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人2023年10月份买了智享版雅阁(图片|配置|询价)(指导价19.68,优惠4.0,裸车价15.68)后,遭到很多人质问:买智享版后悔不后悔?何不加个两万上卓越?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后不后悔,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且用省下来还用不完的钱稍加装配会得到更多的享受不香吗?像雅阁这样的车型,定位本身就是轻商务或者家庭用车,外观大改没有特别大的意义,除非对改装有特别的情怀;只要用车舒服,能给乏味的驾车体验提升几分愉悦感,让每次驾驶都倍感享受,小小的改动或者装饰即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配来取悦自己还是很值得的。所以陆陆续续我加装了些配置,让驾驶体验感受直接拉满。下面我罗列了部分改装项目,通过改前不足和改后体验两部分,分别对改进升级过的地方分享出来,供各位尊贵的雅阁车主参考。
音响及低音炮(¥ 3200+1500)
改前不足:提到车后第一时间感觉不适的地方就是音响效果,简单的几个喇叭放出来的音质实在有点让人无法忍受,给人的感觉就是只是个会响的喇叭而已,谈不上音质;而且智享版的音响没有品牌,卓越及旗舰的音响就是 BOSE 品牌了,如果是 BOSE 的话也就没必要换了;所以,就打算把音响升级一下,随后就在抖音上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基本上3000 左右就可以升级不错的音质,反正也不是音乐发烧友,升级个差不多配置不难听就可以了,就找到当地一家音响改装店更换了原车的喇叭,音响品牌是“丹麦·芬朗”,外加了一个 DSP;低音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又加了一个低音炮;音响方面就这么搞定了 。
改后体验:本来想着只要听得过去就行,反正也不追求极致,只要不难听就行了。但是换上新音响后,肉眼可见的效果,换了音响后音质那是蹭蹭地提升了不少,坐在车里开车那是一种享受,低音浑厚有质感、高音清爽有张力、每次进车由 carplay 自动播放的感受简直太爽了。没了之前那种刺耳的感受,对声音没有极致敏感的耳朵都让整个人舒服多了,这个改装的钱花的是真值。

加装的音响是【丹麦·芬朗】

施工:外加门板隔音
车衣(¥5000)
改前不足:日本车子最大的薄弱项就是车漆薄,之前也听说过日系车漆薄,但没想到如此薄,尤其黑色车子,经过路边有花花草草的地方就能刮出划痕,更夸张的是洗个车都有划痕;抖音上也有博主说贴车衣就是智商税,是为接手的买家保护车子之类的,我不认同这种说法,每天开个划痕车子说实话心情怎么能好呢?而且新车开起来让人心疼又不踏实,所以还是贴个车衣保护下原车漆。趁新车无划痕的时候保护起来,嘎嘎香!
改后体验:整台车子锃亮锃亮的,看到车子心情就很敞亮的感受反馈,再不爽的心情都会变得豁达而舒服,而且开起来心情那是一个安心,无所畏惧各种小摩小擦了,隐形车衣自然会把原漆保护起来,洗个车随随便便的擦,机洗人工洗都无所谓,完全没有丝毫担心的顾虑。至于很多人说贴了车衣会不会耐脏不落灰?其实是一样的,只要是黑色的,透明车衣一样不耐脏,而且灰尘照样会沉着于车,还是得多爱护,多擦洗。只是偶尔的小摩擦,免去了打蜡或者喷漆,倒是可以避免损伤原漆,并且时不时的摩擦去喷漆也花不少钱的,不如贴个车衣一次性解决后顾之忧。
雷达(¥880)
改前不足:没有雷达,说实话老司机有时候也会犯怵,毕竟每天车子面对的环境不同、路况不同,对于陌生环境还是不好把握的,尤其新手司机,挪个车前后移位好多次就怕磕磕碰碰,没有分寸感。最怕的是你感觉还有距离,结果碰擦了,得不偿失。所以最好装个前后雷达,开车放心,心不燥。
改后体验:对于外面的距离把控雷达还是比较精准的,倒车、前移,仪表盘有显示,而且声音提示也醒目,完全避免了盲区障碍。香,是真的香!有些人会选择360影像,一般老司机不会选360,一方面是装了电子设备,故障率风险会很高,刚开始可能还好,但时间久了会有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可视角度市面上的360都是鱼眼成像,对画面有失真实,所以视觉距离不可参考,仅用于视觉观察。如果有雷达,再装个360也是可以的。

