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汽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安全二字。
但起初的安全,多是围绕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进行布局。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车内的安全,又以保护个人隐私为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最近不雅视频出现是越来越频繁,烟台某学院画室、潍坊村干部、海亮广场电影院等等,事发原因,都和监控摄像头有关。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城市之中遍布监控,甚至我们的车里,尤其是新能源车里,也都是监控。
而如何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车载监控拍下,则成了许多车主关心的话题。
最近几年,已经发生多次车载监控拍下车内不雅视频,并被转发到网上的事件。
这样的事情,对车主的伤害其实很大,而如何能够保证车载监控只拍“有用的”,不拍“没用的”,则成了许多车友们心中最惦记的话题。
一,车载摄像头会泄露个人隐私

许多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如今随着车辆智能辅助能力的提高,我们在车内的个人信息,也面临泄露的风险。
车内摄像头,起初是用来进行一些更智能化的辅助驾驶来使用的。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DMS驾驶员监测辅助,以及车内遗留物检查等等,都和车内摄像头有关。

但只要是数据,就有泄露的风险,车载摄像头很容易被黑客攻击,其中拍摄下来的一些画面,就有可能面临泄露的风险。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今年5月份,焦作郭主任事件,就是因为车载摄像头拍摄内容泄露,导致一时间郭主任被传的是沸沸扬扬。
此外,也有车企为了调取数据方便,自己留了后门,却被犯罪分子利用,导致大量车内不雅视频流出的事件。
基于此,车内摄像头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保障。
二,比亚迪“看不见”的科技,保护乘客隐私

随着车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车内摄像头越发重要,但车内信息安全如何保护,又成了所有乘客担心的重中之重。
比亚迪多年来深耕技术创造,围绕车的安全,进行了诸多创新般的举措,其中对待车内摄像头的安全,就采用了软件+硬件的双重防护。
软件方面,比亚迪在所有配置了车内监控摄像头的车型上,都搭配了“一键关闭”功能,可以电子关闭车内摄像头。


硬件方面,比亚迪在所有配置了车内监控摄像头的车型上,使用摄像头盖板,只要有车内监控摄像头的车型,均打输了物理滑盖,可以轻松将摄像头遮挡上,使用户在车内的安全感满满。
使用摄像头盖板的这个“操作”,比亚迪是国内最早使用的,截止目前带有这个功能的其他企业车辆,其实也并不多。

可见,在保护个人隐私上,比亚迪确实下了“大力气”了。
三,多维度共同努力,软件硬件全方面升级

其实,只是简单的对车内摄像头进行安全防护,完全算不上是比亚迪的“隐藏科技”。
真正算得上是“隐藏科技”的,其实还是比亚迪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整个体系,包含了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可以全面的保障用户的驾驶安全和信息安全,为信息安全防护加持。
写在最后

其实比亚迪多年来一直持续在信息领域里为用户“保驾护航”,不管是在隐私政策上,还是车辆的安全配置上,都做到了以人为本,从乘客的角度而出发。
如今,车辆的属性,随着“彩电沙发”的概念深入,已经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的“家”,而“家里”的隐私安全,自然也就和大家息息相关的。

我相信,随着比亚迪对于信息安全系统的“黑科技”曝光,未来一定有更多车企,加入到保护乘客隐私安全的队伍之中。

隐私,不容忽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