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迷及车友了解最多的是汽车终端售价,如12.88万、20.99万、50万,其实汽车售价由多重因素构成,整体上遵循价值决定价格的经济学逻辑。
汽车价格最核心的成本是整车直材成本,通常占整车成本的60%-70%。除此之外还有该车型的开发设计费用分摊、固定资产投入分摊、综合制造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经销商返点和利税等。篇幅问题,今天只介绍整车直材成本。
什么是直材成本?
直材成本顾名思义是直接材料采购成本。
车企通常使用BOM(Bill Of Material)管控量产车辆所有零部件。大到动力电池,小到一个凸焊螺母,成千上万个零件都在表里。
这些物料直观地反馈在车上就是你能看到的、摸到的、用到的所有东西,比如12.3寸组合仪表、全景天窗、8向电动调节座椅、轮胎、后视镜.....
直材成本由什么因素决定?
决定直材成本高低的核心因素有两个,第一是配置,第二是采购价格。
(1)配置

比如图片中比较“寒酸”的MP5
配置越高直材成本越高的核心逻辑很容易理解。
比如同一款车53度电比42度电的贵、12.3寸的组合仪表比10.25寸的贵,全景天窗比小天窗贵,16向电动真皮座椅带通风带加热比手动织物座椅贵......一分价钱一分货,配置是你自己掏钱买的。
(2)采购价格

采购来的零部件
车企的采购价格直接决定整车直材成本高低。车企所有零部件都是掏钱从供应商那里买,理论上说买贵了车子就贵,买便宜了车子就便宜。
同样一块宁德时代53度电池,长安采购和赛力斯采购的价格肯定不一样。至于为什么不一样,这里面门道比较多属于我们行业小规则,没必要说的太细。比如长安买同样一块电池比赛力斯少花800元,那么阿维塔11相比问界M7就有800元的成本优势。
前段时间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反应到零件上是电池价格下降,反映到整车上是整车直材成本下降,反应到终端是车价下降,这是一个链式反应。

价格战降本思考
回到3-4月国内汽车市场一直讨论的价格战问题,仅就直材成本而言,在车型既定的情况下想降价得从哪儿入手?
(1)缩减配置;
(2)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
注意:下一篇介绍开发设计费用分摊、固定资产投入分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