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核爆”时代来临
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注定不平凡。当特斯拉还在纠结4680电池量产、丰田仍在氢能源路线上踌躇时,上汽集团已悄然完成了一场“技术核爆”的布局。从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到1000km续航纯电车型落地,从2.74秒破百的性能怪兽到“巧克力换电”模式的全面铺开,这家中国汽车巨头用一份涵盖20款新车的产品规划,向全球宣告:属于中国品牌的“技术定义权”时代,正式开启!
一、名爵:半固态电池量产车杀入20万市场,插混系统掀起“技术平权”革命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2025年的名爵,那一定是“激进”。这个曾以运动轿跑闻名的品牌,如今正以“技术普惠者”的姿态搅动新能源市场。其首款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直接将这一“黑科技”拉入20万元价格带。
1. 半固态电池量产:续航焦虑的终极答案?

据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透露,新车将标配半固态电池。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传统磷酸铁锂的2倍以上,安全性却堪比固态电池。这意味着:一辆紧凑型轿车可能拥有中大型SUV的续航能力,且充电速度提升50%。更关键的是,上汽通过自研工艺将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80%,彻底打破“高端技术必高价”的魔咒。
2. DMH插混系统的“降维打击”
名爵同步引入的DMH插混系统,被业内视为对日系混动的精准狙击。该系统采用双电机混联架构,热效率突破44%,匮电油耗低至3.8L/100km。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场景智控”能力——系统能根据路况、驾驶习惯、甚至天气实时调整动力分配策略,让“省油”不再以牺牲驾驶乐趣为代价。
3. 产品矩阵的“双重颠覆”
2025年名爵将推出6款新车,包括一款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紧凑型轿车和一款新能源大五座SUV。前者瞄准Model 3的销量腹地,后者则剑指理想L6。这种“技术+价格”的双重颠覆策略,或将重构15-30万元市场的竞争格局。
二、智己:1000km续航量产车落地,增程与纯电的“双向突围”
如果说名爵在打“技术普惠”牌,智己则选择用极致性能与续航冲击高端市场。其2025年的产品布局,堪称中国品牌对抗BBA的“技术宣言书”。

1. 智己L6(图片|配置|询价) Max光年版:1000km续航背后的“三重突破”
-电池革命:全球首款量产装车的133kWh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突破500Wh/L。这意味着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续航直接跨入四位数时代。
性能颠覆:双电机版579kW的功率输出,让这台中大型轿车的0-100km/h加速仅需2.74秒,极速高达308km/h。这组数据甚至超越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S。
成本控制:通过正极材料纳米化、电解质原位固化等工艺创新,电池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为高端电动车的商业化量产提供范本。
2. 增程路线的“反向操作”

当其他品牌将增程式作为过渡方案时,智己却将其升级为“战略武器”。即将推出的LS6增程版,采用热效率42%的1.5T增程器+44.5kWh电池组,纯电续航达220km,综合续航突破1200km。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增程系统”——通过车联网实时获取充电桩分布、电价波动、道路坡度等数据,自动选择最优能源分配方案,让“烧油”成为偶尔的备选项。
3. 激光雷达的“民主化”尝试
新款智己L6取消激光雷达的入门版本,预示着高端智驾技术开始向30万元以下市场渗透。通过BEV+Transformer算法的优化,新车仅凭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即可实现城市NOA功能。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思维,或将引发智能驾驶领域的成本革命。
三、荣威/飞凡:换电模式“奇袭”家用市场,15万元级车型的“升维战争”
在高端市场高举高打的同时,上汽集团对家用市场的布局更具杀伤力。荣威D6、飞凡F7换电版等车型的推出,标志着“车电分离”模式开始向主流市场渗透。


1. 巧克力换电:重新定义“电池银行”
标准化电池组:20#/25#两种规格覆盖400-600km续航需求,用户可按需租赁电池,购车成本直降40%。
3分钟极速换电:换电站采用磁吸锁止技术,换电时间比加油更快。2025年计划在50个城市部署500座换电站,形成“城区3公里覆盖圈”。
电池健康管理:云端BMS系统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劣化超过20%自动退出流通,彻底消除二手电动车贬值痛点。
2. 荣威D6的“精准卡位”
这款起售价或低于12万元的纯电家轿,用95kW电机+400km续航的组合,直击网约车和首购家庭市场。其搭载的“超级热泵系统”,能在-20℃环境下将续航衰减控制在15%以内,解决北方用户的冬季焦虑。

3. 飞凡R7的“设计破局”
新款R7取消冗余设计,用极简线条重构中高端电动SUV的美学标准。165kW后驱电机搭配宁德时代CTP 2.0电池,在保证550km续航的同时,将能耗控制在14.2kWh/100km。这种“续航不靠堆电池”的思路,展现了中国品牌的技术自信。
四、五菱/宝骏:微型车市场的“技术反攻”
当所有人以为五菱宏光MINI EV已是微型车天花板时,五菱用巧克力换电版星光和缤果给出了新答案。

1. 换电微型车的“场景革命”
城市代步车:20#磷酸铁锂电池组提供200km续航,电池月租低至199元,使用成本比燃油摩托车更低。
共享出行:标准化接口支持跨品牌电池共享,破解分时租赁行业的资产沉没难题。
农村市场:可换装25#大电池应对长途需求,一车满足城乡双重场景。
2. 宝骏享境的“越级打击”

这款车长超5米的中大型轿车,纯电版搭载186kW电机+610km续航,插混版馈电油耗4.1L/100km,却将价格锚定在18-25万元区间。其采用的“星环智能座舱”,通过AR-HUD+14.6英寸旋转屏+后排影音系统的组合,重新定义家用轿车的科技标准。

五、技术狂飙背后的产业逻辑
上汽集团的2025战略,暗藏三条颠覆性逻辑:

1. 技术降维:将固态电池、城市NOA等“实验室技术”快速量产,建立技术代差优势。
2. 模式创新:换电体系破解补能焦虑,车电分离改写消费逻辑。
3. 生态闭环: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的全栈自研,构建技术护城河。
值得深思的是:当续航突破1000km、补能比加油更快、智能驾驶成为标配时,消费者选择汽车的标准会发生怎样的根本性改变?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是否会被技术参数彻底解构?在这场由中国人主导的汽车革命中,或许最大的悬念不再是“谁能胜出”,而是“旧秩序还能坚持多久”。
2025年的车市风暴已在天际线酝酿,而这一次,中国汽车企业站在了暴风眼的中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