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江淮汽车与华为:智能新征程,合作创辉煌》

    一、合作背景与意义

    江淮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江淮汽车的历史可追溯至 1958 年,当时为修建巢湖大闸成立了巢湖闸机械修理厂。后经多次变迁,于 1964 年正式更名为巢湖汽车配件厂,这便是江淮汽车的前身。1971 年,巢湖汽车配件厂更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1968 年,江淮汽车手敲肩扛造出安徽省第一辆 2.5 吨载货轻卡,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此后,江淮汽车在商用车领域默默耕耘几十年,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近年来汽车行业迎来新能源浪潮,江淮汽车也面临巨大挑战。其在转型之路上艰难前行,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新能源汽车产量在 2024 年 1-9 月份较去年下降了 26.04%;销量虽有小幅增长,但 9 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 3044 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5.93%。同时,江淮汽车的乘用车板块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24 年前 9 月,SUV、MPV 和轿车累计销量分别同比下滑 22.41%、18.07% 和 9.05%。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与优势

    华为在汽车领域布局广泛,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包括 CCA 架构、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载光、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一共八大领域。通过三种模式与车企开展合作: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模式(即 HI 模式)、智选车模式(已升级为鸿蒙智行)。

    在智能网联方面,华为通过帮助车企引入面向自动驾驶的大脑 —— 超算平台,实现了对汽车领域的深度布局。其手机生态也会延伸到汽车领域,与车企展开合作,使得华为手机语音交互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家庭中使用 HiLink 技术,人、车、家可以实现一体化,当您在家中观看电视剧时,可以在车内后排屏幕上继续观看。在交通方面,通过汽车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车路协同的结合,可以有效地避免 90% 以上的交通事故。而 V2X 解决方案的实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V2X 是指车与其他设施、行人、基础设施之间的交互,包括车到人、车到车、车到基础设施。

    华为的优势还体现在 ICT 技术积淀深厚,深耕 ICT 领域 30 年,全球 5G 用户规模已突破 15 亿,截至 2021 年,国内 5G 主设备市场占有率 58%(国内第一)。硬件实力突出,平台训练算力领先于其他车企。鸿蒙 “1+8+N” 生态性能卓越,精简 40% 冗余代码,流畅度高;系统稳定,数据安全性高。品牌力强,多项评比排名领先,认可度高。营销能力突出,“遥遥领先” 深入人心。复用手机渠道,问界门店数量排名靠前。车 BU 投入超 30 亿美元,资金充沛、研发实力雄厚。

    二、合作成果展示

    尊界 S800 亮相

    尊界 S800 作为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重磅车型,在汽车市场中备受瞩目。这款车预售价为 100 万 —150 万元,定位为 D 级旗舰轿车。其车身尺寸十分庞大,长宽高分别为 5480/2000/1536mm,轴距为 3370mm,介于奔驰 S 级和劳斯莱斯幻影之间,为乘客提供了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

    外观上,尊界 S800 采用了全新的 “天地人和” 设计理念。车头运用四横两纵元素,封闭式设计搭配三颗竖向排列的远近光灯组,上下各带有一根 LED 灯带,彰显气场。前包围带有亮面菱形元素构成的进气口,并搭配可发光的尊界品牌标识。车身采用紫色和银色双拼色外观,侧面造型修长,配备有大尺寸亮面轮辋和隐藏式轨道处理的电动侧滑门。车尾星云画卷贯穿式尾灯与 MAEXTRO 标识融合,灯组内呈现出星云与星环的随动变化,同时车尾也拥有上下两条贯穿式镀铬装饰,尽显豪华。

    内饰方面,目前已知尊界 S800 的天幕应用星空式设计理念,座椅用料与旗舰轿车身份相符。车内每个位置都享有独立的视听感体验,且有全主动感知服务,同时以六代机理念提供 8S 设计标准。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采用联屏设计,副仪表台区域配备有手机无线充电面板,下方布局有水晶材质的控制旋钮。座椅控制旋钮位于门板上,预计支持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功能。

