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销量腰斩,华为加持下的塞力斯问界到底怎么了!

    赛力斯(原小康股份)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核心合作伙伴,凭借问界系列车型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但2025年1月销量却出现同比腰斩现象。这一反差背后,既有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也暴露出长期依赖华为模式下的隐忧。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2024年的高光表现:问界系列驱动扭亏为盈

    1. **销量与财务表现**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营业收入预计1442亿至1467亿元,归母净利润55亿至60亿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核心驱动力为问界M5(图片|配置|询价)、M7、M9三款车型的热销,其中问界M9以50万元级豪华车型定位,全年交付15万辆,毛利率高达35%。

    2. **华为深度赋能的成功逻辑**

    华为在技术、品牌、渠道上的全方位支持是关键。例如,问界系列搭载华为鸿蒙车机系统、智能驾驶技术,并通过华为门店销售,形成“技术+生态+流量”的闭环。此外,赛力斯通过收购问界商标及入股华为分拆的引望公司(10%股权,115亿元),进一步绑定合作。

    二、2025年1月销量腰斩的短期原因

    1. **春节假期与消费节奏**

    2025年春节提前至1月,导致有效工作日减少,购车需求延后。同期其他车企如比亚迪、小鹏销量增长,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51.39%,环比下滑52.02%。

    2. **新品发布前的需求抑制**

    问界M8(定位介于M7与M9之间)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影响了现有车型销量。

    三、长期挑战:华为“独宠光环”消退与市场竞争加剧

    1. **华为“四界”战略稀释资源**

    华为鸿蒙智行已形成“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覆盖不同价格段和车型。例如,智界R7与问界M7价格区间重叠,形成内部竞争;余承东近期重点营销智界、享界,分流了问界的流量。

    2. **技术合作成本压力**

    赛力斯每卖一辆问界车需向华为支付约3.67万元的部件及服务费,占总成本较高。随着华为技术开放至更多车企,赛力斯可能面临议价能力下降和毛利率压缩的风险。

    3. **自主品牌蓝电发展乏力**

    赛力斯2023年推出的蓝电品牌定位中低端市场,但月销量仅数千辆,依赖比亚迪电混系统和华为HiCar技术,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四、未来展望:赛力斯的突围路径

    1. **深化与华为合作**

    通过入股引望公司,赛力斯有望在智能化技术供应链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同时加速问界M8等新车型上市以提振销量。

    2. **提升自主能力**

    需在品牌建设、核心技术(如增程式混动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上突破。例如,赛力斯计划收购龙盛新能源超级工厂以强化产能控制。

    3. **应对市场竞争**

    面对比亚迪、理想等品牌的激烈竞争,以及华为合作车企的多元化,赛力斯需通过产品创新(如问界M9的高端定位)和精准营销维持市场份额。

    总结

    赛力斯的阶段性成功验证了华为赋能的商业模式,但其过度依赖单一合作伙伴的风险在2025年1月销量腰斩中凸显。未来需在“华为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平衡合作与自主发展,同时应对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若能在技术、品牌、供应链上实现突破,或可延续增长势头;否则可能陷入“成也华为,困也华为”的困境。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