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广汽埃安AION Y:空间惊人的“网约车”

    乌鲁木齐新市埃安头像乌鲁木齐新市埃安头像
    乌鲁木齐新市埃安2024-05-07

    01品牌简介

    提到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排名,第一是比亚迪,第二是特斯拉,但排名第三的广汽埃安却没什么存在感。埃安的月销量在2022年就达到了2万,后节节攀升,在23下半年达到5万,期间甚至偶尔会超越特斯拉。

    埃安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人而言有些陌生,但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街头见过上图所示的绿牌网约车,其中挂着“G”标的就是广汽埃安的车型。在网约车销量方面,广汽埃安是全国的销冠。不仅是在大本营广深地区,还是全国其它地区,都能看到很多埃安网约车四处奔跑。

    1.1 品牌发展历程

    广汽埃安前身为广汽新能源,在17、19年分别发布GE3和AION S两款紧凑型车,后者迅速占领了B端(Business,即营运车)市场。随后又发布AION LX、AION V两款高端SUV,前者拥有续航1000km的“千里版”,以及号称“全球首款L3级别辅助驾驶量产车”。

    为摆脱“网约化”标签,2020年广汽新能源独立为“广汽埃安”,自诩为“造车新势力”。“AION”音同“ION”,为英语“离子”之意,同时也是其车型的型号。2021年,埃安推出AION S plus(AION S改款)和紧凑型SUV AION Y(图片|配置|询价),主打10-15万价位,希望能在C端(Customer,家用)市场有所建树。虽然销量的确大量增长,但两款车仍有不少被用于网约车。因此,埃安又推出高端品牌“昊铂”,主打20万以上市场,但销量非常不堪,在新势力销量榜中根本排不上号。

    1.2 网约车占比主观印象

    以上海市为例,AION Y的能见度很高,甚至可以与比亚迪元PLUS叫板,但其中不少都挂着手机支架,或是打着双闪灯临时停在路边,这些很可能都是网约车;AION S(plus)车型相对少一些,几乎都有手机支架,司机也多戴着口罩,可见很可能也都是网约车;AION V和AION LX的数量都很少。而对于埃安最新推出的AION S MAX(AION S系列改款),笔者在路上见到过两三次,全都是网约车。

    而对于AION Y,目前笔者本人只遇到过三次不是网约车的情况,两次是在大学里,推测应为私人用车;还有一次是看到几位老人共同自驾游。

    可见,网传埃安B端20%的网约车占比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部分司机可能是自己买车用于跑单,即通过C端购买埃安车型,但用途仍为营运。总之,埃安还是没能撕下“网约车”的标签

    还有,不像其他品牌网约车多为白色,埃安的网约车各种颜色都有,不管是冰莓粉、全息银的AION S plus,还是天青色、杏色、紫色的AION Y,都有可能是网约车。因此对于埃安车型,无法根据其颜色来避免与网约车“撞脸”。

    1.3 品牌印象改变

    在AION Y刚推出的时候,街头的埃安车型还不是很多,那时笔者对AION Y的印象还不错。其“车小空间大”,小巧的车身在城市里很好停车,前排可以放平,内饰也比比亚迪简洁很多,很适合作为城市家用车,品牌也有保障。当时笔者本人还没有过多地顾虑面子问题。

    但如今,AION S和AION Y的网约车已经泛滥成灾,街上的埃安90%以上都是网约车,火车站、商场、医院、学校门口都挤满了埃安车型。鉴于埃安的网约车实在太多,其形象已经烙印进大众内心,不少人一看埃安就知道其是“网约车同款”。笔者个人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买个与大量网约车同款的车型确实会影响形象。如果笔者以后能有幸能交到女朋友,那绝对不会选择开一辆AION S或者AION Y去见她。

    另外,除了叫好不叫座的昊铂,以及近期推出的纯电越野车第二代AION V以外,埃安近3年只对现有车型进行改款,没有积极推出新车型。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地推出新产品,身为“GJ队”的埃安不免有些“吃老本”的嫌疑。

    在销量方面,埃安自破5万以后就开始下滑,现在销量已经被理想和问界赶超,且这两个新势力品牌都主打25万以上高端市场。而对于埃安,似乎仍然以卖网约车为主,对于C端有些不思进取,高端品牌昊铂也处于低保状态。在笔者此前参加的一次车展上,埃安的展车连座椅的膜都没有撕,昊铂的展车更是车门紧锁,旁边也没有工作人员,这一细节或许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员工佛系的工作态度。

    02外观

    本篇介绍埃安的第四款产品AION Y,上市于2021年4月,埃安自从此车型上市之后只对现有车型进行改款,再未推出新车系。

    体验版本为“2021款 70智领版”,为车系中间配置,续航500km(NEDC)。与低配相比,中配多了全景天幕;与高配相比,中配缺少了辅助驾驶和主驾的通风加热。

    外观上看,AION Y不像是SUV,反而更像一款方方正正的MPV车型,与多数新能源车圆滑的线条和运动性的设计不同。这种方正的外形看上去更为稳重,但也会增大整车的风阻。

