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想换车,关注了宝马X3,偶然间了解到最近上市的理想L系列,因为价位差不多,所以趁着五一假期试驾了一下,目前还在这两款中纠结。

源自网图
头条搜索了几次理想这款车,所以最近给我推理想的信息有点多,也因为李想个人微博发布的一些信息以及理想最近销量火爆,感觉网上牛鬼蛇神都出来了,有点赞的,有贬低的。本着堵不住别人的嘴,但是别人也堵不住我的嘴的原则,我想就比较热门的话题说说我的看法:
一、理想的增程式就是工业垃圾
这是我最义愤填膺的一点,工业垃圾这个词现在谁都敢说,人家卖的好,每一条评论下面貌似都蹦出来很多技术人员,专家。我想问你知道工业垃圾是什么吗。如果说工业垃圾,那某品牌212算什么,那某品牌那些几万块的电车算什么,前些年的造车就是四个轮子+大沙发的某品牌算什么。动不动就大放厥词,我相信这个说法更多的来源于对手品牌的污蔑,一般的网民哪会用工业垃圾这个词,这里表示对某些品牌贬低别人来提升自己进行鄙视。有本事自己造好车,卷别人算什么本事。
新能源最开始市场化应用不是在家用车,是在商用客车先开始启用,以宇通为代表的商用客车企业(不提丰田的普锐斯,我甚至见过普锐斯的总设计师,但是这个车没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只是进入量产,在中国销量很差),最开始也不是使用电池的,最开始是用超级电容的,以美国Ioxus为代表。主要的原理是发动机启停阶段油耗较高,启停阶段利用超级电容让发动机处于最佳转速区间。这一阶段的新能源处于轻混的状态,包括现在有些48V也是属于轻混。后来才引入的电池,包括镍氢电池,磷酸铁锂,三元电池,陆续出现了重混新能源,包括串联,并联,混联,还有插电式这一分支。
发展到现在应该是只剩下了串联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想增程式,混联,如某亚迪的部分车型。为什么用混动,主要是因为电池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想当年国内外好多公司宣称已经解决了电池的快速充电,安全,能量密度等问题,但至今小十年快过去了,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能达到比肩油车功能的电池出现。
所以,理想是不是工业垃圾,显而易见,他只是现阶段电池没有达到要求之前,在续航焦虑与油耗之间一个平衡的产物,你说他是不是顶尖技术,那不一定,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技术,理想能把他市场化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那他相比较其他家而言他就是相对技术领先。你不服,你找一个比他更好的出来说话,别耍嘴炮。
二、理想就是大沙发+大彩电
理想就是大沙发+大彩电?提起这个事我就很想笑,咱们国人有时候就是很难让人理解,我个人认为,理想的市场把握就很准,每一款品牌都大概有一个消费者画像,开个玩笑某马,暴发户,某奔,老板,某迪,政府官员,甚至某些年前的某自达6,小三车。每一款车都是有目标的消费群体的,品牌也是争取的这一部分人。理想的定位就是家,我女儿在后排试乘之后,点名告诉我,爸爸我喜欢理想(当然,夫人强力要求宝马,他对品牌有要求,对国产车有阴影),这就足够抓住我的味蕾了。难道这也是错?这也是被网民嘲笑的理由?
以前看过很多品牌的发布会,网上立马就会有很多声音,这个丐版少什么配置,中配要是把那个加热给加上就好了,高配把音响加上就好了。国外品牌利用消费者的痛点,会引导你去买中配或者高配那一款利润率最高的车型。到理想这里,全部配置都给你了,反而成了你的槽点?
当然大沙发+大彩电不能够成为一个车的全部,车还应是满足基本的代步及安全性能,这个是基础。我没有看到理想的拆解,从网上只能看到理想的碰撞测试宣传,也能看到理想的着火视频,刹不住车的视频。没看到厂家和当事者或第三方理性的分析,这一点不好下结论。这也是目前我还在纠结的一个原因,一辆车,功能越多,结构越复杂,电子产品用的多,与纯机械结构相比,故障率就会更高,我怕买了车之后要修,要花大价钱修,尤其是若干年以后,车辆贬值,并且现如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十分快,将来会面临不值得修,又无价可卖的境地。
三、理想与某斯拉与其他电车的区别
目前在我的眼里(当然在你的眼里可能分组会有区别),从品牌力的角度,某斯拉≈理想≥某亚迪≥其他(请原谅我,其他新势力品牌的外观内饰产品力对我还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可能车足够好,但是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全部了解)。
某斯拉外观可接受,内饰及其不感冒,太简约,而且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其装配工艺的吐槽,作为一个实体从业人员,从学校受到的教育,工业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一辆车要更换动力系统是要进行验证并经过认证的,因为汽车事关安全,是必须要严肃的,某斯拉多起刹车失灵事件,一直没有权威的澄清。而且某斯拉的单踏板模式,从安全角度改变驾驶者的驾驶习惯,是不足够严谨的(我试过某斯拉单踏板模式,但我之前考虑买某斯拉的时候我内心坚定不使用单踏板模式,即使再香)。这是一家企业的文化导向,也直接影响了我的选择。
某亚迪,多年前我对某亚迪这个品牌十分不感冒,在我眼里,设计及其落后,底盘质感差,他的混动算半个工业垃圾,但是近几年尤其是奥迪的设计师去了之后,车标更换,我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力上升了,车也显档次,后面的建设你的梦想车标挺好看,坐了几回新款,底盘质感也有很大的提升,内心是一种赞叹。但在接近40万这个区间要我买这个品牌,可能我还是接受不了身边人异样的眼光。只能说抱歉。不代表他不好。
理想的L7,五一节的时候试驾过,忠实的讲,他的外观和内饰我还在适应当中,比某斯拉是容易接受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仅代表我的眼光),转弯有侧倾,加速够快,但是没有竞速的欲望,底盘质感尚可,但有空悬的加持理论上他应该表现的更好(这也是新势力造成仍然需要积累的一点),喊理想同学的时候还是略有尴尬,整体来说,符合奶爸车的标准。
有的人说他油耗8个,伪新能源,个人观点,8个油相对于纯电油耗是高,而且现在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提出来了,如果全部使用高压充电方案,那电网负荷是否足够,发电还是用煤电吗?再者对比一下2.4吨的车重,同吨位的车辆油耗没有低于10的,所以这套系统还是有效果,但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有的人酸开这车的加不起油,要抢充电位,站在我的角度,我花小四十万买车,油耗已经不是我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也就是说我买得起,自然能加的起油,至少大部分理想车主是这个状态。但我充电不代表我加不起,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习惯,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像我不理解很多亿万富翁用拼多多一样,其实他们不在乎价高价低。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欢迎讨论,无脑喷我是不会回的。有喜欢车的人可以留言评论离开汽车行业有几年了,有的技术问题可能不完全对,但方向应该没错,如果有错,希望大神指正。
欢迎大家转发评论关注点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