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
关注本公众号,学习汽车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
今日语录: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前言
汽车的每一次颠簸,都离不开悬挂系统的默默承受。从最初的简单弹簧悬挂到现在的电子控制悬挂,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在为我们带来更舒适、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麦弗逊式悬挂、空气悬挂、独立悬挂...这些都是什么意思?互相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有何特点?估计很多人都搞不明白。

今天,我们用一篇文章来介绍下汽车悬挂(在教科书上又叫悬架)系统的发展历程。
1.起源:简易弹簧悬挂
首先想想,为什么需要悬挂?
这还得从古代的马车说起。

古代马车结构
古代的马车车轮都是木头做的,那时候路况也不太好,所以马车坐起来很颠簸。于是,古人为了“减震”,在车身(古代叫“舆”)与车轴之间加了一个叫“伏兔”的东西,这大概是人类最早的“减震系统”了。

伏兔
18世纪的时候,英国人发明了板式弹簧并用在了马车上,使马车乘坐舒适性得到显著改善。

叶片弹簧悬挂
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奔驰一号”继承了马车上用的叶片弹簧悬挂,直到今天该结构仍然受到广泛使用。

奔驰一号使用了叶片弹簧悬挂

如今很多车仍然在使用的钢板弹簧式悬挂
板簧承载能力强、结构简单,重型车辆、廉价小面基本都在用,承载力不够时,加片数就行了。
但板簧的缺点是自重大,其舒适性较差,用在家用轿车上不太合适。
于是,1908年,螺旋弹簧开始用于轿车。

1908年的螺旋弹簧悬挂
螺旋弹簧的可靠性强,行程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舒适性。
上述提到的两种结构均是非独立悬挂,当车辆一侧受到颠簸时,车身会倾斜并晃动。

如果能有一种装置,仅让车辆受到颠簸的一侧进行减震,另一侧平稳行驶,那么车辆整体的舒适性就会提高。

于是,独立悬挂就出现了,即车辆两侧的轮子可以根据路况独立上下运动,这样就使得车辆总体比较平稳,舒适性大大提高。
2.进化:独立悬挂的出现
1922年,世界上第一辆使用前轮独立悬挂的车型诞生(蓝旗亚的Lambda车型)。
1931年的奔驰170则是世界上第一台4轮均装配独立悬挂的车型。

1931年投产的Mercedes-Benz 170
独立悬挂废除了连接两个车轮之间的一根固定车轴,取而代之的是两根可以独立摆动的半轴,两边的螺旋弹簧负责各自车轮的减震工作。
独立悬挂使得各轮之间的运动互不影响,大大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是当今最为流行的独立悬挂之一,一般用于轿车前轮。麦弗逊1891年出生于美国,大学毕业后曾在欧洲搞了多年航空发动机,并于1924年加入通用汽车的工程中心。30年代,通用的雪佛兰公司想设计一种真正的小型汽车,总设计师就是麦弗逊。他创造性地将减震器和螺旋弹簧组合在一起,装在前轴上,形成一种新型的悬挂。这种悬挂构造简单,占用空间小,操纵性好。后来因为雪佛兰砍掉了该车型,麦弗逊一气之下就跳槽到福特了,之后,福特在1949年注册了麦弗逊悬挂的专利,并在1950年生产的两款车,都使用了这种悬挂。


麦弗逊式悬挂
双叉臂式悬挂的诞生和麦弗逊式悬架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可以看到,两种悬挂的下控制臂均有一根V字形或A字形的叉形控制臂构成,液压减震系统充当支柱支撑整个车身。不同之处在于双叉臂式悬挂多了一根连接支柱减震器的上控制臂,这样就有效增强了悬挂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种悬挂制造成本高,一般适用于运动型轿车、超级跑车以及高档SUV。

双叉臂式悬挂
多连杆式悬挂是靠多根连杆(3-5根)来控制车轮位置的悬挂,因连杆的数目及固定点不同,各车厂的命名方式不同。这种悬挂能保证轮胎很好的抓地力,因此弯道适应性很好。运动性汽车的后悬挂大都选择这种。

多连杆式悬挂
到了50年代,大部分常见的悬挂类型都已经出现了,之后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自适应和车身防倾上了。
3.革新:空气悬挂的诞生
1955年,法国雪铁龙公司首次在其旗舰车型DS上使用了气压悬挂(也称:空气悬挂),这是汽车悬挂系统的一大革命。空气悬挂可以自动调节车身高度,提供无与伦比的舒适性。

空气悬挂系统采用了气囊和空气压缩机,通过控制气囊内的气压来调节悬挂的刚度和高度,在提供舒适性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操控性能。


空气悬挂
空气悬挂系统的优点是舒适性高、操控性好,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耐久性有待考验。
过去,70万以上的高端进口车才会搭载价格昂贵的空气悬挂,随着国产汽车的崛起,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已将空气悬挂作为标配。如:极氪001、红旗HS7(图片|配置|询价)等。

理想则于8月10日通过OTA将空气悬挂玩出了新花样,一套悬挂,带给用户不同的驾乘体验,不得不说理想的调校能力越来越厉害了。

4.升级:电磁悬挂
到了21世纪,电磁悬挂系统开始广泛应用在各类汽车中。它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模式实时调整悬挂硬度,使驾驶更加稳定、舒适。

电磁悬挂

让你的驾驶永远行驶在平地上
既然空气悬挂已经够用了,为何又出现了电磁悬挂?
其实,都是汽车这个行业“内卷”出来的。据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大车企就已纷纷投入电磁悬挂的研发了,但由于资金、技术的匮乏,成功者寥寥无几。

电磁悬挂的减震器内部采用的是电磁液,由合成碳氢化合物以及3-10微米大小的磁性颗粒组成,控制单元发出脉冲信号后,减震器线圈会形成磁场,通过磁场的作用改变粒子的排列方向,形成链状、簇状结构,提升抗剪应力,磁场越强,悬挂的阻尼也越大。
由于电磁悬挂是由电控制的,所以其反应很快。此外,电磁悬挂运动部件少,工作时,各个零部件之间几乎无碰撞,噪音很小。
鉴于电磁悬挂出色的响应速度,一般多用于追求极致驾驶操控性的车辆上,比如一些高端跑车。(成本非常高,高达2万元多)
那么问题来了,电磁悬挂和空气悬挂哪个更牛?
可以这么说,空气悬挂追求乘坐舒适性,电磁悬挂则更偏重响应速度,在各自的领域,两者都是王者!
如果能将两者结合使用,那是最完美的。
5.未来:智能化悬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汽车悬挂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例如主动悬挂系统,预测性悬挂系统等,它们将会根据驾驶情况和路面状况进行预判,提前做出调整,以提供最佳的驾驶体验。

比如路面存在沟坎,那么通过激光雷达或者摄像头可进行感知,决策系统做出判断,然后相应发出指令调整悬挂刚度,提升驾乘感受。再比如车辆需要紧急转向避让时,线控悬挂可以提升其刚度,抬高外侧悬挂,降低内侧悬挂,这些措施都可以保障车辆不失控。
结语
汽车悬挂系统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舒适、安全驾驶追求的步步深入。而在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汽车悬挂系统会带给我们更多超越想象的驾驶体验。
— END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