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仰望U9(图片|配置|询价)(售价168万元)与小米SU7 Ultra(售价81.49万元)在纽北赛道圈速上存在显著差异(U9慢约31秒),这一现象需从技术定位、车辆配置、测试条件等多维度分析。

比亚迪 仰望 U9

小米su7 ultra
一、核心参数对比
参数 | 比亚迪仰望U9 |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 | 差异分析 |
定位 | 量产超跑 | 赛道优化原型车 | 量产车需满足法规,原型车可极端改装。 |
车重 | 约2475kg(含防滚架、桶椅) | 约1.8-1.9吨(全碳纤维轻量化设计) | 重量差距近600kg,直接影响弯道性能。 |
动力系统 | 四电机(1306PS,1680N·m) | 三电机(1548PS) | SU7 Ultra马力更高,但U9扭矩更强。 |
纽北圈速 | 7分17秒900(量产车) | 6分46秒874(原型车) | 差距31秒,与测试条件直接相关。 |
极速 | 限速280km/h(因爆胎风险) | 350km/h(无限制) | U9测试时保守策略影响成绩。 |
轮胎配置 | 佳通定制胎(爆胎后限速) | 赛道专用胎(未受限) | 轮胎性能与可靠性是关键差异点。 |
二、性能差异的四大核心原因
1.车辆定位与改装程度
- 仰望U9:作为量产车,需保留内饰、标配轮胎和合法道路配置(如云辇-X系统、防滚架等),车身重量高达2.5吨613。
-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拆除内饰、座椅,采用全碳纤维覆盖件,减重近600kg,并配备赛道专用轮胎和空气动力学套件46。
2.重量与操控性
- 重量影响:U9的2475kg车重导致弯道惯性大,加速/制动效率降低;而SU7 Ultra的轻量化设计(约1.8吨)在纽北177个弯道中优势显著610。
- 电池差异:比亚迪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导致电池组更大更重;小米可能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电池6。
3.轮胎与测试条件
- 爆胎事件:U9在测试中因轮胎问题(佳通定制胎)发生爆胎,后续被迫限速280km/h,而SU7 Ultra未受限613。
- 赛道适配性:SU7 Ultra的专用轮胎在抓地力和耐久性上更优,适合高速连续弯道6。
4.品牌策略与研发方向
- 比亚迪:聚焦量产车综合性能(如云辇-X系统、豪华配置),强调日常可用性与安全性713。
- 小米:以赛道成绩为宣传重点,原型车不计成本优化性能(如三电机、超轻量化)1013。
三、价格与性能的“悖论”解析
- 成本分配差异:U9的168万元售价包含品牌溢价、豪华配置(如丹拿音响、碳纤维内饰)和量产成本;SU7 Ultra的81.49万元原型车成本集中于性能优化,未计入量产合规性投入37。
- 市场定位:U9瞄准高端超跑市场,需平衡性能与豪华;SU7 Ultra以赛道成绩树立技术标杆,暂时无需考虑量产实用性913。
四、未来潜力与总结
- 仰望U9:若未来推出赛道套件(如轻量化版本、高性能轮胎),圈速有望提升;当前成绩在量产电动车中已位列第二(仅次于保时捷Taycan Turbo GT)413。
- 小米SU7 Ultra:需验证量产版性能是否接近原型车,轻量化与成本控制是关键挑战610。
价格更高的仰望U9在圈速上落后,源于量产车定位、重量劣势、轮胎限制及保守测试策略;而小米SU7 Ultra作为原型车,通过极端优化实现性能突破。两者目标市场和技术路径不同,直接对比需考虑其设计初衷与应用场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