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颜光明
□ 编辑:半 夏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红旗牌轿车是国车,有过骄傲和辉煌;在车迷和外国人眼里,“红旗”属于元首级的高级轿车,是世界名车收藏中的珍品。然而,“红旗”几度沉浮,坎坎坷坷,一直是全国上下关心和议论的热门话题……
如果现在有一辆上海牌轿车从眼前驶过,你也许会产生一种怀旧感,如果是发现一辆红旗牌轿车,或许会给你一个惊喜。
然而,这几年,国产轿车却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以至开始被淡忘,成为一种回忆。
现如今,在车海茫茫的大都市里,要想寻找一辆“纯种”国产车,看来已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几年前,四川成都一群小学生开展一次上街数轿车的活动,结果使这群天真可爱的娃娃自尊心受到大挫。他们发现,在行驶的各种各样的轿车中,进口车占了多数,特地写信给汽车报,并附上用他们稚嫩的小手“设计”出来的轿车(铅笔盒的轿车),期盼叔叔阿姨们设计出能够与进口车相媲美的 轿车。拳拳之心,令人动容。
上海交通信息台节目主持人张丽小姐曾感动地说:“我们也时常收到类似于这样的信件,不少车迷来电来函,疾呼国产汽车的振兴。”
最近,红旗牌轿车在长春一汽又恢复了生产 ,并隆重推出经过改进的新车型。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喜讯,仿佛令人又听到了交响乐《红旗颂》那优美熟悉的旋律在飘荡……
中国的国车
红旗牌轿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国车”。
蒋玉龙,这是一位在上海旅游车公司开外宾车的 驾驶员。他是目前上海专职开红旗牌轿车中屈指可数的一位。他说,红旗牌轿车在外事接待中非常吃香,用车还得预先打招呼。
“红旗”行驶在马路上特别醒目,常常会看到行人侧身行“注目礼”,同行们也会投来羡慕的一瞥。车子停下来,就有人聚拢围观,看个不停,轻轻地抚摸。
有点生活经历的蒋师傅颇有感触地说:“这种感觉是开进口车所感受不到的”。他认为, 红旗轿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这种车非常有气派,并不比“凯迪拉克”、“劳斯莱斯”差到哪里。从历史上来看,过去这种车只有中央首长才能乘坐。在外国人的眼里,能坐上“红旗”,就等于享受到国宾待遇,有一种至尊至贵至荣的庆幸。
在采访中,急着了解到不少有关“红旗”牌轿车的故事……
——某外国著名大 董事长来沪,看到一辆红旗牌轿车,眼睛一亮,弃“奔驰”于不顾,提出要乘“红旗”。在他看来,乘“红旗”才是最高的礼遇。
——某著名华侨来沪,人没有到事先先与上海汽车旅游公司联系预约,要用“红旗”接驾。他说,坐“红旗”是一种自尊和身价,出入宾馆、外事活动探亲访友自有一番风光。
——朋友徐某放着大学里的教授不当,走下讲台去下海,跑到京城出任一家独资公司的总经理。他是个车迷,却十分酷爱“红旗”。特意搞来一辆“红旗”做他的工作用车。尽管有些旧,但此车为他外出、谈业务、接客人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妙用,加上他书卷气十足 的风度,出入任何地方都畅通无阻。他说,“红旗”完全可以成为响当当的世界名车,要像对待国宝那样加以维护,要珍惜“红旗”这块牌子。他认为“红旗”商标的含金量很高,价值连城。
——一位从事汽车设计的老前辈对为什么要搞“红旗”牌高级轿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国为什么需要有自己的轿车?这并不取决于我国领导阶层对汽车技术性能或乘坐舒适豪华的追求,而是出于我国的国家地位、形象和国际活动中的影响之需要。这是表现国家、民族气质必需的物质象征。比较了解中国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有一种能与英国、美国和德国高级轿车等级相当的红旗牌轿车。
——记者随意地采访了几位上海的普通市民。当聊起“红旗”,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流露出敬重的表情,很自然地会联想起上个世纪60、70年代许多历史的回忆,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只闻其声,不知其车亦很难捕捉到那时人们对“国车”在崇敬感。
物以稀为贵
上海究竟有多少“红旗”?
