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为什么家用充电桩会出现“电损”?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尤其是那些刚购入新车的朋友们,是否曾经关注过车子在充电时可能出现的“充电损耗”问题?

    例如,从60%充至满电,实际上可能只充入了40度电,但计费却显示为50度电。如果按照每度电一块钱计算,理论上您应该支付40元,但由于电损耗,最终可能需要支付50元。那么,这些“消失”的电量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会发生电力损耗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所有充电桩都存在一定的电损耗,而且这个损耗因设备而异。一般而言,10%以下的电损属于正常范围,但也有的设施损耗超过10%,甚至达到20%。

    具体来说:使用交流充电桩时,电损主要来源于车载充电机的整流损耗、电池及加热散热系统的损耗以及枪线发热等。使用直流充电桩时,电损主要来自充电桩模块的交直流转换损耗、电池及加热散热系统的损耗以及枪线发热等。

    总的来说,线损主要由以下四个因素造成:

    1)设备效率:大多数电损发生在电能转换过程中。无论是车载充电机还是充电桩模块,都需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供车辆电池充电。在这一转换过程中,能量会有损失。

    2)环境影响:充电过程中,电池会产生热量,需要通过加热散热系统来降温,这个过程也会消耗电能。

    3)线路损耗:充电枪线的长度也会影响电损,线缆越长,耗电量越大。这就像水流通过长水管时会从缝隙中漏出一样,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也会有所损失。

    4)线缆损耗:当电流通过线缆时,由于电阻的存在,部分电能会被消耗掉。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新能源车主们更好地理解充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耗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