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行业发展趋势

    启乐说头像启乐说头像
    启乐说2023-10-08

    文|勇哥

    引言

    应对能源安全、碳排放过量和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源的新能源汽车,具有能源清洁、无污染、来源广等优势,其推广使用既是解决全球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低碳、环保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汽车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必然方向。

    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水平,改善维修服务质量,保障用车安全,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和技术特性进行分析,从产业、技术和服务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变化、行业发展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发展的需求与建议,为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行动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致使新能源汽车数量明显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和产业化进程也有了明显提升。

    据统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75万辆,预计2022年有望突破1000万辆,如图1所示。

    同时,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698万辆,同比增长65.98%,如图2所示。

    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支持本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布局见表1。

    1.2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纵观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起步期,主要通过研发技术支持以及与奥运会等小规模示范运用相结合。第2阶段为培育期,提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第3阶段为增长期,在进一步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发展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

    总体而言,经过20余年的研发和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到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84万辆,同比增速达59.34%,如图3所示。

    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达到640万辆。新能源汽车总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速157.57%,如图4所示。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2.1“三电系统”技术发展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电机、电控的技术发展也发生着深刻变化。这需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融合应用,如采用高比容量、高电压材料和提高充电电压等方式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未来,利用碳化硅提升电机功率密度将是电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对电控系统而言,则向高集成化、高控制精度、高动态响应速率方向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支撑。

    2.2智能化发展

    汽车与能源、交通与信息领域的深度融合,使电动化、网联化与智能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电动化底盘融合了新型一体化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化技术运用的最好载体,而网联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车辆自动驾驶程度进一步提高,进而催生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新的产品形态。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基础硬件趋同、软件定义功能、数据驱动设计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发展变化

    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维护项目、维修内容、维修方式上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的维修理念已不再适应“双碳”目标下的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因此,应结合新时代车辆技术变化特征和维修检测、诊断装备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创新升级。

    3.1维修内容变化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以及智能辅助驾驶、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机械维修的需求不断减少,“三电系统”的修理日趋成为重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相关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的维修、更换需求持续增加

    此外,更换机油、火花塞等传统燃油汽车维护项目被整车绝缘、高压系统、维修开关、充电插孔、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等的检查维护所取代。

    这对维修作业安全、维修场地设置、维修竣工检验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导致了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过程和对汽车维修工人的技能要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3.2维修方式改变

    由于新能源汽车承载着智能化与电动化技术应用的特殊性,使主机厂在实现对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跟踪的同时,能够提供更多智能化的售后维修服务,从而深刻影响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

    此时,车辆维修技术已不再局限于机械维修方式,而将更多地基于故障诊断数据与自动化检测技术。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升级软件系统改善产品的工作状态和效率。

    据统计,上门维修服务已占特斯拉全部维修业务的50%,且90%的车辆故障可以在提供上门服务前通过远程预诊断实现准确判断,以此大幅提高了维修效率和售后服务的便捷性。未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互联网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3维修理念转变

    新能源汽车在维护、修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的废弃物质,对这些废弃物质的处理是机动车维修行业“绿色发展”的一项关键问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维修理念,应在汽车喷涂技术、烤漆房废气处理等方面应用绿色先进技术,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合理强化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能力,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各类污染和破坏。

    为此,在维修技术改进和维修人才培训方面需综合施力,才能满足我国汽车维修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特征

    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行业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和发展,在售后服务模式和分工上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4.1售后服务模式

    传统燃油汽车售后服务模式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由主机厂制造,经销商建立4S店进行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其他社会独立修理厂广泛参与的售后服务模式。

    相对而言,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大体分为4S店、直营和授权3种模式。

    4.2售后服务分工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维修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因此将新能源汽车维修分为动力蓄电池和其他部分,其他部分一般由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售后服务,而电池部分则有所不同。

    早期,动力蓄电池完全由电池生产企业提供售后服务,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汽车生产企业也逐渐介入到电池维修。通过结合电池生产企业提供的电池维护资料,汽车生产企业也开始着手制作自己的维护手册,指导汽车售后维护

    但是,汽车生产企业针对电池维修总体上仍然相对简单,对于动力蓄电池模组、单体等部件的深度维修,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等部分企业外,多数企业仍不具备维修能力。

    其中,特斯拉目前仅在杭州开展动力蓄电池模组层面的深度维修,比亚迪则要求对于动力蓄电池的内部维修需返厂到深圳进行,北汽新能源与电池生产企业的联合授权服务网点也仅仅是开展动力蓄电池的基础性维修业务,深度维修内容还需电池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到现场维修或者进行返厂维修。

    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存在的问题

    基于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政策制度、技术融合、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从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维修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视角,重点总结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在维修行业和维修技术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5.1维修行业

    1)对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环节重视不足;

    2)新能源汽车售后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

    3)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储备不充分;

    4)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服务评价机制缺失。

    5.2维修技术

    1)新能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研究滞后;

    2)新能源汽车维修智能化水平低。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发展的需求与建议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阶段性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综合运输服务将进入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产品形态和自动化、智能化、超级工艺等生产方式的深度变革,使个性化、体验化需求快速兴起。这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汽车产业的“新三化”发展,给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结构、网络通讯、软硬件系统等带来了诸多变化,因此,也亟需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6.1维修行业

    (1)维修市场的完善;(2)售后服务的提升。

    6.2维修技术

    1)故障智能诊断: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故障检测与诊断是进行故障排查与定位的技术依据。

    2)维修装备集成:新能源汽车电气构造复杂性使车辆维护使用的绝缘工具、专用设备和工具种类众多。

    3)智能装置维修: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除了“三电系统”等结构差异性以外,最主要是在硬件配置方面增加了控制器芯片以及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在软件方面集成了具有复杂算法的各种智能控制系统。

    结论与展望

    (1)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行业依赖4S店、直营和授权等多种售后服务模式,呈现出以汽车生产企业为服务主体,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针对性售后维修服务支持。对于动力蓄电池等专业要求高的维修作业,其深度维修依然重点依赖电池生产企业,但要全面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仍需激发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潜力。

    (2)与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相对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领域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普遍存在对售后维修环节重视不足、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维修人才储备不充分、检测诊断智能化水平不高、售后维修服务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升企业售后服务能力,开发通用型专用设备,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水平。

    (3)随着智能网联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应用以及“软件驱动汽车”带来的产品技术升级,汽车将从普通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基于汽车智能检测与远程诊断技术、集成化维修装备和软件OTA升级技术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维护技术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刘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效应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

    [2]郑欢.科技部: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J].中国设备工程,2021(18):1.

    [3]姬晓婷.锂电池企业多措并举缓解原材料涨价压力[EB/OL].(2022-05-10).http://www.ce.cn/cysc/tech/gd2012/202205/10/t20220510_37567993.shtml.

    [4]王震坡,孙逢春,刘鹏.电动汽车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6-28)[2022-06-21].http://www.gov.cn/zwgk/2012-07/09/content_2179032.htm.

    [6]张明.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展望及策略选择[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