也许读者不信,偌大个上海,满街都是小汽车的世界,“红旗”只剩下8辆。难怪有人说,物以稀为贵,“红旗”更珍贵。
现在“红旗”主要分布在上海友谊汽车服务公司(3辆)、上海旅游汽车服务公司(3辆)和东湖宾馆(2辆)。
“红旗”深居简出,一般都放在上海西区吴中路的车库里,从不在外“过夜”。依然享受国车的待遇,精心保养,不敢松懈。
上海“友谊”国宾车队的吴晓国副队长领着记者参观停放国宾车的车库。在一排锃光瓦亮的“凯迪拉克”中间,记者一眼就看到那镶嵌在洋车堆里的3辆“红旗”。
拉开车门,橘丝绒系列衬里,红色地毯和脱胎漆器仪表板,在宽敞的车厢中,典雅庄重、雍容华贵。尤其以弧形为造型特征的宽大车头,既古朴又有文化意蕴。那俊秀的红旗商标点缀在威仪的车头上,给整个车身造型赋予了一种动感,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可谓点睛之笔,有了灵气。右边一根细细的镀铬旗杆,是其他高级轿车所没有的,它意味着这是一辆不同寻常的“国车”。
“这3辆‘红旗’是专门用于接待外国首脑用的国宾车,只要外宾提出我们即可提供。”
吴晓国热情地介绍道:“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红旗”用来接待国宾难以胜任,怕中途出现故障。但我们还是经常保养,做到随叫随到。毕竟国车雄风犹在。
据“友谊”公司的孟正伟总经理介绍,在1980年以前,上海国宾车队的车辆全部配备了红旗牌轿车,最多时有30几辆。而且大、中、小‘红旗’齐全。孟总说,上海是最早使用“红旗”做国宾车的城市之一。
1986年10月,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来沪访问,她提出要坐中国的“红旗”,当时国宾车队安排了3排座的CA770型大“红旗”作为主宾车。女皇十分高兴,并摇下车窗,坐在“红旗”车里向行人微笑频频挥手致意。
“红旗”再度展现在电视频幕前,被国人所称道,使泱泱大国更显礼仪之邦的庄重和好客。
上海旅游汽车公司七车队调度黄星说,日本政界头面人物二阶堂进来沪时就喜欢乘坐“红旗”,一些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对中国的“红旗”也情有独钟,他们视“红旗”为最高规格的接待,故外事部门一般都满足头面的用车需要。
“红旗”属于一个时代的象征,她的影响可以同北京的十大建筑齐名,有“中国第一车”的美名。至今,人们对“红旗”的关心并没有因进口车的冲击而减弱。如上述拥有“红旗”轿车的单位,均由公司委派专人负责,实行定车定人,不仅要求政治素质好,而且要有娴熟的驾车技术,如上旅七车队的杨德泉司机还是一位市劳动模范。他们一般都能自行修理,对“红旗”的脾性了如指掌,在外事活动中从没有出过差错。
据了解,在上海包用“红旗”一天10个小时的费用在1400-1800元之间。现如今上海一些大公司或社会团体有高规格接待任务或开张宴请租用“红旗”也是常有的事。这在公关策划中已成了一项重要的礼仪项目。
如果结婚办喜事只要出得起价也不是不可以劳驾。有人说,这是一种进步,至少动摇了轿车是权贵的陈腐观念。“以前有钱乘不到,现在花钱可以买到享受和待遇”。但这决不是意味着对“红旗”的亵渎。不过还总有人感觉唐突,写信表示异议。一位车迷说,中国应该有像“劳斯莱斯”、“凯迪拉克”那样的总统级轿车。认为“红旗”就是中国的“总统车”。
去年3月,浙江省新昌县一个名叫王文千的农民企业家花了43万元买了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轰动全国。是年7月,全国农村首富村典型,江苏省华西村继一次购买250辆捷达牌轿车之后,又买进2辆3排座的“大红旗”作为他们村的国宾车。
记者在华东地区的红旗牌轿车特约维修站采访中了解到,凡送来修理的“红旗”,大多数是乡镇企业的老板。
在车间里,记者见停放着一辆带有“江苏46-63032”牌照的小红旗,就是江苏某乡镇企业老板的“御驾”
