的新追求。包括吉利、奇瑞、小鹏、宇通以及丰田、本田等国内外企业纷纷在抗菌方向开展研发,并有部分企业企业已经推出具有抗菌功能的汽车。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不少汽车厂商致力于全方位为汽车赋予更鲜明更强大的"健康"属性。

    三、汽车功能开发不再“迷茫”,有法可依

    虽然抗菌功能已成为汽车行业的研究新热点,但实际上,汽车抗菌功能的开发还处于无法可依的“迷茫期”。

    具有抗菌性能的车内饰材料和部件的抗菌汽车逐渐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什么样的车才叫抗菌汽车,抗菌汽车的具体性能要求什么,抗菌指标有哪些,抗菌材料需要符合什么样的安全性卫生要求,如何检测,采用什么标准,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基于此,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制定了《乘用车 抗菌性能及其评价》,标准规定了抗菌乘用车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乘用车 抗菌性能及其评价》团体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规范功能性抗菌汽车行业发展,使得汽车企业在开发抗菌功能方面有法可依,促进汽车产业的抗菌技术进步。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Videvo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