这个雷达直接关联仪表盘,还是很不错的
前大灯(¥5200)
改前不足:提到车后,坐我车的好几个人都说你这个大灯怎么这么暗?不用别人说,自己开车在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我都不知道前大灯是不是已经打开了?说明这个光源的确太暗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前大灯。
改后体验:上了个恒威的矩阵(6 近 10 远),这效果直接亮瞎对面驶来的各种小霸道,逼关对面的远光灯有一手,不过最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行驶安全性,光源亮度及宽度提升非常明显,无论行驶什么样的道路都是驾轻就熟,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黑灯瞎火在路上开车的安全了。
行车记录仪(¥800)
改前不足:一直开车,一直安全的前提下,这玩意说实话没啥用,但谁能万一呢,我之前开了 10 来年的车子一直都没有装过这玩意,也没有因为没装而得不偿失的经历,不过有总比没有要有保障点,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社会人等复杂,谁知道会遇见什么人什么情况呢。
改后体验:装了个 360 的 G900,监控功能就放那儿,有用的时候随时调取即可,一般也不会反复去查看监控的,也就刚装上的时候新奇会偶尔看看,就是以防万一路遇不测的时候有个证据保障;不过这个记录仪有个行车辅助功能,比如前车起步提示音,避免了有时候在红绿灯看手机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行驶,被后面的车子滴滴滴。这个功能还不错。


盲点监测(¥1800)
改前不足:本人每天在路上的时间特别多,无论刮风下雨,而且高速也偏多,遇到天气不好或者晚上的时候,变道就很小心翼翼,毕竟车速都比较快,加上玻璃贴膜贴的是最黑的那种,后视镜的观察能力大打折扣,下雨天更是不堪入目,变道特别有压力。
改后体验:后视镜边缘有个警示灯提示,后侧方若有来车或者电动车等行动物体,警示灯将会亮起提示,识别度很高;而且如果在危险距离内打了转向灯,还伴有滴滴滴的警示提示音。安装盲点监测后带来的安全感提升最高,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

后方有移动物体(行车或者电动车)的时候,镜面会亮警示的

买着这款
轮毂改色(¥1000)
改前不足:智享版的轮毂……不知道如何形容,反正挺一般的,谈不上美感,少了点感觉吧,总感觉这轮毂配不上车子。原打算直接网购轮毂,了解了下轮毂基本氛围三类:铸造、旋压、锻造。
1、铸造工艺,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浇进铸型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再进行清整处理、抛光、打磨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零件或毛坯)的工艺过程。国内多数OEM轮圈制造企业都采用此工艺生产。
2、旋压工艺,是通过压制、拉伸等方式改变材料形状的工艺。轮毂旋压工艺严格而言仍应算是铸造中的一种。
3、锻造工艺,是固体到固体的变化,在特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通过压、锻等手段来形成轮毂造型。此过程中不会发生液相变化,它的力学性能是三种工艺中最高的。
研究了半天,要么感觉不可靠,要么成本巨高,所以感觉还是原车的轮毂更可靠,那就做个熏黑拉丝吧,效果也会好很多,于是就安排了。反正不会改大尺寸,一是不好备案,另一个是油耗和里程数据都影响。所以 17 寸轮廓尺寸不想改变,小就小点吧。
改后体验:都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改后的效果立竿见影,大气不少,看着好看多了。而且整体效果更一致,视觉语言终于回归到统一主题了,黑色车子搭配黑色轮毂,再加上拉丝的效果,简直像是蔚蓝天空中流星一般的点缀,美极了,完美。

