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比亚迪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开启“全民智驾时代”。
硬件配置
-

比亚迪:天神之眼C平台即DiPilot 100,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A平台(DiPilot 600)采用三激光雷达方案;B平台(DiPilot 300)配备单颗激光雷达。
- 小鹏:以MONA M03为代表的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硬件感知丰富度弱于比亚迪。
- 华为:岚图计划推出的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梦想家新车型或下探至40万元以下,长安汽车今年开始将在10万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还将推出阿维塔07pro+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等,硬件配置虽丰富,但部分激光雷达成本高。
- 特斯拉:依旧依靠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在复杂环境感知方面短板明显。

算力水平
- 比亚迪:天神之眼A、B平台分别采用双Orin X和单Orin X芯片,算力达508TOPS和254TOPS。
- 小鹏:MONA M03的Pro版车型搭载算力254TOPS的Orin -X辅助驾驶芯片,Max版车型搭载双Orin -X辅助驾驶芯片,算力508TOPS。
- 华为:通过算法优化减少对高算力芯片依赖,整体算力与比亚迪各有千秋。
- 特斯拉:采用自研FSD芯片,算力不断提升,但相比比亚迪高端平台仍有差距。
功能表现
- 比亚迪:天神之眼C可实现智驾1000公里以上0接管、AEB功能在100km/h下稳定刹停,代客泊车成功率高达99%,年底还将升级城市记忆行车功能。
- 小鹏:智能驾驶功能有特色,但在功能全面性和场景覆盖上比不过比亚迪。
- 华为:城区NOA等功能出色,事故率比行业低90%,但在部分场景功能丰富度上稍逊一筹。
- 特斯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有先发优势,但在复杂场景下的安全性和功能完整性方面,受到过一些质疑。

数据优势
- 比亚迪:拥有超过440万台搭载L2+的车辆,每日新增训练里程7200万公里,模型迭代7天/次。
- 小鹏:数据积累和迭代速度较慢。
- 华为:数据量和迭代速度不及比亚迪。
- 特斯拉:数据积累有基础,但在国内市场数据规模不如比亚迪。
综合来看,比亚迪凭借2月10日发布的全系搭载“天神之眼”的战略,以及其在硬件、算力、功能和数据上的优势,在智能驾驶领域稳居第一梯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