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能源电机未来3大趋势:高效性、智能化、可持续发展。

    陈杨峰a头像陈杨峰a头像
    陈杨峰a2023-10-17

    解读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广阔,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的复苏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遭受了重大冲击。然而,在各国政府的积极调整和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逐渐复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从6月份开始,国内外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渐攀升,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312万辆,同比增长43.36%。解读二: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整车价值的5-10%。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驱动电机的需求也在快速释放,特别是双电机配置的应用增加,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驱动电机的总需求量将接近8200万台,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解读三:驱动电机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扁线化和平台化。驱动电机系统包含驱动电机、控制器和传动三大总成,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具有关键地位。因此,包括整车企业、下属公司和独立零部件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布局驱动电机领域。然而,国内的电机供应体系仍然不够成熟,知名的新能源驱动电机厂家只有30多家,能够批量供货的仅有15家左右。部分整车厂则牢牢掌控着系统集成环节。

    从技术形态来看,未来驱动电机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扁线化和平台化,第三方企业难以兼顾。解读四:专注于驱动电机及其零部件的研发,并与汽车企业的专属电动车平台对接,将成为提升市场份额的突破口。在驱动电机及其零部件领域,专注于扁线电机的研发,并与汽车企业的专属电动车平台对接,将成为提升市场份额的突破口。因为扁线电机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轻量化等优点,与专属电动车平台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提升驱动电机的性能和竞争力。总结: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驱动电机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电机系统的集成化、扁线化和平台化发展趋势明显,但国内供应体系仍不够成熟。

    专注于驱动电机及零部件的研发,并与汽车企业的专属电动车平台对接,将是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问:你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有何看法?电动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势头正猛。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36.8万辆,同比增长13.6%,占比高达43.78%。与此同时,欧洲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达到了136.45万辆,同比增长142%,占比43.66%。可以说,两大市场都在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有专家预测,新能源汽车将进入一个黄金的20年,预计其终极渗透率将超过80%。

    从当前时点来看,政策的变化、传统车企战略的调整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都表明电动汽车的驱动因素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中国已经确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为20%;而《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更是制定了远期发展目标。作为一个执行力强大的国家和国民,我们有理由相信,全国上下将齐心协力实现这一目标。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1500万辆,渗透率将超过50%。而在欧洲,新的碳排放法案对车企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自2020年1月1日起,欧盟内95%的新登记乘用车平均CO2排放量需降低到95g/km;到2021年,全部新车需达到此要求;而到2030年,CO2排放量将降至59.375g/km。这意味着欧盟将会对高排放的车企加大罚款力度,推动欧洲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此外,越来越多的环保主义国家开始制定并更新禁止燃油车的计划。欧洲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划定禁止燃油车行驶的区域。在国内,海南省走在了前列,他们在2020年发布的《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将在未来逐步推广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最终在2030年全面禁止所有的燃油车。

    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们将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加环保、便捷的选择。那么,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黄金时代!随着产业政策的落实,中美欧成为电动化主战场,燃油车被逐渐替代的速度正加速上升。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渗透率超过20%,复合增速达到44.7%;到2030年,销量将突破6000万辆,渗透率超过60%,10年复合增速为34%。随着2030年之后,各主要国家都将禁售燃油车,电动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预计到204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800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80%以上。除了销量的快速增长,驱动电机需求也在持续攀升。双电机车型的加持使得驱动电机需求的增速超过整车销量。预计到2025年,全球驱动电机装机需求将达到2477万套,5年复合增速超过56%;到2030年,装机量将超过8200万台,10年复合增速为37%。在国内方面,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量已经达到135.7万台,同比增长9%。

    预计到2025年,在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以及特斯拉等头部车企的带领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750万辆,带动驱动电机需求达到825万台;到2030年,驱动电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至1730万台,10年复合增速为28.5%。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双电机布局扩大了对传统燃油车的性能优势,使其成为高端电动车的必备之选。问题:你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未来的汽车市场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随着特斯拉、蔚来汽车、比亚迪等高端车型纷纷配置双电机,并且在2020年销量达到了14.5万辆,占比11.6%。这表明双电机乘用车型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而2021年以后,合资车企和新势力都将推出高端车型,其中包括特斯拉的model Y、大众的ID4系列、蔚来的ET7、领克的ZERO和零跑的C11等,这些车辆都搭载了双驱动电机。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提升双电机车型的需求,也为第三方电机供应商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在电机行业中,三方角逐,而系统集成则是关键。电驱动系统包含驱动电机、控制器和传动三大总成,它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具有关键地位。因此,整车企业、子公司和独立的零部件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个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一线主机厂如宝马、丰田、大众、日产等都直接向供应链内部采购电机系统,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共同参与联合开发。