看来有人调侃:“中国人什么车都敢买,什么车都敢坐”并非一句玩话,确有这么一回事,而先富起来的农民纷纷看中“红旗”又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
而在异国又是怎样?一位英国富商在中国见到一辆深颜色的“劳斯莱斯”羡慕地说,这在英国只有皇家人员才能乘坐,尽管我有钱,也没有资格享受。
“劳斯莱斯”在英国成了皇亲国戚的象征。
在国外坐什么车虽没有规定,但十分重视层次,、文化品位,而我们一些同胞,在选择什么样的座车时,就像选择时装时那样,同样存在着购买力到位了,文化却没有到位的想象。
这是一种情结
作为我国唯一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级轿车以其显赫的背景和“身世”,曾蜚声海内外。在世界名车收藏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属於收藏的珍品。1988年,日本一位做进口家具生意的商人名叫山口,历尽3年的努力,终于买到了一辆红旗牌轿车,欣喜若狂。抵运日本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在汽车王国大出风头。
1966年,CA72型红旗牌轿车在日内瓦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展出时,吸引了当时意大利著名设计大师平宁法尼那的注意,他用设计师挑剔的眼光品评了“红旗”之后说,中国的“红旗”聪明而狡猾。颇为含蓄地赞扬了中国人在车身造型设计方面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1988年德国奔驰公司前任总设计师索尔舍来一汽访问时,亲自驾驶“红旗”CA770A型时说:“这样大的高级轿车取得如此灵敏的效果可以说是高水平的”。
从60年代起,红旗牌轿车开始以国宾车的身份代表国家形象出现在我国重大的国事和礼仪活动中,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友好国家的政府首脑。1964年,红旗牌轿车正式被国家指定为“国宾车”。
“红旗”进入批量生产后,就开始被确定 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的专车而出名,频频在政治舞台上亮相。
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是第一个乘坐红旗牌轿车的人。当时,“红旗”还刚研制出来,有人劝周总理,等汽车定型后再用。总理说:“别人不用我用,我喜欢用国产车。”并将红旗牌轿车定为自己的专车。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把自己的“红旗”特种车交给尼克松夫妇乘用。
1984年,在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邓小平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登上“红旗”活动顶棚检阅车,在军乐声中缓缓行驶,检阅了海陆空三军仪仗队,给全国人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此时,谁不为之激动!“红旗”再度辉煌,与这隆重庄严的场面融为一体,起到了扬我国威的作用。
1991年,在全国首届机电产品博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邹家华等以及各部门的领导纷纷来到一汽展台看望新近推出的“红旗”,并留影题词,予以鼓励,寄托了对民族轿车工业的殷切期盼。许多参观者驻足“红旗”展台,不少车迷纷纷向工作人员索取“红旗”样本留在纪念。
期盼擎起大旗
“红旗”轿车究竟怎么了?