    尊界 S800 的出现,打破了百万豪车外资垄断的局面。在以往,百万级豪车市场一直被奔驰 S 级、宝马 7 系、奥迪 A8L 和保时捷 Panamera 等外资品牌占据。而尊界 S800 的推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在高端汽车领域的实力和潜力。

    智能化产品陆续推出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的瑞风 RF8 等多款智电新品,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瑞风 RF8 作为一款新国潮智能电混 MPV,具有诸多特点和优势。

    动力性能方面,瑞风 RF8 搭载了 3DHT 智慧电混系统,由高效 DHE+3 挡 DHT + 大容量电池组成,实现三擎四模电驱。整套动力系统综合功率达到 310kW,综合扭矩达到 745Nm,动力输出给力,起步轻快,超车和高速持续加速都不费力。

    续航表现优异,瑞风 RF8 搭载了 0 热扩散蜂窝电池,配合双侧水冷的热管理系统,彻底解决电池包安全问题。电池容量 44.5kwh,在量产插电混 MPV 中电量排名第一。配备超级闪充技术,充电一刻钟,续航百公里。同时支持 3.3KW 外放电功能,满足用户户外露营所需。综合续航超过 1100km,纯电续航 150km,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日常通勤都能轻松应对。

    在智能化方面,瑞风 RF8 定位 “新国潮智能电混 MPV”,车辆搭载 15.6 英寸华为智慧屏,内置华为鸿蒙 4.0 系统,在智能体验、人机交互方面具备优势,真正做到了智能好用,达到了当下业内领先水准。

    此外,瑞风 RF8 拥有 5215mm1895mm1830mm 的车身尺寸和 3100mm 的轴距,实现了同样舒适的第三排、全车座椅独立长滑轨,以及最高可达 2500L 的后备箱容积。车内搭载同级唯一的双智能车机系统解决方案 —— 双 12.3 英寸高清智慧联屏的智聆车机系统、15.6 英寸华为智慧屏的华为车机系统,让出行更加智能化。还搭载了行业领先的 L2 + 智能驾驶辅助,高速公路智能领航 NOP 系统,让智能驾驶更实用。安全方面,瑞风 RF8 获得了中国汽车安全大会 “中国十佳车身”、“最佳结构奖”,是首款通过中汽研六维电安全认证的 MPV,416 项严苛测试全部表现优异,硬核安全领先同级车型。

    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尊界 S800 这样的高端旗舰轿车,也推出了瑞风 RF8 等多款智能化的智电新品,加速了江淮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进展。

    三、合作优势分析

    江淮汽车的整车制造实力

    江淮汽车在整车制造方面拥有诸多优势。首先,江淮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拥有 60 年的丰富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其整车制造技术涵盖车身设计、底盘调校、动力系统匹配等多个方面,能够为尊界品牌提供高质量的整车制造服务。

    在生产工艺上,江淮汽车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例如,在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全铝车身生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车身车间可通过 307 台机器人实现车身主要连接 100% 自动化,车间整体自动化率高达 97.5%。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自动排产、自动能源管理、自动质量检测等,极大提升了自动化水平。

    在轻量化生产方面,得益于全铝车身生产线,铝材利用率达 96.4% 的蔚来 ES8 便诞生于此。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攻克了热融自攻铆接、自冲铆接等多种先进连接工艺难点,确保车身连接强度,提高整车安全性。

    江淮汽车新港基地作为轻型车制造基地,打造了世界轻卡行业首个智能制造平台,围绕 “供 - 产 - 销 - 运 - 服”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体系,实现了人员、机械、物料、物流等全生产场景的智能化管控,成功入选 “2021 年中国汽车行业标杆智能工厂”。

    在 “双碳” 背景下,江淮汽车更加注重绿色化生产。如智能化环保型车身冲压线可实现全封闭作业,智能化车架制造通过技术和工艺双重手段控制车间噪声源,大大降低噪声污染;高品质自动化驾驶室焊线,减少人工作业危害;绿色智能自动化涂装线在国内率先应用水性 B1B2 与水性单涂层共线工艺,单车能耗和 “三废” 排放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江淮汽车在质量管控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水平。从生产环节狠抓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确保质量、安全始终在汽车生产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