    AION Y虽然长度仅4.4m,但轴距却达到2750mm,轴长比曾是主流新能源SUV中的第一名,保证了后文将要提到的惊人空间。但AION Y车型目前已停售,取而代之的plus车型在长度上有所增加,但价格也涨了接近一万——即使在新能源车普遍降价的大环境下。

    车辆充电口设置在前侧,充电时要将车头“怼”进去,与很多网约车类似。虽然元PLUS也采用这种设计,但笔者个人更喜欢充电口在车尾的车型。

    AION Y的主流配色除了笔者开到那辆车的天青色,还有银白色和杏色。几款配色都显得十分年轻活力,还有种晶莹剔透的感觉。个人感觉埃安在车漆配色方面在国内车企中名列前茅。

    03内饰

    AION Y的内饰走的是极简风,除了旋钮式档把,中控区没有任何实体按键(plus车型使用怀挡,更简一步),有些新势力的味道。不过与特斯拉不同的是,后视镜调节采用实体按键,但plus版本取消。

    全车两个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头顶的全景天幕,AION Y的天幕一直延伸到后排,使得车内四面八方都是玻璃,十分敞亮。关于隔热这一点,由于笔者驾车时为阴雨天,所以没有太大感受。不过这车可以选装带遮阳帘的天窗,或者自行购置遮阳帘安装,不确定能不能解决隔热问题。

    座椅舒适性方面,笔者个人感觉AION Y的座椅有些简陋,与竞品车型有所差距。后排坐垫不算长,中配及以下车型还没有配备中央头枕和中央扶手,且横向空间较小,坐三个人时可能有些拥挤。总之,感觉该车型的后排不适合久坐,还是那种乘坐时间短的网约车设计。

    04空间

    AION Y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惊人的空间。笔者身高189,前排调至舒适位置后,后排乘坐毫无压力,腿只是擦到前排座椅。纵向(前后)空间足以与C级的比亚迪汉媲美。SUV车型使得头部空间也毫无问题,但如上文所言,横向空间稍小。另外后排的地板为纯平,加上大空间,可以很容易地半站起来在车内走动。

    得益于大空间,AION Y还有另一项特色功能:前排的座椅可以完全放倒,与后排连成纯平,可以半躺着休息。笔者最初听到这一功能是小鹏P5的睡眠空间,但其实埃安才是这一设计的鼻祖(可见新势力营销远比传统车企厉害)。不过,对于电调座椅,放倒的速度会比较慢,不知新款车型有没有能一键放平的快捷键。

    储物空间方面,AION Y前排中控台上有一个无线充电板、两个杯架和一个储物盒。因为使用悬浮式中控台,所以中控台下方也有储物空间。后排方面,因为定位为入门级车,所以后排没有中央杯架,只有门两侧的储物格。

    05车机与智能化

    5.1 车机简介

    同主流新能源车一样,AION Y也在前排中央布置了中控大屏,全系屏幕大小均为14.6英寸,这一点和比亚迪秦、元等车型低配采用小屏幕的做法不同。

    埃安的大屏整体上感觉比较年轻,配色和车色一样都比较有活力。不过其没有实现完全平板化,没法“清后台”,另外网络、蓝牙等设置需要下拉任务栏打开(或者用语音)。

    但埃安的车机芯片配置稍低,低于去年比较热火的8155芯片,因此在屏幕顺滑性方面比较一般,只能说是够用的水平。其顺滑程度与老款比亚迪车型差不多,与蔚小理、问界、小米等新势力有很大差别。另外在屏幕分辨率、配色等方面,主观感觉也比新势力车型差点意思。

    车机流量终身免费(每月6G,超出额外付费),并有车载WIFI功能,能满足手机的联网需求。

    AION Y全系车型标配360度全景影像,可通过方向盘“*”自定义键随时开启,此外“*”键也可设置别的功能,如导航、行车记录仪等。

    5.2 智能化功能

    (1)语音

    语音唤醒词略显浮夸(你好北鼻),也可通过方向盘按键开启(但方向盘的按键不太灵敏,其它按键(如巡航键)也有这一问题);语音助手可设置等待,在执行完上一条指令后不会立即退出,可继续说下一指令,乘员保持沉默后一定时间(15或30或90s)才会自动退出。笔者在用车过程中用完了车载流量,此后语音和导航仍可使用,但语音效果感觉明显变差。

    整体来看,埃安的语音水平不如比亚迪(代表业界语音的中流水平),表现在唤醒成功率、识别准确率、识别速度方面,但可以应付日常使用。

    (2)导航

    使用高德地图,可自动播报前方路况,与别的车型类似。导航流量不受车机流量影响。

    (3)用电保持

    开启后,离开车辆或坐到后排时车辆不会自动下电,否则若车辆检测到主驾一段时间内(约一刻钟至半小时)没人,会自动关闭空调。在后排休息时可以使用这一功能。

    (4)离车自动上锁

    AION Y在携带车钥匙离开车一定距离后,车会自动上锁,靠近车辆时也会自动解锁,隐藏式门把手弹出。

    06驾驶

    6.1 方向盘与加速踏板

    AION Y是一台很好开的轻快车型。其方向盘十分灵活,转弯时毫不费力,甚至好过A0级小车(笔者开完AION Y再开北汽EC3时明显感到方向盘变重了很多)。

    AION Y的加速也十分轻快,笔者在高速上遇到一辆违停面包车被逼停,确认后方安全后以最快速度加速,同时打转向,感觉加速十分轻松灵活。AION Y的零百加速在8秒级,加速没有出现像元PLUS一样的打滑现象。

