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插电混动虽香,但这6个问题不能忽视!

    悦车志头像悦车志头像
    悦车志2023-10-13

    插电混动(PHEV)车型的火爆有目共睹。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市场插混车型销量占比持续增加,增速也远超纯电车型。以比亚迪DM-i为代表的插混车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助力比亚迪2023年销量向300万台冲击。吉利、长城等众多自主品牌也在纷纷发力插混车型。可见,插混赢得了市场的欢迎。

    插电混动的发展势头难以阻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考虑买车或换车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插混车型。的确,插混可油可电的优势非常明显,短途用电更省钱,长途用油没焦虑。但是,“插混真香”的背后,其实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越早了解越有用。

    1、充电有烦恼:

    充电速度慢,充电桩使用受限

    插混车型的充电速度较慢。有不少插混车型用的是交流充电桩,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用慢充,不支持快充,交流充电桩的效率要低很多。插混车电池容量小,但充电时间长,是出于安全原因,其充电功率也相对较低,充满电的耗时是纯电车的2、3倍。

    与此同时,插混车型享受充电桩可能会遇到麻烦。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充电站限制插混车辆进场充电,主要还是因为充电慢。充电站收费一般是按电量和充电时长来算,插混车充电耗时长而充的电量很有限,进而影响了充电站的收益。对于纯电车主来说,则是耽误了他们充电,尤其是充电桩数量不多的小型充电站或者充电繁忙的节假日,插混车充电,对快充的纯电车影响非常大。有纯电车主表示:“插混车型明明可以烧油,为什么还来充电,主要还那么慢,浪费了宝贵的充电资源!”。

    非插电混动(HEV)车型则完全没有充电的烦恼,无需外接充电,没有里程焦虑,也不用费时费力找充电桩。

    2、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亏电状态下动力弱、油耗高、噪音大

    插混车型在电量充足时能有效发挥出电机优势,但是在低电量下会存在动力减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这类插混车型“重电轻油”,在低电量下的功率输出能力不足。亏电模式下,发动机一方面要驱动车辆行驶,一边还要给电池补充电量,也就是说承担了双重负荷,因此行驶性能大打折扣。而且,插混车型的发动机排量普遍偏小,如宋 PLUS DM-i才1.5L排量,要负担驱动车辆和为电池充电双重负荷,吃不吃力可想而知。

    虽然插混车型有保电设置,如果优先保电设置为较高,那么发动机动工作,噪声大、油耗高。而如果优先保电设置为较低,则可能会出现动力减弱。

    很多消费者买了插混车型当油车开,其动力电池会长期处于亏电状态,在亏电状态下车辆油耗自然会偏高。即使有优先保电模式,但BMS对于电池电量的估算会越来越不准,而且这样对电池也会有损伤。

    非插电混动车型则完全没有亏电动力弱的烦恼,以丰田HEV车型为例,它搭载的智能混联系统非常智能,油和电无缝协作,可以根据车辆在启动、行驶、加速、减速停车等不同状况,智能地组合并发挥发动机和电动机各自的优势,实现动力与高效的完美兼顾。比如第八代凯美瑞(图片|配置|询价)智能电混双擎采用 TNGA 2.5L 发动机,大排量高效发动机和强电机双擎驱动,具有媲美纯电的加速直接感, 0-100km/h 加速进入 7 秒区间。

    3、低速高速很不一样:

    高速工况下动力性能下降、油耗升高

    插混车型在高速工况下(通常时速超过80km/h)由燃油发动机直驱,无法发挥到电机的作用,动力性能下降明显。为了降低高速工况下的油耗,在车速高于某一阈值(约超过80km/h)时,插混车的控制策略会切换为高速巡航模式,通过电混系统内部的离合模块及液压系统,将发动机动力直接作用于车轮。比亚迪宋 PLUS DM-i,在80km/h后进行加速会明显感觉后劲不足。由于插混车型发动机的高效工作区间狭窄,且缺少变速器的传动匹配,就会出现高速动力不佳的性能短板。

