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和老伴儿来说,每次一逢小长假我们就可以有5天左右的时间外出旅游了。今年的清明节假期去了鲁南地区旅游,两个多月后的端午节假期,我们又去了晋冀豫交界地带的三个城市,河北邯郸、山西长治和河南安阳游玩。
与4月份清明节鲁南自驾游一样,本次自驾游也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直到出发前两天,才临时确定要趁小长假出游。所以选择去邯郸、长治和安阳这三个地方,主要原因两个:一是对安阳和邯郸这两个城市的厚重历史感兴趣;二是顺便拜访定居在长治和安阳的大学同学。本次自驾游时间为五天,除去来往的路程时间,真正游玩的时间实际就是三天,也是一次走马观花的旅行。
Day1.6月22日早9点多,给车辆加满油后,我们向第一站——位于邯郸东北方向约20公里的广府古城进发。500多公里的路程,下午3点多到达目的地。入住旅馆后,稍事休息,在旅馆对面的饭馆吃了晚餐。晚餐品尝了当地特色的广府酥鱼、西红柿炖驴肉和驴肉火烧。酥鱼还是蛮有特点的,做好后的小鲫鱼尽管外形完整,但骨酥肉烂,最适合想吃鱼又怕刺儿的人。
饭后,我们开始逛广府古城。这个古城据说有2600年的历史,与许多地方完全重建一个古城不同,应该是在原先的古城框架上陆续修复的。目前古城中仍有约上万居民居住,道路狭窄难行。我们下午入住古城里面的酒店时,由服务员引领从北门沿着一条狭窄的单行道进入。中途碰上了对面逆行车辆,发生了堵车。晚上逛的时候,又看到同样地点堵车。一般到景点游玩时,我们习惯租一辆电瓶车,或者骑共享单车,但广府古城没有这些。不过我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找当地摆摊的商户租一辆电瓶三轮车。于是我们骑着租来的三轮车,把古城的南、北、东三个城门都逛了一遍。因为下午5点以后,所有收费景点都关门了,包括城墙、广平府署、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故居、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故居等。我们只好骑车在城内各处转了转。

古城南门

广府古城介绍

广府古城夜景
Day 2.第二天早晨,退房离开酒店。这个酒店是我住过的最冷清的酒店了,估计当天在里面居住的旅客不会超过10个人。因为坐落在古城里面,进出非常困难。我们也是在网上预定的,到了之后还是由服务员引领才能进入古城,中途还碰上堵车。实话说,进入酒店后,本不想入住,不过考虑到不住的话,恐怕我们自己开车走不出古城。
离开酒店后,驾车直奔东门外的弘济桥景点。说起中国古代的石拱桥,最有名的应该是历史书中所记载的位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吧!而与赵州桥相似度非常高的弘济桥却少有人知道。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全部由青石砌筑。从远处看,石拱桥的造型还是很有美感的,拱的弧度比较平缓,桥两边的柱子上刻有狮子等动物图案。由于承载了数百年的车水马龙,桥面已经坑洼不平,许多石块已经缺了棱角。我的印象是:这个桥是原汁原味的古迹!目前,弘济桥已经被圈起来作为景点,收费30元,没有通行功能了。桥下边流淌的是滏阳河,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古代时候是沟通邯郸一带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从这里行船可达沧州、天津,所谓“舟楫直达津卫”。我们在桥两边打卡拍照后离去。这是我们在广府古城去的唯一一个收费景点。

弘济桥斑驳的桥面


侧面的照片还是不错的
这次广府古城的游览印象不好,感觉就是“乱”。主要是交通乱、道路乱、建筑乱、管理乱。它的管理水平,与山东各地的景区管理差距太远。单就交通管理来说,古城里的道路不能称之为道路,用“小巷”称谓似乎更为准确。加上城里本身有上万居民居住,私家车也不少,电瓶车遍地都是。交通管理本身确是一个难题,需要用科学手段,依法严格管理才能保证道路畅通。但我看到的是,3个小时之内同一段道路两次堵车。问题是在单行道的两端,看不到明显的单行路交通标识,看不到对逆行和路边停车等违章行为的警告标识。每次堵车都是居住在附近的民间人士来疏导,没看到执法人员。这样的管理水平,有些辜负了历史留给广府古城的旅游资源了。
匆匆看完弘济桥,我们开车向南直奔邯郸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面转了两个多小时。邯郸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博物馆,除了常规的城市历史展厅外,还有磁州民窑、钱币历史、佛像雕刻、成语典故等几个主题展厅。囿于时间限制,我们只看了邯郸历史展览和成语典故展厅。邯郸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战国时为赵国都城,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三千年不改地名的城市,号称“成语之都”、“太极之乡”。

