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一:
从目前放出的信息来看,仰望u7的技术是更有亮点的,但是考虑到比亚迪在营销定位推广等方面的迷之操 作,说实话,很难看好 尊界的话,目前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有一个疑问是它必须回答的,那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尊界,而 不是问界M9?如果只是内饰更豪华之类的细枝末节的提升,那也很难乐观。
车主二:

仰望…… 第一,仰望没啥KPI压力,也就是船夫哥对仰望的销量是没啥要求的,因此整个仰望品牌的生命力可以更持 久。 其次,仰望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做豪车,而是树立一个技术标杆,用上比亚迪所有牛逼的技术。百万只是 成本上来了,而非单纯的堆料拉高售价。 最后,想要坐稳百万这个价位,吸引那群不缺钱的富人,恰恰是不能迎合他们的喜好,反而是告诉他们, 有些东西,只有我这里有。
车主三:

我的结论: S800和U7都会在百万级豪车里面有一席之地。 这俩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S800车长五米五,轴距近三米四,豪华稳重取向,妥妥的是去干劳斯莱斯、迈巴赫S等。 U7车长近五米三,轴距三米一,偏运动取向,明摆着是去干宾利、保时捷等。 S800一般是请个司机开,U7一般是自己开。 S800面向中老年,U7面向中青年。 就好比德牧和金毛一样,这俩狗它能一样吗? 当然,你如果有钱,你可以都买。
车主四:
对于汽车品牌命名,确实需要深思熟虑。如“仰望”与“问界”,意境深远,给人以高端之感。然而,“智界”便显得略显直白,缺乏些许韵味,似乎少了那份精心雕琢的雅致。至于“尊界”与“享界”,虽意在传达尊贵与享受,但单字“尊”与“享”在某些语境下,确实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联想。
“尊”字,虽与尊敬相关,但搭配“界”字,却似乎构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让人心生距离。而“享”字,虽寓意享受,但常与“晚年”、“太庙”等词汇相连,用在汽车命名上,难免让人感到不适。
因此,品牌命名需谨慎,既要考虑意境之美,也要兼顾文化内涵与消费者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既符合品牌形象,又能深入人心的品牌名称。
车主四:
提及这三款车型——尊界、仰望U7与蔚来ET9,它们各自拥有着独特的定位与风格,却难以被直接归为同一竞争阵营。在当前豪车市场,传统进口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三款车型则在外观设计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尊界,其外观设计明显偏向于商务风格,透露出一种成熟稳重的气息,或许更能吸引那些追求商务形象的中年消费者。尽管这种设计可能不符合部分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但考虑到其价位段的受众群体,尊界或许能在市场上取得不俗的销量。

仰望U7则显得颇为尴尬。虽然其技术实力强劲,但外观设计却未能准确抓住消费者的心。它既不够运动,也不够商务,让人难以捉摸其目标用户群体。对于比亚迪的产品经理而言,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并明确用户画像,以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蔚来ET9在外观设计上则展现出强烈的科技未来风格,这种设计或许更能吸引那些热爱科技、追求新颖体验的年轻富豪或二代群体。然而,从市场画像来看,这类消费者群体相对较小,因此ET9的销量或许难以达到预期的高度。此外,ET9与蔚来家族中的其他车型ET7、ET5在外观设计上过于相似,缺乏足够的区分度,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市场表现。
尽管这三款车型的用户画像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整体而言重叠度并不高。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它们或许应该携手共进,先合力将传统品牌打下去,再考虑彼此之间的竞争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