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常开车坐车,有注意过汽车一些奇奇怪怪的设计不?就像车轮,好多车的轮胎都不是正的,要么“外八”,要么“内八”,还有汽车的 A 柱,为啥要设计成三角形呢?这些设计里头可藏着大学问。
先来说说车轮为啥不是正的。你要是仔细瞅瞅路上跑的车,就会发现大部分汽车轮胎有点“外八”,当然也有少部分是“内八”。以前,正外倾角也就是“内八”的设计挺常见的。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候的赛车好多都用这种设计。为啥呢?因为当时的车没有现在的智能转向助力,开车打方向盘那叫一个费劲。把车轮设计成前段向车身中心线稍稍倾斜,也就是内前束,转向的时候,车轮接触地面的一侧更接近中心线,车轮转向幅度变小,阻力受力也小,这样就能让方向盘转起来轻松点。
但这设计有个大问题,就是抓地力不行。因为车轮外翻,转向的时候车身倾斜更厉害,车很容易就侧翻了。后来汽车越来越智能,转向助力成了基本配置,正外倾角设计就慢慢被淘汰了,现在流行的是负外倾角,也就是“外八”设计。这种设计能增加车辆转弯时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抓地力变强了,车辆转弯性能也就提高了。像在高速上开车,或者激烈驾驶的时候,负外倾角能让轮胎更好地和地面接触,操控起来更稳。
不过呢,负外倾角也有点小毛病,就是可能会让轮胎外侧磨损得快。但只要调整得合适,就能保证轮胎均匀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在一些商用车辆里,负外倾角还能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因为轮胎整个接触面能均匀分担重量。但要注意,负外倾角得根据车辆具体情况来设置,要是太大了,轮胎磨损不均匀,操控性能也会下降。
不同类型的车,车轮外倾设计也不一样。就说轿车,绝大多数家用轿车都用负外倾角设计。这样能提高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不过也可能让车轮偏磨,所以得定期做四轮定位调整。轿车过弯的时候,增加车轮负倾角能弥补静止状态下的不足,在弯道上抓地力更好。
SUV 因为经常要应对复杂路况,对抓地力和减少侧倾要求高。有些 SUV 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越野需求,调整车轮定位参数来适应坑洼不平的路。而且 SUV 的双横臂悬架系统,能应对车轮上跳及回弹引起的外倾变化,保证直线行驶和转向的稳定性。
卡车作为运货的商用车辆,车轮外倾设计主要考虑货物运输的安全和成本。
再讲讲汽车的 A 柱。这 A 柱就在前挡风玻璃两边,作用可大了,连接车顶和前、左、右车厢,既当支撑又当门框。不过它在驾驶员视线盲区,所以设计优化很重要。设计师把 A 柱弄成三角形,这可是个聪明的做法。三角形结构稳定啊,能增加 A 柱的强度和稳定性,抵抗弯曲和扭曲。
为了让车更稳,车企们还想了不少办法,像增大宽高比、优化悬架导向杆系提高侧倾中心高度、提高侧倾刚度等,这些措施能提高车辆的侧翻阈值。好多车企还在 A 柱材料上下功夫。极氪 009 用了 2000 兆帕的热成型高强度钢,屈服强度是核潜艇的 2 倍呢!这让 A 柱实际承重点后移 480mm,正面碰撞时能更好地分散和吸收冲击力。保时捷在 A 柱结构件里用复合材料和高强度钢做加强件,又轻又结实,满足了严格的碰撞要求。
汽车设计里这些看似奇怪的地方,其实都是工程师们精心琢磨的结果。从车轮外倾到 A 柱的设计,都是为了让车更安全、性能更好。大家说说,你觉得未来汽车还会在哪些设计上有新变化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