外部造型很有特点的邯郸博物馆
关于成语,据说有1500多条成语与邯郸有关, 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原产地都在这座城市。比如形容民风清明叫“路不拾遗”;形容知错就改叫“负荆请罪”;用“黄粱美梦”来讽刺那些不脚踏实地,做白日梦的人。还有那句“美轮美奂”,如果我们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城市夜景灯光如何漂亮的话,就用这句肯定没错。当然不得不提的是“邯郸学步”,邯郸城里的丛台公园有一处景点据说是“邯郸学步”的地方,我们时间有限未去。
不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条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成语——“邯郸斑鸠”。斑鸠现在是城市里常见的鸟儿,俗称“野鸽子”。那么“邯郸斑鸠”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来这句来自于邯郸城有记载最早的统治者——赵简子。据说,当年他在邯郸时,喜欢在节日里放生斑鸠,于是百姓纷纷去抓斑鸠,献给赵简子换取赏赐。赵简子的一位门客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赵放生斑鸠的行为,表面上是行善,实际上却因为百姓大肆抓斑鸠,而导致斑鸠受惊吓、受伤。真正爱护斑鸠的话,应该表里如一,放弃放生斑鸠的表面文章,不去打扰斑鸠。真是佩服这位历史上没有留名的门客,他的智慧和视野值得留下“邯郸斑鸠”这句成语。这句成语给人们的启示是:作为统治者,应谨言慎行,其施政要符合客观规律。否则的话,就如“邯郸斑鸠”故事一样,难免好心办坏事。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

邯郸斑鸠的释义
在邯郸博物馆,还纠正了我头脑中的一个错误印象,就是《水浒传》中卢俊义所在的“大名府”,我一直想当然的以为是现在的北京城。看了博物馆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大名府”现位于邯郸下边的大名县境内的东南部。北宋时期,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其中,东京为都城,其余为陪都。其中北京就在北宋时期的大名府,属于北宋抗辽的前线。而今天的北京,包括天津这些地方,在北宋时期属于辽国。如果不看邯郸博物馆,我印象中的大名府所在地真是“南辕北辙”了!
离开了邯郸博物馆,我们来到了邯郸的万达商城吃午饭。所以选择万达商城吃饭,就是为了节省时间,选择余地大一些。没想到,这顿午饭让我头脑中留下了一个疑问:邯郸还是那个印象中的四线小城吗?因为当天万达商城地下车库爆满,我们能够很快找到停车位实在是幸运。而到了餐馆林立的三楼,却发现找到不用排队的餐馆也不容易。很快我们的午饭目标由选择满足胃欲的餐馆迅速调整为快速找到一家排队人少的餐馆就餐。这次依然幸运伴随,找了一家不用排队的陕西面馆。等我们坐下开始就餐的时候,这家面馆也排起了队。原来当天是端午小长假的第二天,看来外出就餐仍然是许多国人的节日消费选项。

