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5年新能源三大法宝围攻光明顶!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下,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发展态势。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 1000 万辆,标志着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整体销量创新高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全年产销均首次突破 1000 万辆大关。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 1052.7 万辆,销量为 1043.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 和 37.9%。这一成绩不仅远超预期,也表明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地位日益重要,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连续多月突破 50%,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主流品牌发展现状

    (一)比亚迪:领军地位稳固

    比亚迪在 2024 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 427.21 万辆,同比增长 41.26%,占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 40.96%,稳居榜首,领军地位十分稳固。比亚迪的成功得益于其完善的产品矩阵,涵盖了轿车、SUV、MPV 等多个细分市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等技术具有领先优势,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比亚迪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吉利汽车:多品牌协同发展

    吉利汽车 202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出色,12 月销量达到 10.9 万辆。吉利通过多品牌战略,旗下拥有吉利、几何、极氪、睿蓝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覆盖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消费群体。极氪品牌凭借极氪 001、极氪 X 等车型,在高端纯电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4 年销量持续增长,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几何品牌则注重性价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经济实用的选择;睿蓝品牌在换电领域积极探索,推动了换电模式的发展。吉利还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布了行业首个全栈自研的星睿 AI 大模型,并推出了 “千站万桩” 计划,计划到 2026 年建设 10,000 根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三)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车市场的佼佼者

    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微型车为主打,2024 年 12 月销量为 9 万辆,成绩稳定。五菱宏光 MINIEV 作为微型车市场的明星产品,凭借其小巧灵活、价格亲民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2024 年多次进入销量排行榜前列,连续两个月进入前三,表明微型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拥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此外,上汽通用五菱还不断推出新车型,如五菱缤果等,进一步丰富了产品阵容,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车型的需求。

    (四)新势力品牌

    1. 蔚来汽车:高端纯电的坚守者
      蔚来汽车 2024 年全年交付新车 22.2 万辆,同比增长 38.7%。蔚来一直致力于打造高端纯电动汽车品牌,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通过建设换电站、开展用户活动等方式,提升用户粘性。在产品方面,蔚来拥有 ES6、ES8、EC6 等多款车型,覆盖了不同的细分市场。2024 年,蔚来在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宣布成功研发半固态电池,并可能成为首个安装固态电池的企业,这将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



    1. 小鹏汽车:技术驱动的探索者
      小鹏汽车 2024 年总交付量为 19.01 万辆。小鹏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小鹏 P7、小鹏 G6 等车型凭借其先进的智能配置和优秀的驾驶性能,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然而,小鹏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份额的争夺和品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等。2024 年小鹏通过优化产品策略、加强市场推广等方式,努力提升销量和市场影响力。
    2. 理想汽车:增程式的成功实践者
      理想汽车 2024 年总交付量达到 50.05 万辆。理想专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成功打造了理想 ONE、理想 L9、理想 L8、理想 L7 等多款爆款车型。理想汽车以家庭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强调车辆的大空间、舒适性和智能化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对家庭出行的需求。尽管理想 MEGA 在纯电市场遭遇挫折,但理想凭借 L 系列增程车型,依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3. 小米汽车:后起之秀的崛起
      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后起之秀,2024 年交付超 13.5 万辆,销量表现稳定且出色。小米凭借其在科技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迅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崭露头角。小米汽车注重智能化和科技感,将小米生态链的优势融入到汽车产品中,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出行体验。同时,小米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4. 问界汽车:华为赋能的新力量
      问界汽车背靠华为,在科技含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问界 M5、问界 M7 等车型凭借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鸿蒙智能座舱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问界在大空间增程家用 SUV 市场表现出色,销量增长迅速,成为市场中的一股新力量。随着华为技术的不断升级和问界车型的持续更新,问界汽车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2025 年市场规模与渗透率预测

    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重大突破,销量有望达到 1500 - 16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从 2024 年的 41% 提升至 51% 左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首次超过燃油车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 60%。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推动、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三大技术法宝

    1.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2025 年,L2 级辅助驾驶渗透率预计将达到 65%,高于此前预期的 50%。L3 级自动驾驶技术将取得突破,华为、小鹏处于第一梯度,率先在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上取得显著进展。华为凭借其先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与车企的合作中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小鹏则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其 XNGP 5.0 城市领航功能计划覆盖全国 90% 道路,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驾驶体验。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处于第二梯队,也在积极研发和升级自动驾驶技术,通过软件更新和硬件升级提升车辆的自动驾驶能力 。



    2.电池技术

    电池技术的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高压快充技术不断进步,使得新能源车的补能时间大幅缩短,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半固态电池也实现装车量产,进一步提升了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有效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 70%,广泛应用于中低端车型;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固态电池研发上取得进展,有望推出续航突破 800 公里的半固态电池车型 。此外,钠离子电池开始商业化,以其低成本的特性在 A0 级车型中实现规模应用,如五菱宏光 MINI EV 换代款可能会采用钠离子电池。