    而如果在高速工况且又亏电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高速超车时候需要预留一段比较长的超车启动距离。在电量低且高功率输出要求下,比如高速或长距离爬坡时,插混车型的动力衰减是较为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失速的情况。一方面,燃油发动机高负荷工作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给电池充电,必然会出现油耗偏高的情况。

    作为非插电混动的代表车型,凯美瑞智能电混双擎充分结合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输出,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都能快速响应,享有全速域强劲的电动化加速感。而且,智能电混双擎采用“浅充浅放”电池管理模式,不存在高速工况亏电用车油耗高的情况,低速高速都很省。

    4、别忽略了空间:

    大电池对驾乘和储物空间的挤占明显

    大多数插混车都是“油改电”而来,由于电池体积较大,会侵占车内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空间。 插混车型较大体积的电池要么外挂车底,容易因磕碰产生安全隐患;要么安置于地台下,影响了乘坐空间;要么放在后备厢下面,影响了行李空间。这些都会降低用户的驾乘舒适度和用车实用性。

    非插混车型则不用担心空间问题,电池小,也就有了“小电池、大空间”的优势。比如凯美瑞智能电混双擎搭载轻量化小型电池,布局于后排座椅下方,与油箱并列, 不影响地板高度,保障了后排乘坐空间,也不挤占后备厢空间,方便装载储物。

    5、天气‬也要考虑:

    极寒‬极‬热‬下,续航缩水、性能受影响

    插混车型在极寒或极热的天气下,电池的性能会受到影响,续航能力会下降。而且在低温环境下,还需要预热电池和车内空调,这也会消耗电量。

    现在很多插混车型加大了电池容量,提高了纯电续航里程,那么相应纯电续航达成率的痛点就来了。在极寒极热情况下,纯电续航的打折缩水是必然的。尤其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续航打折的问题影响也是蛮大的,而且冬季油耗普遍偏高。与此同时,电量衰减,亏电情况增多,车辆的动力性能自然也受到影响。

    非插混车型采用“浅充浅放”的电池管理策略,可以保持稳定的性能和续航里程,不会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丰田智能电混双擎通过精密的PSD行星齿轮结构,实现全速域智能电混驱动,在极热极寒天气下轻松续航1000公里以上。

    因此,如果你所在的地区经常冬天特别冷或者夏天特别热,那么插混车型可能不是一个好选择。

    6、别在买车后才考虑维修保养:

    开不坏、用得久才是好混动

    品质可靠性和维修保养问题,是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容易忽略的问题。插混车型比较复杂,包括内燃机、传动轴、电动机、发电机、动力电池,可能还有变速器,这一堆既昂贵又复杂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运作,对厂家而言是很大的考验,对用户而言则是更多的成本。插混车型用得越久,可能就越不省心了。大电池衰减、离合器磨损等隐性成本增加,更不要提做工及品质带来后续维修保养和保值问题。

    就技术成熟性和品质可靠性而言,非插混车型更加省心。丰田HEV技术经过26年积累和超2200万用户验证。广汽丰田智能电混双擎车型 2010 年导入国内, 至今也有 13 年的历史,累计销量近 100 万台,有着良好的口碑。即使电池意外受损,小容量电池更换成本也低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大容量电池。

    而车辆保值的问题则更少人考虑到了。二手手车市场整体电动化车型保值率远低于燃油车。而丰田智能电混双擎仍然维持了与燃油车相当的高保值率,这是很难得的。

    想要更省心就选非插混,主打一个无焦虑

    综上所述,如果你对绿牌有刚需,家里或者周边有充电桩的话,而且不在意亏电动力弱、高速工况、低温续航衰减、空间挤占、维修保养等问题,插混车型(PHEV)可能会更适合你。

    但是如果你不想那么麻烦,想要更省心、省油、省事的用车体验,那么非插混车型(HEV)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如果你正在考虑选购混动车型,不妨仔细考虑一下。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