原车轮毂

熏黑拉丝后的效果
小尾翼(¥150)
改前不足:就是心里不爽,智享版连个小尾翼都不给,真实无良商家,那我就自己花点小钱装个弥补一下小遗憾,虽然没有实际用处,但俏皮很多,好看很多,就是取悦自己而已。
改后体验:立体感增强不少,自然好看了。(就是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贴歪了,我就是第一次没贴好,撕下来又重新贴,最好贴之前用记号笔(或者用胶带)做个标记,根据记号位置贴合好后再放手粘上去,才能天衣无缝、完全贴合)

装个小尾翼,确实好看些
升降器(¥146)
改前不足:说实话,没有车门自动升窗,多多少少会出现忘记的情况,有时候下车后又要回到车里启动电源升窗,让人很不耐烦;厂家真是扣,这个没多少成本的东西低配、次低配就是不给你装,诱导你加钱卖高配,还有就是电动折耳,本来就有的功能,就是给你阉割掉;这也给了第三方厂商机会,基本上大部分车主都会假装个这玩意,不贵,但能提升不少用车感受。
改后体验:那叫一个爽,揣着钥匙直接走人,熄火后的车子会帮你自动完成车门上锁、电动折耳、玻璃升窗。看看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自动的,省去了多少粗心大汉因忘记锁车、升窗的失误。

挡把(¥57)
改前不足:握感和美感没有一个在线。原车挡把手握换挡说不出来哪里不舒服,而且行驶途中放手不方便,因为圆形要放手的话就要手心押在上面,还要半握式,开长途或者时间稍微长点手臂会很累;长长的挡把没办法说好看,很长也很丑,网评一片说丑的,说明颜值根本不在线。
改后体验:没有选择水晶挡把,而是换了个皮革质的平面挡把,换挡按钮在侧方,大拇指按压换挡握感提升不少;而且行驶过程中把右手搭放在挡把上也很舒服,胳膊肘放在中央扶手箱上,手掌放在挡把上,整个小臂刚好是可以水平的,整个手臂轻松不少,也有地方放。

这个挡把跟车子很匹配

小手臂可以平放
四门隔音(改音响送)
改前不足:十一代雅阁相比上一代,隔音效果有所提升,但还不是很理想,毕竟本田的车子隔音都不怎么样,风噪、胎噪都挺明显的,所以聪明的官方在音响上有个“根据车速增加音响音量”的功能应运而生,让你在不知不觉加大的音乐声中掩盖掉它本身的风噪、胎噪。如果关掉音响,那呼呼呼地风噪着实挺闹心的。
改后体验:在音响改装的时候,顺便把四门隔音都做了下,也就是把原车的那薄薄的隔音纸撕掉,替换成了隔音棉,效果挺明显的,尤其关门的声音都从原来棒棒棒的脆声变成了现在的砰砰砰的带点低音的声音了。用指关节敲打门板的声音也明显不一样了。车内安静多了,驾驶车辆瞬间安静很多。
卡片收纳(¥18)
改前不足:最常用的卡片,比如身份证,我一般会固定放置在一个地方,随时随手可用,而且不易丢落。放在中央扶手箱的话翻来翻去经常不易随取随用,所以网上淘了个卡片收纳盒。
改后体验:隐藏式的贴到驾驶位方向盘右下方那个位置,硅胶材质,可以放几张常用的卡片,随手拿取,小物件、大改善,简直太方便了。

线束收纳(¥28)
改前不足:车上的线材最起码有一根,有些车可能会有好几根,这些线材很不好收纳,随便乱放影响车内按键的同时,也让车主分心影响安全驾驶,放在中央扶手车内乱糟糟的一团线很乱。于是在网上淘了个线束收纳器。
改后体验:线束收纳很整洁,完全没有到处乱飞的现象了,而且拿取方便,贴到中央扶手箱的右侧(副驾驶左手边),基本上就是隐形的,充电线从中央扶手箱点烟器使用车载充电器,线从预留孔穿出来,需要使用的时候顺手拿取即可,简直是解决强迫症的福音啊!

