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县驻车两天,沿316国道向留坝县驶入。这一段316国道在秦岭腹地穿行,沿途景色一如既往地美。行驶50公里后,便到了316国道上著名的柴关岭。
柴关岭海拔1654米,位于宝鸡凤县与汉中留坝县的交界处。这里原本是一座秦岭南麓的山岭,因山岭像柴垛一样也叫“柴岭”。朝时期为了抵御金兵向南侵,在大散关之后的柴岭又修建了一条抵抗金兵的防线名叫“柴关”,为的是一旦宋兵抵挡不住,方便后撤至陕南的汉中。由此,便有了“柴岭关”,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们称为了“柴关岭”。
其实柴关岭的历史可追溯到更久。柴关岭之北有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闻名的陈仓古道,柴关岭之南有被誉为“蜀道之始”的褒斜道。早先,两道各成体系并不相通,唐大中四年,即公元850年,为了利用陈仓道凤县境内百余里开阔河谷,以避开褒谷上游临水之险,便打通了柴关岭,并通过柴关岭把两条著名古道连接起来。唐之后各朝代皆沿用此道,被称为北栈或连云栈道。抗战前夕修的西汉公路也基本沿用了此线,说明这条线路当时选择的有多么合理。
在柴关岭留坝的这一侧,有一座碑亭。碑亭中的石碑上书“柴关岭”三个繁体字,时间是民国二十五十一月,由赵祖康先生所题写。碑石的背后则简要记录了316国道修建的过程以及赵祖康先生简历,在碑亭的旁边还有一个1996年所立的柴关岭石碑。赵祖康与詹天佑、茅以升并称为中国交通工程“三杰”,是“中国公路泰斗”、我国现代公路的奠基人之一。现在的316国道是第一条穿越秦岭的现代公路,这条公路就是他在抗战前夕的1936年主持修筑的。柴关岭为公路必经之处,上下12公里,为险要工段之一。在赵祖康的带领下,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顺利修通了这段公路,在中国现代交通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至今为公路界所称道。
现在的柴关岭建有一座高大的城楼,城楼似城墙箭楼,高大雄伟气势恢宏,巨大的方砖,高高的垛口,非常有气派。城楼两侧有“宝鸡凤县”和“汉中留坝”八个大字,提醒来往的游人:这里是两个县的交界处,过了城楼,你即将离开一个市县,抵达一个另一个市县。
在我国著名的关口中,藏于秦岭深处的柴关岭太没有名气了,既不是旅游景点,也没有什么设施,但它却是宝鸡通往汉中古栈道的必经之地,在当地还是非常有名气的,留坝当地有民谣:“柴关岭雾气腾腾,张良庙赛过北京”。能够和张良庙并称,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如果路过,不妨停下来登高望远,凭吊怀古,感受一下古栈道和古关口的魅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