几度沉浮,坎坎坷坷,一直是全国上下关心和议论的热门话题。
如果从1958年我国研制第一辆“东风”牌轿车算起,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然而,在这不算短的时间内,世界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与我国同时起步的东瀛日本借助汽车发迹,由一个贫油岛国变成了世界车坛霸主;而后来居上的韩国在不声不响中迅速发展,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争雄中的劲敌。相比之下,中国轿车工业在30几年的自我封闭中不但没有发展而且走上了一条以CKD组装洋车的方式,取代了生产国产车的道路。
早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视察一汽时就十分关切地问过当时任厂长的饶斌同志:“什么时候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一汽工人闻讯,提出“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轿车献给毛主席”的口号。时隔不久,也就诞生了中国总统级轿车——“红旗”。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盛大阅兵典礼上,从血与火,生与死,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共和国缔造者们终于首次乘上了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批“红旗”牌轿车。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却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十分艰苦,技术能力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汽车工人的志气和创造力。
这一天终于实现了。从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乘用车由苏制的“吉斯”、“吉姆”都换成了国产“红旗”
然而,红旗的发展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当,甚至有过濒临“上海”牌轿车同样的命运。从一汽开始生产“红旗”到下马,历史28年,总共只生产了1542辆,共亏损6000万元,其中1961年仅生产了1辆。当然,这中间有许多客观因素和观念上的问题,并非我们不想设计轿车
两年前,记者就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现状赴长春一汽实地采访。在记者的印象中,一汽是我国汽车人才藏龙卧虎之地。在这里,拥有一批杰出的汽车设计人才。当时任长春汽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的郭竹亭先生对记者说,他们从没有停止过对红旗牌轿车的改进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可是,在与设计人员交谈中,不难发现不少人流露出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失落感——可供开发的国产轿车几乎是空白。
梅世和,这位研究员级的资深设计师在一次车身研讨会上对记者说:“汽车造型设计在国外是企业的摇钱树。培养一个汽车设计师很不容易,因诸多因素,我国汽车设计师出成绩的并不多,有时10年才能搞出一个车型”。
记者从当时参加红旗牌轿车设计的老同志那里了解到,“红旗”的最初研制是根据几种国外样车用手工仿制而成的,后经不断改进融入自己的 设计才逐步形成具有民族风格为特征的造型而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具有东方文化韵味的车身造型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大屋顶建筑的悠久历史和长城的巍峨。
“红旗”完全是中国式的轿车。这一点连外国人都这样认定。但“红旗”毛病不少,懂行的人也不得不邹起眉头,用户也有微词。归纳起来主要是;油耗、噪声大;启动加速慢;电气和空调容易出故障。故有一种说法:“红旗买得起,却养不起修不起。”由于红旗是限量生产,批量很少,一般零配件都要都长春一汽定做,维修成本相当高。据上海“红旗”特约维修站介绍,维修费居高不下。
“红旗”确实衰老了,不时听到人们在呼唤“红旗”改性,希望她能擎起国产轿车这杆大旗。
再度复出
卑微未能忘忧国!
在进口车如潮水般涌入国门之际,人们总忘情不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国产“红旗”。当“红旗”再度复出,恢复生产时,大家关心的是“红旗”的纯真度怎样?是否换上了异国的零部件?
是的,作为一门技术和科学,在轿车生产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大差异,尽管“红旗”是精心用手工制造出来的,但毕竟还很难与国外同等轿车抗争。这不仅仅取决于设计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横向配套工业做基础。
屈指算来,“红旗”的改进和试制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开发研制出来的“红旗”系列产品也不下几十种,但在轿车被当做“封资修”奢侈品的年代,80%的设计工作都付之东流,能形成实际产品的并不多,有点连样车和资料都荡然无存。
为使“红旗”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市场竞争,进入90年代,一汽工程技术人员对老“红旗”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进和重新设计。
——CA7560型三排7座高级轿车以前是专门供国家领导人专用的乘用车,现在也开始面向社会,采用V8无缺点点火式汽油发动机,美国Holley化油器、三档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电动玻璃升降机构。无论是乘坐的舒适性和动力性都有所提高,而且配备了高档电子音响电视、电话和冷藏设备。最高时速达160公里,百公里的油耗17升。
——CA7221型两排5座中高档“红旗”,呈流线型,设计简洁,轻盈流畅。该车采用了引进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技术的CA488发动机,大大提高了“红旗”的动力性能,最高时速达170公里,百公里油耗9.35升。
“红旗”经过改进,一亮相就备受用户青睐。去年底,在广州交易会上刮起了一股抢购“小红旗”的旋风,2个小时就订出了1000辆。前不久,一位美国专做汽车生意的商人专程来沪打听“红旗”出口事宜。他颇有信心地说:“只要质量过关,将“红旗”改制成敞篷车,白色车身,在美国一定好销。”据说,爱赶时髦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红旗”十分感兴趣,即使收藏也很有意义
有人说,红旗有着一块谁也抢不走的“心理市场”
是的,“红旗”是中国人的,她是民族轿车工业的车魂——凝聚着中国几代人的希望。
1994年3月14日,新华社播发了新“红旗”诞生的消息。这意味着“红旗”开始了新的里程 。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说,新“红旗”是吸收、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的,与老“红旗”相比, 外形美观精巧,双排座,车身比过去短,油耗低,密封性好,速度快,车内设备先进,属于中高档轿车。
然而,后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则是奥迪100所贴贴牌车。这不禁又使人陷入了沉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06年11月16日,一汽对外宣布红旗盛世正式宣布上市。这不啻是个重要信息,而是表明中国豪车市场将会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它所引发的思考空间也许更有价值。
承载新的使命
“红旗盛世将取代奥迪。”
当这款车宣布商品化时,几乎这是一个共识。原因何在?说明了什么?