    例如,戴姆勒和博世成立了合资公司,福特和麦格纳联合开发驱动电机系统。此外,像西门子、雷米、日立、大陆、博世等独立的电机制造商也与车企合作开发驱动电机系统。然而,国内的电机供应体系仍然有待成熟。目前,国内有30多家知名新能源驱动电机厂家,其中能够批量供货给整车企业的大约有15家。比亚迪作为国内首家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掌握了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并且他们的驱动电机全部为自主配套。此外,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和蔚来汽车也都通过电驱系统子公司或部门进行独立配套。可以预见未来的电机行业将从激烈竞争的格局转向全面合作的趋势。

    双电机车型的需求不断攀升,为第三方电机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国内电机供应体系也将逐步成熟,使得更多的电机制造商能够为整车企业提供批量供货。这样的合作模式将推动电机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也将为未来的汽车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问题:你对未来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什么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驱动电机供应商也成为了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除了车企自供和合资企业以外,第三方电机企业也成为了市场的主要力量。这些企业往往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但是凭借着在原领域的技术积累,迅速开发适用于车用的电机系统,并且与车企合作开发成为趋势。

    从过去四年国内驱动电机配套排行来看,车企与第三方企业的市场份额几乎五五开,但是如果考虑以 tier-2身份接入的第三方电机企业,市场份额分布预计在 3:7,车企在系统集成层面上仍然具有较大优势,但是更为开放的姿态也让第三方企业有机会与其合作。在国内的驱动电机供应商中,上海电驱动、方正电机、卧龙电驱、精进电动等企业成为了主要力量,但是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车企的压力,还要与海外电机供应商进行竞争。未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我们也有望看到更多国产电机供应商走出国门,进入海外供应体系。那么,你认为专业第三方的发展前景如何,他们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新能源汽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技术革命,电驱动系统的集成化趋势不可逆转。车企虽然并非电机及相关零部件的专业生产厂商,但依然坚持自主承担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组装,将掌握集成化的控制权。第三方企业要想在电驱动系统集成方面获得成功,难度将会进一步增加。电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电机技术的迭代走向集成化、扁平化和平台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集成和高能效成为电驱动系统集成的主流趋势。各类电机技术各有优缺点,直流电机由于其良好的调速方便,简单的控制装置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新能源汽车上的主流驱动电机之一。

    然而,在高速大负荷下运行时,直流电机存在换向器表面火花出现等问题,因此其电机转速不宜过高。针对这一问题,汽车企业正在不断加强研发,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电驱动系统中的技术瓶颈。作为第三方企业,在电机领域中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值得探讨。问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推动着电驱动系统的集成化,那么作为第三方企业,如何在电机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受欢迎?除了环保的原因,其实还和驱动系统的不断革新有关。过去,开关磁阻电机因为一些缺点被逐渐淘汰,如转矩波动大、噪声大等。而如今,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主流选择。

    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永磁体来产生气隙磁通量,具有高效率、高力矩惯量比、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可以满足车辆在复杂道路下的驱动需求。然而,由于成本较高和温度变化引起的退磁问题,永磁同步电机在应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交流异步电机在乘用车领域使用最广泛,定子通过产生磁场来驱动转子。交流异步电机具有价格低、易维护、体积小等优点,成为了交流驱动电动汽车的首选。然而,交流异步电机功率密度低,调速范围小。随着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和体积空间要求越来越高,集成的电机系统成为了行业的主流趋势。未来的电机发展将朝着永磁化、数字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永磁化可以提高电机的效率,而数字化则包括驱动控制、数控系统接口和测量单元等全数字化一体化。所以,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不仅在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峰值效率等方面不断提高,还在振动噪声控制和动力换挡平顺性等方面有所突破。这些技术的进步将使得电动汽车在未来能够更加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更好的代步工具。那么,你觉得未来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呢?你认为什么样的驱动系统更适合未来的电动汽车发展?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促进了驱动电机技术的不断创新。