万达商城排队等待就餐
午餐后,我们开车向西进发,翻越太行山,直奔长治。这段路程由于穿行在太行山脉之间,特点就是坡道多、隧道多,许多路段限速在80公里每小时。次日我们从长治出来时,经过的最长一段隧道有13公里,以前我从未见过这么长的隧道。我因为没注意,站错车道了,隧道内又严格限制变道,结果只能跟在一辆满载货车后面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走完了这段最长隧道。这又留下了一个教训,就是在山区驾车进入隧道之前,交通标识如果有车道选项,一定要选择走左边的客车道,不要走右边的货车道,免得跟着货车屁股后边龟速行驶。
下午3点多,我们到达长治。晚上,与大学同学餐叙,品尝了长治特色的驴肉锅。长治这个小城市,古称上党,这个名称据说是由于坐落在太行山脉的上党盆地,海拔较高,所谓“与天为党”。最大的气候特点是夏天凉爽,端午节这几天,华北一带气温达到40多度,长治才30多度,由邯郸进入长治,马上感到了温度的差异。我们经过的居民楼,一般只有很少几户窗户外有空调,看来长治可以作为夏天的避暑选择了。长治的旅游部门可以考虑主打夏季避暑的主题,围绕“来长治,避酷暑,游太行”来推广长治夏季避暑旅游。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长治只停留了一个晚上,也谢绝了同学的热情挽留,第二天早晨就离开了。
Day 3.早晨7点多,我们驾车向安阳进发,途中顺便游览了位于长治市平顺县的通天峡景区。上午不到9点,到达通天峡。通天峡是太行山脉东南部的一处峡谷,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峡谷两侧璧石林立,如长剑一般直插云天。
我们由景区大门开始贴着峡谷一侧向上爬山,峡谷的下边有溪水流过,有时是潺潺小溪,有时是飞流直下的瀑布。上山的小路通过小桥不时在峡谷的两侧来回转换,每一处转换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当我们来到半山腰处一个较大的空地时,一个漂亮的瀑布呈现在峡谷中间,与路上看到的自然形成的瀑布不同,这个瀑布源自于横在峡谷中间的人工水坝,所以瀑布显得整齐壮观。沿着瀑布旁边的阶梯走上去,就来到了通天峡最漂亮,也是最令人陶醉的景点——通天湖。这个湖里的水来自于山间的泉水,与我们一路走来看到的溪水一样,由于这座人工水坝的阻隔,才在这狭窄的山谷里形成了湖。真是好大一湖矿泉水!
乘坐游船花了十几分钟游览了通天湖后,通过一段山洞路,应该是来到了山的另一面,开始乘坐索道。每次乘坐索道,老伴儿都很紧张,这次也不例外。这个索道据说是国内坡度最陡的索道,坐在索道的轿厢中,确有直上直下的感觉。
下了索道,老伴儿休息,我又单独体验了两个节目。一个是五彩玻璃栈道。我是第一次走玻璃栈道,一段儿不到百米的距离,我沿着栈道里侧战战兢兢的走完。不敢向下看,更不敢像有些人一样在上面蹦蹦跳跳,还好没有爬着走。下了栈道,又通过一段两边有锁链的狭窄石阶,来到了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峡谷天露台。站在天露台,可以360度全景欣赏太行山美景。从远处望去,观景平台就如矗立在峡谷中一座陡峭山峰,上面是人工修建的一个多边形玻璃平台,平台中间部分是混凝土浇筑,边缘部分悬空。站在边缘部分向下看,感觉与站在玻璃栈道一样的战战兢兢。
离开了天露台,先乘索道下去,然后换乘景区电瓶车,很快就出了景区。

自然形成的瀑布

峡谷中的奇石

人工水坝形成的瀑布

通天湖

玻璃栈道

狭窄小路的尽头是天露台
这次通天峡景区游览体验非常好。首先是峡谷中的湖水足以令人陶醉,山与水两种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其次,是游览线路设计合理,上山途中步行饱览湖光山色,乘坐索道登顶。游玩之后,乘坐电瓶车下山,充分照顾了游客的体力。所以,我们虽然游玩了三个多小时,但并未感觉很累。
出了景区已经12点多了,我们体验了一把户外野餐。在车里用新买的户外移动电源煮了方便面,里面还放了鸡蛋。餐后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向安阳进发。下午2点多,到达安阳喜鹊愉家酒店,在这里住了两个晚上。这是一个地区连锁品牌,其加盟店主要分布在河南境内。我的体会,与以往入住过的全国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相比,这个喜鹊愉家性价比更高。下次如果来河南游玩的话,就选这家酒店。
在酒店短暂休息一会儿,我自己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安阳博物馆。有了邯郸博物馆的经验,我以为凭安阳的历史积累,号称六朝古都,这个博物馆一定大有看头。但我失望了,因为在博物馆我转了大约一个半小时,一般城市博物馆的主题展览,城市的历史沿革,在安阳博物馆里面都不全,只有唐宋以后部分,之前的部分,被一个安阳文物的临时展览给占据了。我感到不解的是,这个博物馆大概有七个展厅,关于安阳城市历史的展览应该是占了两个展厅,关于文物的展览不去占用其它展厅,而是占用最重要的安阳历史的展厅。好在我来安阳的目标除了看看同学,主要是曹操墓、袁林和殷墟这几个景点。明天一天应该够了。所以,安阳博物馆既然没什么意思,也就草草收兵了。
Day 4.早晨8点半,我们准时来到了高陵曹操博物馆参观。参观博物馆的人不多,估计与许多人不知道有关。因为这个博物馆是新建的,今年五一前的4月29日刚开放。几年前,安阳北的高陵出土了曹操墓,记得当时网上看到安阳和邯郸两地的考古学业内人士还为此进行了一番争论。双方争论的焦点是高陵出土的墓是否是曹操墓,曹操墓到底在哪里?当然安阳方面肯定力挺高陵墓就是曹操墓,于是为此修建了这个曹操高陵博物馆。

魏武挥鞭雕像

博物馆外形建筑突出黑红两色
博物馆的建筑色彩很有特点,突出了东汉时期黑红为贵的主色调。这个博物馆好大,我们在里面转了将近2个小时,也是第一次全方位的了解曹操这个历史名人。不过,这个博物馆似乎挖掘出的文物不多,这也是河北邯郸方面质疑的重点。于我而言,对这个墓的真假不太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博物馆里面曹操的生平介绍。尽管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还真是收获不少!比如以前没有注意到,曹操本人竟然是年少入仕,不到20岁的时候,就举孝廉到了当时东汉的都城洛阳当官,任洛阳北都尉。职责是负责洛阳城市北部地区的治安,相当于该地区的公安局长。如此年轻就当上了首都辖区一个地区的公安局长。看来古时候并不总是论资排辈呀!