其实早在2005年的长春和上海车展上大家已经熟悉这款车了。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这款车所要肩负的“市场使命”。从产业的角度,大家希望它能擎起复兴红旗品牌的大旗,而从市场的角度,则期盼它能在豪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看来,这样的判断没有错。2006年10月18日,在红旗盛世的媒体见面会上,人们已经强烈地感觉到,这款车能够承载得起它所赋予的使命。
首先是产品。常识告诉我们,能够进入豪车门槛的车一般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已经过关,也就是坊间流行的俗语,普通车比的是性价比,豪车比的是文化。红旗盛世从亮相起,就以超凡脱俗的气质征服人们的眼球。这就是性能和制造技术。来自一汽红旗的介绍,红旗盛世的技术源于丰田顶级平台MAJESTA,相当于雷克萨斯平台技术。来自专家们的评价是,这款车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技术均衡、工艺精湛、外形端庄、东方特质。
其次是品牌。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汽车品牌价值最高的是红旗牌轿车,权威机构认定要超过50亿元,而民意调查则无法量化。这是国车,代表了一国的尊严和形象。业内人士早就对红旗品牌轿车有过评价,从它一诞生起,就与国家的尊严和形象联系在一起,流淌着民族的情感,被世界车坛公认为豪车中的著名品牌。所以,用红旗品牌包装MAJESTEA,就像劳斯莱斯包装宝马,布加迪包装大众一样,它是当今高端轿车“实现商品价值最大化”的融合方式,是被国际市场业已认同的通行做法。
再次是市场。民调显示,红旗盛世的市场定位将是高级公务车市场,取代奥迪,改变官车形象,将会撬动洋品牌一统天下的豪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尽管此车尚未上市,但市场人士已经做出上述判断,其依据主要是产品属性和品牌彰显决定了它的定位。这种共识已经被上升为一种文化的认同。由此,红旗盛世问世则代表着一个品牌真正意义上的复活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可回避的竞争
中国的豪车市场历来都是洋品牌唱主角。红旗盛世将会打破沉默。由此,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竞争。对红旗盛世来说,来自最大的竞品就是德国的三驾马车(奔驰、宝马、奥迪),但它真正的优势就是本文开宗明义所指的公务车市场。毫无疑问,豪车价值实现就是看高档公务市场的份额。如果留心的话,就不难看到在这一市场也存在着异常激烈的角逐,除品牌形象的明争,还有潜规则的暗斗。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要打品牌就得进公务车市场。
但是,红旗盛世不同,其首选的目标就是高档公务车。前面已经分析,它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进入豪车市场中国品牌,也是唯一一款能够与进口豪车叫板的车型,但也是其它豪车所不能相比且具有本土化特质的车型。
长期以来,奥迪在中国的成功就是占了公务车市场的光,在单一市场结构中一度垄断了中国高端公务车市场。所以,奥迪成了官车形象并不是市场行为,而是体制所致。近年来,随着豪车市场的放开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多,公务车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高档公务车对于本土化车型的呼吁十分强烈,反映了对形象的要求越来越关注到自主品牌上。资料显示,目前除了奥迪担当了高档公务车主角外,还有奔驰S级和宝马7系(礼仪用车)。想比较而言,红旗盛世的市场认同度要比其它竞争车型要高,原因是“本土情节”更能体现高档公务车的形象,其次是它的亲和力正好契合了时代的要求。
豪车品质是国际公认的品质。这是约定成俗的评判依据,同时也是品牌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凡是研究过红旗盛世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反映在这款车上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顶尖水平,其产品的技术性能代表了世界豪车的最高水准。据了解,一汽红旗投入巨资,按照国际要求建成了年产1.3万辆的高档车生产基地。人们已经关注到,红旗盛世的工艺水平和产品的细节毫不逊色于任何进口豪车。据专家介绍,这对红旗品牌的复活有了坚实可靠的保证,这就是产品的品质和先进的技术。