    6.2 动能回收与刹停

    动能回收方面,AION Y有I-pedal(单踏板)模式,是国内少有能通过抬起踏板实现完全停车的车型。不过其单踏板逻辑类似特斯拉的“转动”模式:在刹停后不会自动开启自动驻车,约等于是进入N档。

    因为有单踏板配置,AION Y在刹停时不会出现点头现象,这点好于比亚迪、问界、小鹏等没有单踏板模式的车型。

    I-pedal模式

    6.3 底盘与乘坐舒适性

    AION Y的底盘比较糟糕,在烂路摇晃特别明显,在坑洼路段会左摇右晃,滤震也不太出色,会直接感到猛烈的振动,使成员不太舒适,AION S也有相同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面,埃安的普通车型在笔者目前开过的20多种车中处于垫底水平。

    6.4 巡航

    AION Y中配版本只有定速巡航,高配版本才有辅助驾驶功能。定速巡航的主要问题在于方向盘按键是电子的,不太灵敏,在调节车速时十分麻烦,大众ID.4 X也有相同的问题。

    笔者曾试驾过AION S plus最高配,但试驾员不允许客户体验辅助驾驶(其它所有车企都允许甚至推荐体验),因此无法对埃安的辅助驾驶水平做出评价(昊铂的辅助驾驶可参考昊铂的文章)。虽然可能是个别现象,但这一点也反映出传统车企偏保守的营销策略,至少不愿意将辅助驾驶作为卖点展现给消费者。

    07充电与续航

    7.1 充电

    (1)电池信息及计算勘误说明

    【车型版本】2021 70智领版

    【官标续航】500km(CLTC)

    【电池类型】未知

    【电池容量】61.248度

    【官标电耗】13.8度/100km

    广汽埃安的官方平均电耗是“瞎标的”,按电池容量÷续航里程,AION Y的理论电耗应为12.25度/100km,比官标的13.8(一说13.6)少了1度还多。这一差别导致笔者此前文章中估算的实际续航达成率存在错误,因为之前是按照13.6计算(理论电耗除以实际电耗即为实际续航达成率),得出达成率为86%,而基于正确的数据计算的结果只有76%。

    这一错误会导致用户感觉明明开出的电耗不高,但续航打折却很严重,再加上表显电耗的“快乐表”(表显比实际电耗低),掩盖此车续航虚的事实。

    (2)充电记录

    由于国网桩速度较慢,且高SOC占比较大,所以无法评价AION Y的充电能力,只知从42%充至95%(+53%)的平均功率为33kW。

    根据充电数据,可见即使用较低功率的国网桩充电,AION Y的充电损耗还是比较大,最高值达到了15.6%,高于小鹏P5的冬季充电的数据(12.7%),且后者充电速度更快。

    7.2 续航

    (1)驾驶条件

    2)平均电耗

    ·实际平均电耗

    用等续航充电法得到的结果如下:

    总得来说,75%左右的实际达成率还算过得去。一方面,第二天后半程的下雨(路面湿滑会增大车轮摩擦力)和1h的原地开空调对续航有些不利,但另一方面,笔者所开的这辆AION Y用的还是NEDC标准,且用单踏板模式驾驶,二者综合起来得到了如上结果。

    ·表显平均电耗

    (间歇性开空调)

    第二天表显电耗(午后全程开空调)

    AION Y的表显电耗比实际低了2度多,参考其它车型的数据,这一差距尚属正常,但对应的达成率却差了10%以上。

    (3)表显续航达成率

    由表可见,在高SOC下,AION Y 9折的续航达成率还算不错(因为实际电耗和达成率只会影响电费成本)。但笔者在行驶时有“后半程比前半程掉电快”的感觉,在300km以下时续航似乎掉得更快,因此AION Y也可能存在前后掉电不均匀的问题。

    08总结及市场简析

    优点:配色出彩、内饰尚可、空间优秀

    缺点:“网约车”标签、座椅简陋、舒适性配置(通风加热等)欠缺

    亮点:车小空间大,后排空间与C级车媲美,前排可放倒

    硬伤:网约车形象,与街头大量网约车“撞衫”

    总体来说,AION Y最明显的特点是“车小空间大”,以相对小巧的车身取得了出色的空间,适合在停车困难的城市中驾驶。

    AION Y的绝对销量目前还是有很大优势,但在网约车形象、外观内饰设计方面不如竞品。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该车型仍然是一款十分有性价比的产品。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