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购车、用车所关心的热点。前段时间,懂车帝历时6个月,选取了当前市场主流热销、关注度高的30款60辆热门车,进行了汽车集中碰撞测试,于近日发布了碰撞测试成绩。
今天,笔者就选取关注比较高的五菱缤果(图片|配置|询价),看看它在懂车帝的测试项目中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分析之前先向各位介绍一下碰撞测试的主角——五菱缤果,它是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3月上市的全新五门四座纯电动车,售价区间为5.68-8.88万。从官方的信息来看,五菱缤果全车采用环状笼式车身结构,高强度钢占比74%,并且在乘员舱、电池舱、车门横梁等25处关键的防护部位采用超过1500Mpa的高强度钢,门板上采用了三道防护横梁。此外,五菱缤果还全系标配了主驾驶位安全气囊(参与测试车型为全系最低配车型),理论上能够带来更好的安全指数。
此次懂车帝的测试项目包括64公里/小时40%重叠正面碰撞、80公里/小时70%重叠追尾碰撞和56公里/小时30%重叠钻入卡车碰撞等3个项目,而五菱缤果车型在3个项目中取得了P/M/M的成绩(P表示差,M表示一般)。
30%重叠钻入卡车碰撞
第一项对五菱缤果进行了30%重叠钻入卡车碰撞测试,将车辆直接“怼”在一辆符合国标的货车后防护,碰撞时时速为56公里/小时,这项测试对于考验车辆的防撞梁、吸能盒、上纵梁、塔顶等结构,与货车后防护装置的匹配程度,也考察车辆在发生碰撞后气囊等约束系统是否能有效防护以及紧急呼叫系统能否正常启动工作。
从碰撞后的情况来看,首先双闪警示灯激活闪烁,提醒周围的交通参与者避免二次碰撞;其次,车门解锁都正常工作,四门在碰撞后均能正常打开,为车外人员开门救援提供了便利。五菱缤果低配车型没有紧急呼叫系统,救援评价为可接受。

车身结构方面,前部缓冲区能有比较好的作用,与货车后防护装置吸收了不少的碰撞能量。A柱在碰撞中被卡车撞断,所以车身结构评价为M(M表示一般)。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车内人员的受伤害程度,假人身上的色块就代表了其位置的受伤害程度,从绿色到红色依次代表了优秀充分、一般、弱、差的保护效果。由于五菱缤果副驾驶位未配备气囊,颈部存在受伤害风险,头部和颈部评价为差;驾驶位假人由于较好的生存空间,全身部位评价为优秀,能够较好活下来。



综合来看,由于A柱被卡车撞断,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再加上副驾驶位未配备气囊,所以五菱缤果30%重叠钻入卡车碰撞整体评价为M(M表示一般)。
40%重叠正面碰撞测试
第二项对五菱缤果进行了40%重叠正面碰撞测试,将车辆牵引到64公里/小时然后与蜂窝铝块进行撞击,来模拟真实的车队车正面碰撞。


从碰撞后的情况来看,双闪警示灯激活闪烁、车门解锁都正常工作,救援评价为可接受。车身结构表现并不是很好,A柱和门槛出现变形,并且门环完整性不够好,所以整个车身结构与安全笼评级为P(P表示差)。



碰撞瞬间,五菱缤果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及时打开,但驾驶员的胸部和小腿受伤害的风险都比较大,尤其是小腿超过限值较高,有粉碎性骨折的可能,获得了一般的P(P表示差)的评价;相比前排的女性假人,后排的男性假人情况比前排更为危险——左后的男性假人除了大腿骨盆无伤,其余伤害指数都很高。尤其是头颈部伤害数值是致命伤水平;小腿也有很高的致残风险;而右后的男性假人胸部同样出现了很高的压缩量,有气胸、血胸等伤害风险,右后男性假人生存几率也很低。这其中,假人“差”的评价,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强大的减速度下,安全带对胸部造成勒伤。另外,还与座椅本身的缓冲设计以及头枕的保护设计等都有着关系。





综合来看,由于碰撞让A柱和门槛等部位发生了明显变形,再加上后排约束系统整体评价为M(M表示一般),所以五菱缤果40%重叠正面碰撞测试整体评价为P(P表示差)。
70%重叠追尾碰撞
最后,再来看看80公里/小时70%重叠追尾碰撞,用一辆重量接近1.4吨的可变性壁障台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测试车辆左侧的70%,来模拟遭遇高速追尾的二次事故场景。

从碰撞后的情况来看,五菱缤果动力电池也没有出现漏液和热失控的迹象,动力电池完整性整体评价为优秀。虽然五菱缤果的防撞梁和吸能盒能够吸收能量,但被撞后车身结构表现较差,C柱和门槛都撕裂。并且,右A柱断裂、右B柱发生形变,前排乘员空间受到严重影响。

综合来看,由于整体车身结构表现不好,所以五菱缤果80公里/小时70%重叠追尾碰撞整体评价为M(M表示一般)。
点评:
从技术角度来说,如今车辆安全性的确有了显著提升,但是大家还需对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车辆任何安全性,都仅限于有限的场景和速度范围内来讨论,日常驾驶当手握方向盘的刹那,我们就需要对生命保持一颗敬畏的心。而关于此次五菱缤果在懂车帝的碰撞测试成绩并非是某一项的严重确实,无论是从车身结构,还是座椅以及安全带等方面来说,能明显发现它的表现都不算好,同样也希望上汽通用五菱能够将优势项目继续坚持下去,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及时改进提升,这也是我们作为消费者所乐于看到的。同时,这些测试对于同行来说也是一种启发和警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