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红旗盛世与相关竞品比较,明显占有产品的优势,原因就是上述所介绍的“技术和品质的均衡”,“外形的优雅与乘坐的舒适”达到了新的境界。应该讲,这都是设计者在融入东方元素的同时更注重中国文化分量所产生的视觉和感官上的效果。现在还不敢讲红旗盛世重新定义了豪车的审美和要求,但它改变了进口豪车一层不变的呆板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回到豪车竞争的核心问题,文化的竞争。说到底,豪车的卖点就是文化。那么,红旗盛世的卖点在哪里?
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以及情感的回归等,这些都是豪车所要想寻找的共有特性。所以,红旗盛世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挖掘,一点都不逊色于其它豪车品牌,这是一。其次,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红旗品牌特征已经构成了它是世界级品牌的诸多元素,尤其是它所折射的历史投影和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感足以打动世界,在汽车进入后时代的经济发达国家难道不觉得是一种发现?于是,红旗的复活不但是商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豪车加长版先躯
奥迪加长、奔驰加长、宝马加长……
这几乎是豪车当下竞争中的又一焦点。
毋庸置疑,豪车“加长版”成了豪车档次和级别的又一个衡量标准。事实上,这不是国外豪车的专利。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红旗牌轿车已经开发出“加长版”,出现在国事活动的镜头里。宝马“加长版”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才出现,奥迪和奔驰也未必比红旗早到哪里。作为一种专属性很强的车型,红旗牌轿车被看作“国车”和外国人眼里的“元首车”,从文化的角度看不就是“加长版”的放大?以至于已不是单纯的豪车概念,而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和政治角色,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天当人们都在追逐“加长版”的时候,热衷于对此车型的炫耀之时,其实红旗盛世“加长版”也早就开发成功。据一汽红旗介绍,红旗盛世的加长版和防弹车都将出现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届时可以一度红旗家族的风采(从公、商务到私人及特使领域的高端用车。
据了解,干“加长版”,对一汽红旗可谓驾轻就熟,他们了解“加长”的技术和工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用“专属性”的标准和要求在干“加长版”。这在国内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负责红旗盛世销售的王天刚总经理介绍,“加长版”是红旗牌轿车的又一个细分市场,他认为,他们开辟礼仪用车和商务用车时其它车型难以涉及的高端市场(需要技术保证和品牌的支撑),这对一汽红旗是个机会。
由此,红旗盛世的推出和上市很清晰地传递出以三个方面的重要信息。首先是宣告了豪车洋品牌一统天下市场的终结;其次是,红旗作为豪车品牌的形象被正式确定并被业界认同;再是,对于豪车市场有了中国人的话语权。
以上这些信息,对与中国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对一个埋藏在心里的品牌复活了,找回了情感上的自尊;而对一个产业来说,则反映了对于尖端技术的消化和把握的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王天刚透露,红旗顶级的“元首车”也将不久会成为商品车。这些信息仿佛在告诉外界,一汽红旗这几年没有睡觉,卧薪尝胆在为一个品牌的复活历尽艰辛,寻找突破。从红旗盛世的不俗表现中,可以预见,这将是不会让中国人失望的车型,值得众望所归。
1994年第3期《轿车》
2006年11月5日《新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