    华为的智能化技术赋能

    华为的智能化技术为尊界品牌带来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在通信技术、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能够为尊界品牌提供先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尊界品牌的车型将搭载华为 ADS4.0 系统,实现高速 L3 级自动驾驶的商用及城区 L3 级自动驾驶的试点。从华为之前的车型来看,其智能驾驶功能备受瞩目,如 ADS3.0 能够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无缝驾驶体验,涵盖从泊车到上路的多个场景。用户只需点击方向盘上的智驾按钮,车辆将自动识别环境,进行自主驾驶,流畅度和拟人化驾驶体验相得益彰。

    在智能座舱技术领域,基于华为鸿蒙系统,为尊界品牌提供无缝的人机交互和智能网联服务。内饰配备超大尺寸的中控屏幕,支持多种智能语音助手功能。例如,在家庭中使用 HiLink 技术,人、车、家可以实现一体化,当您在家中观看电视剧时,可以在车内后排屏幕上继续观看。

    华为的智能化技术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新一代电池技术,续航能力超过 800 公里,满足高端消费者对长续航的需求;高分辨率全景影像系统,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华为连接技术,提供快速、稳定的智能网络服务,增强驾驶体验。

    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实现了整车制造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生 “1+1 远远大于 2” 的效果。双方通过尊界的合作,互相赋能,在造车理念、造车体系、造车技术、生产工艺、质量管控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焕新升级,进而形成最顶尖的新质生产力。

    四、合作对江淮汽车的影响

    业绩增长与品牌提升

    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长和品牌提升。从数据上看,2024 年上半年,江淮汽车销量为 20.62 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 15.28%。到了 2024 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 31.53 万辆,9 月份销量逆势增长,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近 5 个百分点。同时,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大幅增长,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为 30083 万元,同比增长 93.84%;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62000 万元左右,同比增长 237.08%。

    在品牌力方面,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尊界 S800 定位为 D 级旗舰轿车,预售价为 100 万 —150 万元,打破了百万豪车外资垄断的局面,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展示了中国自主品牌在高端汽车领域的实力和潜力。此外,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推出的瑞风 RF8 等多款智电新品,也在市场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江淮汽车的品牌形象。

    智能化转型加速

    江淮汽车在与华为的合作中,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一方面,江淮汽车不断加大智能电动化研发投入,2024 年上半年,总投入同比增长 59.7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 7.74%;2024 年一季度研发投入 7.88 亿元,同比增长 83.11%。全年研发投入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至 9%,这些投入为江淮汽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江淮汽车在未来的产品规划上,明确了以智能为核心的发展方向。首款产品尊界 S800 计划今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后续产品的开发也在有序推进。同时,江淮汽车还着力打造智能新能源专属平台,瑞风 RF8、钇为 3 挚爱版等智能新能源产品陆续上市,产品布局不断完善。此外,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还将共同推进鸿蒙生态建设,以及华为数字能源合作超级快充等项目,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五、未来展望

    持续深化合作

    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未来在更多领域的合作令人期待。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双方有望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例如,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级别,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在智能网联方面,不断拓展车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能力,实现车辆与交通设施、其他车辆以及智能城市系统的无缝连接。

    此外,双方还可以在新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共同研发更高效、更安全、更持久的电池技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表现。同时,合作也可以延伸至售后服务领域,通过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的售后服务。

    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一方面,双方的合作将加速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进程,提升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引入华为的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江淮汽车能够在智能汽车领域迅速崛起,为其他中国车企树立榜样,推动整个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合作也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生态建设,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供应商参与到汽车产业的创新中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众多车企都在加大智能汽车领域的投入,竞争压力巨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江淮汽车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举办更多的试驾活动和车展,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江淮汽车的产品优势。

    其次,智能化进展可能不及预期。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不确定性,如自动驾驶的安全性、智能网联的稳定性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江淮汽车和华为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同时,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推动智能汽车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此外,合作过程中还可能面临着技术整合难度大、成本控制压力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双方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和商业计划。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