曹操不到20岁当上了洛阳北都尉
再有,历史书上描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常常用两句诗来形容,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在博物馆我才发现,原来这两句诗出自曹操的“蒿里行”。以前曹操的诗我只知道“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从未听说过“蒿里行”。看看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吧:“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我不知道,读了这两句诗,你心目中的曹操还是三国里那个“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铁石心肠形象吗?恐怕更多的映衬出曹操“心系天下苍生”一面,同时也说明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参观曹操博物馆,对曹操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印象没有什么变化,但其“文学家”的形象却更加丰满。所以我说曹操博物馆值得一看,不用管里面的文物真假。
离开了曹操高陵博物馆,开车来到了洹水边上的袁林景点。袁林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的墓地。景点很小,只是墓地,没有服务人员、没有导游、没有在室内陈设袁世凯的生平,只是在室外用广告展板简单介绍,游人以个位数计。对比刚刚看到的曹操高陵博物馆,袁林似乎过于寒碜了,或许这与当代对二人身后的评价有关。

冷冷清清的景点

露天展板介绍袁世凯生平

袁世凯陵墓
其实袁世凯这个人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以前看过一本端木赐香所著的《真假袁世凯辨别》,作者正好是安阳师范学院的一位历史老师。这本书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袁的一生,有别于历史书上脸谱式的定论,袁的形象也是多面的。他对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以“和谈”的方式产生,是有历史贡献的。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第一次实现了和平的“改朝换代”。对了,这一次不应该叫“改朝换代”,这一次以前的所有朝代更替不过是换一个朝代名,没有历史进步意义。而这一次由清帝国变更为“中华民国”是真正的历史进步,从此中国结束了专制王朝历史,建立了民主共和体制。当然,袁世凯人生最大的败笔就是“称帝”。如果没有“洪宪改制”的话,相信袁的历史定位会很高的。
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冷清的袁林,来到此行最后一个景点——殷墟,在殷墟浏览了将近2个小时。殷墟是安阳最为自豪的考古发现,因为有了殷墟,安阳坐实了商朝后期都城的历史;因为有了殷墟,中国的信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因为有了殷墟,才产生了现代中国的考古学。殷墟发掘开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历经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殷墟展厅的主要的内容是出土文物,各种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等,相对的历史介绍内容就比较单薄了,这个最适合对考古文物感兴趣的人参观。

参观殷墟,我第一次知道了甲骨文的含义。所谓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文字,当时的人用甲骨文来记载占卜、记事。甲骨文发展到后来形成了今天的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发展的文字。这个殷墟的景点很大,已经成功申报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来殷墟参观的游客不多,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物展览如何拓展客源,值得安阳旅游界多下功夫。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下午1点多,参观完了殷墟,草草对付了一顿午餐。本想去文字博物馆转转,奈何老伴儿嫌累了,只好回到酒店休息,没有继续外出游玩。据说,文字博物馆主要介绍汉字的发展历史,值得一看。不过留一点遗憾也好,什么时候可以再来安阳看看。
晚上,老同学特意从濮阳亲戚家赶回来相见,请我和老伴儿吃了一顿地道的安阳风味晚餐。虽然叫不上菜的名字,几道菜都很合胃口。正是:借酒话往昔,来日再相逢!
Day 5.最后一天是返程。早晨7点半出发,先去加满油,然后一路高速,下午2点多回到家里。顺利完成了端午节五天四晚三地的自驾旅行。
小结:本次端午节自驾旅行,与清明节一样,都是一次事先没做详细攻略,说走就走的旅行。6月22日出发,6月26日返回,共计5天,行程1542公里。除了流连邯郸和安阳的厚重历史之间,还第一次游览了太行山脉的通天峡,与两位大学同学把酒叙旧。此行虽然时间短暂,除了两天的往返路程外,三天的游览行程略有些紧张,但收获满满。途中逗留过的城市安阳和邯郸都是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城市,中国历史的早期曾经辉煌过,不过在汉朝之后就逐渐衰落了。两个城市见证了从汉朝之前的风光无限到如今寂寞角落无人知的变迁。后人在凭吊历史的同时,难免会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感慨。遗憾的是,时间太短,意犹未尽!下次再来吧!@邯郸文旅@安阳旅游@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