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3年中国汽车十大事件回顾

    换由新生头像换由新生头像
    换由新生2023-12-30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起伏不定的变化。价格战激烈,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落,中国汽车出口创下新纪录。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新能源汽车进军农村,合资车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回顾这一年的汽车行业,有哪些有趣的变化?

    一.国内拉开价格大战

    2023年,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异常,价格战成为全年的主旋律。在各种论坛和采访中,业内人士对激烈的价格战感到无奈和苦恼。业内人士透露:“我们统计了一下,目前单车的优惠力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2万元!而且大约有71%的品牌选择了降价策略。”

    自12月以来,车市的价格战仍在继续。已有比亚迪、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一汽-大众、智己汽车、起亚等超过20个品牌推出了各种价格优惠活动。

    价格战给汽车行业的利润带来了巨大压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月至11月,汽车制造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惊人的90663.5亿元,同比增长了11.2%;而利润仅为4489.8亿元,同比增长只有可怜的2.9%;利润率更是只有5%,与1月至10月相比仅增加了0.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二.合资企业面临困境

    如果要问在2023年的车市中谁最焦虑?那一定是合资汽车企业。汽车市场可谓激烈!尤其对于合资车企来说,感受更是强烈。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燃油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合资车企正面临着汽车大变局的挑战。

    面对压力,一些合资车企开始寻找变革方法。他们强调在中国本土化运营双向赋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举措有助于解决决策效率低下和市场反应迟钝等问题。

    三.自主品牌强势崛起

    你知道吗?现在的汽车市场简直就像是一场疯狂的竞技比赛。最近两年,中国市场上的情况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咱们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得先机,成功反超了合资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3年11月,自主品牌汽车零售量达到惊人的115万辆,同比增长31%。国内零售份额达到55.3%,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批发市场份额高达59.7%,较去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自今年1月至11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长了4.7个百分点,达到了52%。可见,自主品牌一直在逐步挤压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更有趣的是,2023年1月至11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TOP 5中只有一家合资车企,一汽大众入围,其余四家均为自主车企,包括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此前,前三的位置一直由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占据。

    四.电车趋多油车势少

    汽车领域的电驱动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只占总销量的25.6%,但到2023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市场份额已达到34.5%。这意味着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正在受到挤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2023年12月2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预计到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全年的渗透率有望接近40%。

    眼下,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车企抑或是超豪华车企,都在加大对电动车的布局。在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下,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将加速产业新一轮洗牌。

    五.整车出口独占鳌头

    中国汽车出口一路飙升,2023年超过48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然而,最近一些国家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采取了限制措施,如法国公布的补贴车型名单中没有中国畅销电动车型,原因是这些车型未满足碳积分要求。此外,土耳其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乘用车征收40%附加关税,欧盟还启动了反补贴调查。这些政策限制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了挑战。但我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持续发展壮大!让我们一起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六.外部不稳因素打压

    你知道吗?现在动力电池产业正面临着外部打压。欧盟的新《电池法》要求对电池原材料和制造过程的碳排放提出严格要求,这一规定将在2023年8月正式生效。短期内,国际碳壁垒将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并增加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合规成本和风险。

    价格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去年,锂矿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波动也很大。不少车企因为动力电池供应问题而影响了产品的按时交付,这对他们的全年利润造成了影响。

    七.动力电池价格骤降

    好消息是,自去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从去年年底的最高点60万元/吨,一直回落到今年的12月26日的10.25万元/吨,下滑幅度超过了80%。

    你知道吗?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现在下降了!这对制造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成本来说是个好消息。根据宁德时代董秘在2023年12月26日接受投资者提问时的说法,随着新增产能的增加,锂价也会相应下降。这样一来,锂价就能回到合理水平,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提升非常有利,也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八.动力电池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问题引发了普遍关注。预计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需求预计约为1000GWh至1200GWh,但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在最近举办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从短缺和高昂价格到如今的产能过剩的转变,行业必须回归理性。

    有最新报告显示,到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产能利用率将低于60%(不包括未开工和未通过下游验证的无效产能),储能电池市场的产能利用率也将不足50%。许多新进入的企业释放的产能大多是无效或低效的。

    九.智驾成新宠新热点

    还有个热门话题要聊聊,自动驾驶。这几年真是火得不得了。但是你知道吗,到了2023年,一些入局者开始意识到问题,呼吁回归商业本质。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购车或已经使用过智能驾驶的用户来说,他们最看重智能驾驶的基本价值是驾驶安全、放心、轻松和缓解疲劳。这些是目前自动驾驶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

    智能驾驶成为用户购买智能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大众对高级辅助驾驶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然而,今年智能驾驶市场出现了一个“内卷”现象,开始影响该领域。

    十.电车下乡成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下乡已成为国家推动农村和低线级城市市场的新增长点,许多省市和地区正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为顺利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必须加快充电桩建设。这是进入乡村市场的关键所在。此外,我们还需要从供应端出发,生产更适应农村和五线城市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

    #中国汽车##买车到底是该买国产车还是合资车##汽车下乡##智驾##动力电池##十大事件#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