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系统 THS II 在电池亏电情况下油耗表现良好,且能保证整车操控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及原理
独特的行星齿轮组结构:丰田混动系统通过行星齿轮组将发动机与电动机并联。车辆起步时由电机驱动,规避发动机高负载区间,降低起步油耗;巡航时发动机工作在经济区间,获得低油耗表现;加速或上坡时,电动机与发动机共同出力,通过默契配合降低油耗。例如丰田卡罗拉油电混动版,城市工况平均百公里油耗 4.4L 左右,加满一箱油可跑 977 公里左右,而 1.5L 排量纯燃油版百公里油耗约为 7 升,加同样 43 升汽油只能跑 614 公里左右。
智能的能量管理策略:系统可根据车辆行驶状态、电池电量、驾驶员操作等实时信息,精准分配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输出,确保发动机始终在高效区间运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比如在低速行驶且电池电量充足时,优先使用电机驱动;在高速巡航或需要较大动力输出时,发动机和电机协同工作。
电池管理技术
浅充浅放策略:丰田的电池管理系统采用浅充浅放策略,避免电池深度充放电,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因电池频繁大电流充放电对油耗的影响。例如在日常行驶中,电池电量不会被完全耗尽或充满,而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高效的能量回收系统:车辆制动或减速时,通过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到电池中,实现能量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整车油耗。比如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刹车、启动,能量回收系统能有效回收能量。
轻量化设计
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在车辆车身、底盘等部件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在不降低车身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减轻整车重量,从而降低油耗并提升操控性能。例如部分丰田车型的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减轻重量的同时保证车身刚性。
优化零部件结构和布局:对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减少不必要的部件和重量,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整车轻量化水平。比如优化发动机内部结构,减少零部件数量和重量。
空气动力学设计
优化车身外形:通过对车身外形的优化设计,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减少能量消耗,进而降低油耗。例如丰田部分车型采用流线型车身设计,降低风阻系数。

细节优化:在车身细节处进行优化,如优化后视镜形状、车身底部气流通道等,进一步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比如一些丰田车型的后视镜采用低风阻设计,减少空气阻力。#丰田混动技术有什么不一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