    3.芯片国产化

    芯片作为新能源汽车的 “大脑”,其国产化进程备受关注。预计 2025 年车用芯片国产化率可提升至 25% 甚至更高。国内企业加大在芯片研发和生产领域的投入,逐渐打破国外芯片的垄断局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提供支持 。



    (二)主流品牌发展趋势

    1.比亚迪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全产业链优势,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在市场上表现强劲。2025 年 1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327,864 辆,同比增长 59.48%;销量为 300,538 辆,同比增长 49.16%,乘用车板块中,纯电动车型销量增长 19.0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大增 78.73%,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 66,336 辆。其刀片电池技术、dm - i 超级混动技术等提升了产品性能和竞争力。2025 年,比亚迪将继续巩固在中低端市场的优势,通过丰富的产品矩阵吸引广泛消费群体;同时逐步向高端市场拓展,提升品牌形象和盈利空间 。

    2.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计划到 2025 年实现全面电动化,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总销量的 50% 以上。通过整合旗下品牌资源,吉利将推出多款全新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涵盖轿车、SUV、MPV 等多个细分市场。在技术方面,吉利持续投入研发,提升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核心竞争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布局换电站,助力换电模式的推广,提升用户补能体验 。

    3.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 2025 年的战略规划包括总销量达到 300 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达到 100 万辆。长安汽车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在技术研发上,加大对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的投入;在产品布局上,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 。

    4.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在 2025 年 1 月交付量中重夺新势力榜首,主力车型 MONA M03 和 P7 + 持续放量。小鹏计划通过智驾技术变现,如 XNGP 5.0 城市领航功能覆盖全国 90% 道路,进一步巩固在中低端市场的优势。同时,小鹏将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

    5.蔚来汽车

    蔚来在高端纯电市场表现出色,2024 年单车成交均价达 34.2 万元,超越宝马、奥迪。其换电模式和充换电网络为市场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 年,蔚来将继续通过高端化和技术创新保持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在产品方面,推出更多高性能、智能化的车型;在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换电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忠诚度 。

    6.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在 2025 年 1 月交付量中出现同环比双降,但在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仍具有一定优势。其产品和技术路线将继续影响市场,2025 年理想汽车可能会通过技术升级、产品更新等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

    7.小米汽车

    2024 年是小米汽车正式亮相后的第一个完整年份,首款车型 SU7 交付量超过 13.5 万辆,超出预期目标 13 万辆,完成率达 103.85%。小米汽车在智能化、三电系统等领域持续投入,累计智驾里程突破 1 亿公里。截至年底,小米已开业 200 家门店,覆盖全国 58 个城市,还与 “蔚小理” 开启充电补能网络合作。2025 年,小米汽车有望延续强劲增长势头,高盛预测其交付量将达到 35 万辆。小米 SU7 交付量已连续四个月超 2 万辆,全年交付目标为 30 万辆。第二款车型 YU7 SUV 预计于 2025 年 6 - 7 月上市,有望进一步提升交付量。同时,小米汽车将继续扩充产能,增加门店数量,提升市场覆盖度 。

    (三)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1.主流车企竞争加剧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各车企通过推出新车型、降价促销、提升服务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战延续,车企将继续通过降价、0 息贷款、低首付、保险补贴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品牌向上成为趋势,零跑、魏牌蓝山、深蓝汽车、埃安等均推出瞄准高端市场的车型,提升品牌形象和盈利空间 。

    2.合资车企入局

    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现代等合资车企在 2024 年末推出的新一代新能源车型将在 2025 年更深入地参与市场竞争。它们凭借品牌影响力、技术积累和成熟的销售渠道,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给本土品牌带来一定压力 。

    3.跨界竞争凸显

    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通过智选模式(鸿蒙座舱、自动驾驶)抢占中高端市场,传统车企也加速向 “科技公司” 转型。科技企业带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与传统车企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竞争与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

    (四)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1.供应链安全

    锂、镍等关键资源对外依存度仍超 60%,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成本控制。车企需加速回收体系建设(目标回收率超 90%),加强海外矿源布局,降低供应链风险 。

    2.盈利压力

    价格战持续,车企利润率承压,部分弱势品牌面临淘汰(预计 5 - 10 家新势力退出市场)。车企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提高盈利能力 。

    3.技术标准国际化

    欧盟碳关税、美国 IRA 法案等贸易壁垒倒逼中国车企提升技术标准(如电池护照、数据合规)。车企需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 。

    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主流品牌需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优化市场策略,提升品牌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的高度,实现从 “汽车大国” 向 “汽车强国” 的转变 。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