没有线束收纳,这些线很乱

有了收纳,干净利落
置物盒(¥56)
改前不足:中控屏后面是中置喇叭,这个喇叭有拱形凸起,放置东西(餐巾纸)不方便;中央扶手箱比较深,容量是挺大的,但是放多了再找东西的时候翻箱倒柜就不是很方便。所以这两个地方可以网购个小盒子来解决。
改后体验:中控屏后面这个地方买了个储物盒,放在这个地方恰到好处,放放纸巾再合适不过,解决了纸巾没地方放或者乱放的烦恼;中央扶手箱的隔板盒也是很好用的,分层存放,整齐有序,拿取方便。

这上面放个纸巾就方便很多

中央扶手箱的隔板,增加收纳
眼镜盒(自制)
改前不足: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眼镜盒隔热问题,提车的时候是 10 月份,浙江的 10 月还是夏天,每次从眼镜盒拿出太阳镜佩戴的时候,鼻梁烫的难以接受,就好像太阳镜在眼镜盒里蒸桑拿一样,非常烫热;经过观察发现,眼镜盒就是铁皮喷漆,尤其大夏天的时候,这个空间的温度一定奇高无比。所以我就在这个小空间里加了一层无纺棉,就是原装车门内的那个隔音棉。
改后体验:还别说,挺有效的。每次拿出太阳镜,温度还是有的,但远比之前毛坯空间拿出来的时候低了好几度,最起码可以拿下来就可以佩戴,而无需等待降温后再佩戴,这个“缝缝补补”的效果还是蛮受用的。
方向盘(¥148+100)
改前不足:方向盘也没有什么不足,毕竟原车就是真皮质的,握感也很舒服;如果一定要说有点美中不足,那就是对于大部分男同胞来说,这个方向盘有点太细了,大手掌握住方向盘表现出的反馈就很空,有种打滑的感觉。所以花点小钱手缝个方向盘包皮还是能解决这个美中不足的小遗憾(本人不推荐车主直接套方向盘套,一定要手缝的那种,网上很多,也不贵。因为方向盘套太容易打滑了,套杆分离对于驾驶安全来说风险还是很大的)
改后体验:握住方向盘终于有了车子始终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那种实在感,对于打向完全轻松至极,尤其碳纤维那质感,很防滑。行驶途中,双手不自觉的就搭在了碳纤维部分了。推荐大手的车主,女士或者手小的就没必要改了。

握感很舒服
后排安全卡扣(¥36)
改前不足:全车五座都有不系安全带提示,前排还好,一般情况上车都会系安全带,虽然交管规定前后排都要系安全带,但在城市道路上后排坐人的话尤其小朋友,一般都不习惯系,所以总是滴滴滴地提醒超烦人。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只好买个安全插扣,几块钱解决烦人的提醒。
改后体验:隐形插扣美观又实用,而且采用隐形的可以避免长出来的部分造成凸起影响乘坐舒适度;中控有个功能“后排座椅提醒”貌似可以关闭提醒,但很多人设置后无效,本人没有测试,但猜测应该可以设置,就是上车先人脸识别登录账号,设置关闭后排提醒后,每次上车先人脸识别登录车主账号,应该就可以的,按电子设备逻辑就是要登录账号后所有设置才能匹配账号信息。(大家可以试试)

观后镜
改前不足:小镜子用用还行,就是开车途中如果换个姿势,那个镜面收视范围就就变了,后窗后面的行车就不在可视范围了,老司机一般就看这个镜子的,我也习惯了通过镜子看后方车子情况(除后视耳朵镜子之外,这个镜子使用率也挺高的),镜面太小,索性换个大点的,扩展一下视野。
改后体验:从以前的车子就在用这个大镜面,视线范围广,所以无论身体如何移动,都可以随时看到后方情况(包括后排座椅上小屁孩的一举一动),单纯的视线范围扩大,仅此而已。

大号观后镜,视觉范围更广
后备箱垫(¥158)
这个是硬通货,没什么区别,根据腰包实力的买个喜欢就可以了。
写在最后
真实车主提车一个月的改进升级,陆陆续续把车子弄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把这些点点滴滴分享出来供各位参考参考,让大家用车更舒服;内容原创,花了不少时间整理内容、拍照、编辑,既然有兴趣看到了最后,那就给车主点个赞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