    华为发布的 DriveONE 电机系统集成了七大部件,实现了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将智能化带入到电驱动系统中,实现了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这种集成化技术能够降低成本和缩小体积,在汽车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多合一集成化有望成为行业主流发展趋势。另一个驱动电机的趋势是绕组扁线化。Hair-pin电机的绕组采用扁铜线,具有高功率/转矩密度、高效率和散热性能更好等优点,而且更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满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爆发后对产品一致性高的要求。

    然而,扁线电机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建立自动化产线和设备投入较大,还需要克服一些缺点,如良品率低、转速上不去、标准化难以及专利壁垒等。然而,扁线绕组电机的优势明显,技术提升潜力也很大。这种趋势的出现是由于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迫使企业不断创新,以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需求。在这个市场中,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同时减少体积和重量。如何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当前电动汽车市场面临的一个难题。问题:你认为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将促进什么样的技术创新?在电动车领域,扁线电机正在成为行业内追求的驱动电机发展方向。

    虽然国外在扁线电机的研发方面走在了前列,但国内也开始加快步伐,已有超过10家车企和第三方企业投入扁线电机的研发。华域汽车是国内最早量产扁线电机的企业之一,其扁线电机已经发展至第三代,功率密度是第一代圆形电机的三倍。华域电动最新发布的上汽 ER6就搭载了华域电动的8层扁线电机,目前已累计装机了20万台扁线电机。扁线电机的优势在于高效率和低能量损耗,能够大大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为整车性能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国内的扁线电机研发虽然时间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相信在工信部提高整车补贴和技术指标的推动下,扁线电机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问题:你认为未来电动车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在电动车领域,扁线电机成为了关键技术之一。方正电机在引入牛明奎博士后,迅速进行了扁线电机的研发,并成功开发出了国内领先的高功率密度扁线电机。通过创新的设计开发,他们在扁线绕组方式、电磁方案和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他们还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了工艺研发,开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扁线电机自动化生产线。除了方正电机,天津松正电机、大洋电机和比亚迪等企业也在扁线电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部分车型上得到了应用。现在,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平台化的趋势。平台化是一种高效研发战略,通过将相同的技术和零部件通用到多款车型上,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电动车领域,由于销量基数低、车型数量少,平台化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随着传统车企的大规模转型,平台化有望成为电动车研发的主流。目前已经明确转型电动化的车企都计划打造专属的电动化平台,如大众的MEB平台、吉利的SEA平台、广汽的GEP平台以及现代的E-GMP平台。基于这些平台,未来2-5年内将陆续推出新车型。对于车企来说,电动车平台化能够加快新车研发周期,降低成本,简化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于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只需要通过平台认证,就可以为基于该平台的多款车型提供核心部件。这不仅可以保障供货延续性,还能降低研发费用,摊薄成本。

    例如,大众计划在2025年之前基于MEB平台每年生产150万辆纯电动汽车,2030年之前全球累计销售2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并在MEB平台上打造33款不同车型。电动车平台化的发展对于整个汽车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还能促进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加入到电动车平台化的大潮中,共同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问题引导:你对电动车平台化的发展有何看法?你认为它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如果一个电机企业能够通过某电动车企业的认证,那么它就有可能获得稳定的订单。

    目前,电机企业正在与各大车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电动车平台的通用产品。我们认为,电动车平台化将为第三方电机企业带来绝佳的机遇,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目前,第三方企业的战略布局有两个方向:专注于电机及零部件生产以及集成化电驱动系统。集成化电驱动系统可以提高电机企业的溢价能力,提升单台产品的价值和利润。但是,这也将面临来自车企的激烈竞争。目前,超过一半的电机系统份额被车企掌控,尤其是头部车企把控着电机系统的集成。对于第三方企业来说,要突破电驱动系统的难度非常大。而专注于电机及核心组件生产,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客户范围。

    我们认为,选择专注于电机产品,并甘做车企的合作伙伴,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关键的催化因素就是突破电动车平台的认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