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探寻周至“最美环山路”周塬路

    秦岭自然风头像秦岭自然风头像
    秦岭自然风2023-08-25


    路况指数:四颗星

    风景指数:三颗星(个人标准)

    周塬路:主线起于省道107万亩有机猕猴桃现代示范园路口,向南经马召镇虎峪村,向西经熨斗村、辛口村,广济镇跃进村,骆峪镇红旗村、尚兴村、向阳村,翠峰镇五联村、农林村,竹峪镇张龙村、民主村、柴黄村,向北经塔庙村、东寨村、谭家寨村,终至省道107,路面宽度6.5米,全长44.6公里,其中主线33.5公里,支线长11.1公里。



    "周塬路"以周塬冠名,其意有三:一者取意风景壮观之自然风貌;二者取意源远流长之历史文化;三者取意乡村振兴之伟业宏愿。


    周塬路定位是打造西安最美环山公路,但我们环线走完全程后感觉,这条路离“最美”二字尚有一段距离。在现阶段,车友们心中公认的西安最美环山路应该依然为灞临路,灞临路之所以为最美,在于它蜿蜒向上的盘山路,九曲十八弯,每一弯都包裹着绝美风光。而周塬路却全程都比较平缓,没有山路十八弯的驾驶体验感,也没有盘升至山顶至高点,可以一览关中平原风光。


    不过周塬路也有它相应的优势,如背靠群山逶迤的秦岭;环绕绿水滢滢、碧波荡漾的西骆裕水库;还有沿途四季不同的田园风光,春可赏黄绿相间的油菜花地、夏可徜徉于向日葵花海、秋可看千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可漫步于白雪纷飞中。




    西骆裕水库


    烟波浩渺


    波光粼粼


    水库只可远观,水坝上有铁锁大门


    关中塬上风光


    夏季草木葳蕤,绿波荡漾

    如果周塬路要打造卖点,那最大的卖点应该是历史文化。周塬路沿途有很多古文化遗迹,如“古骆国”遗址和傥骆古道。



    骆峪称谓始于骆明,据《皇帝谱系》载,骆明是轩辕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是鲧之父,禹之祖,大约在公元前2200余年,皇帝通过战争结束了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皇帝把自己的儿子和有功人员共70余人,分派到自己统治范围的其他地方,建立了70多个小国家,骆明被派到骆峪建立了“骆峪国”,骆峪因此而得名。”但现存的遗址也仅仅就是一块碑,一段文字说明,来证明着曾有过的辉煌过往。




    “傥骆古道又名党骆道,骆谷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近捷的古道路。据历史记载,傥骆古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00公里。李白在《蜀道难》里写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这条古道就是傥骆古道。如今,傥骆道最著名的是栈道遗址。在骆峪,栈道遗存分布在骆峪河的两侧,共有12处。现在绝大多数已成为石崖上的孔洞,有方有圆,边长约20公分,孔深约20公分,孔间距约1.6米。有些地方有立木撑柱的遗迹。”(这一段来源于资料)

    昨日行走,匆匆掠过,未寻到傥骆古道。(这条路最大的不足就是细节欠缺,该设置路标引导牌的地方并未设置,如景点指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的浓重、宏大,很多时候你只能靠想象来体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其实所有所有的一切最终都是轻于鸿毛,甚至无痕无际、、、、、。


    这次周塬路之行,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这条路上竟然藏着一个耗资两亿,以商周时期为历史背景,规模庞大的人造景点“中国周城”。我一个热衷于旅游闲逛的本地人竟然是第一次误打误撞到了这个景点。


    寂寞的大门


    空旷的广场

    但,但,但、、、。这个“中国周城”让人除了唏嘘还是唏嘘,2017年建成,占地3.0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04平方公里。现在基本一多半是废墟,只有那粗制滥造的仿古山寨、青板石的石径小路、空无人烟已荒废的窑洞宾馆、大量关闭的商家店铺,在无声诉说着这曾经可能人声鼎沸的过往。现在只剩下核心景区还在勉力支撑着周城表演,票价58到89,售票处大喇叭江湖味十足的卖力吆喝着,让人仿佛置身于天桥十字,看猴戏了,看猴戏了,便宜,便宜、、、、、!


    周城景区内聚仙寨废弃的景点。睡莲依旧自我芳菲



    聚仙寨大门口


    停业废弃的网红步步惊心桥


    周城演艺,硕大的景区内仅存的还正常营业有少许人气的地方。



    虽然江湖味的叫卖,但门票价格却是“高大上”的。

    这一路比较让人惊喜的是有很多民宿、咖啡馆、酒馆,都文艺风十足,小资情调满满。但人流量能否支撑长期生存,还需时间验证。毕竟从西安出发到这的路程并不近,往返将近两百公里。并感觉夏季的凉爽度也不及灞源、葛牌等避暑地。


    喜鹊咖啡馆


    在青山景区有个“青山院子”农家乐,环境清幽,主打吊罐鸡,看着很不错,可惜我刚拔过牙,只能望而兴叹,把遗憾留到下次弥补。

    我是一个对自然风光迷,对人造景点一般都是匆匆掠过,所以评判也许非常个人化,可能存在不客观的评价。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