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轩逸(图片|配置|询价)B17(2012年至今)
各位了解过日产这些年经历的贵宾都知道,自打跟雷诺合作后,日产各个级别车型的定位是一降再降,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天籁的堕落,轩逸也是一样的毛病。

2009年G11轩逸中期改款时,就加入了手动档车型,以及1.6L发动机选项,也降到了12.48万,但是这只是轩逸定位下降的开始。

2011年,日产全球销量484.5万辆,中国市场就占了四分之一,所以作为日产旗下重磅产品之一,十三代轩逸B17的首发,选在了2012年的北京车展。

从代号就看得出来,B17轩逸的定位又发生了变化,如果说G11轩逸是从中级车蓝鸟降下来的,那B17从一开始就是按照经济型的紧凑级车设计的,更偏向于最早的sunny阳光,所以从根上就比G11轩逸低了半档,在国内也彻底拿掉了尾标上的bluebird。

这种降级反映在各个方面。
比如发动机,也许日产觉得,破家用车不需要那么大动力,所以原来大规模装备的2.0L自吸发动机被取消,换上了少量的1.8L自吸,以及更多的1.6L自吸发动机,就是那台用到今天的HR16,手动挡的配置也变多了。

比如车身,B17轩逸换了当时日产最新的V平台,集成度更高,车身也更轻,蒙皮更薄,甚至连减震器也做了专门的偷轻,整车重量减少了将近70公斤,所谓日产车皮薄馅大脆皮车的印象,有一大半都是B17轩逸的功劳。

再比如售价降低,12款B17轩逸的起售价已经降到了11.9万,已经完全被速腾、卡罗拉落下了一个身位。

但在舒适性和经济性上,B17轩逸却做了增强,虽然轴距还是2700mm没变,但由于换了平台,留给车内的空间更大,座椅变得更软,更像老天籁,更轻的车身也带来更高的经济性,官方油耗只有6.3L/100km。

到这时,轩逸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能做到月均一万多辆,占到整个东风日产销量的15%,但和老对手上海大众朗逸相比,差不多只有后者的一半,这不行啊,于是东风日产把G11轩逸又拉出来,砍掉了一些配置,换了HR16发动机,最低售价998,改名轩逸经典接着卖。

这就是东风日产鸡贼的地方,不像北京现代,每一代伊兰特都改名,这都叫轩逸,算销量的时候就能加到一起。

这种做法的效果非常明显,轩逸的销量就像吃了蓝色小药片一样迅速崛起,2013年,销量直接翻番,卖了差不多26万辆,随后一年一个台阶,到2018年已经冲到了将近48万辆,常年位居紧凑级轿车销量榜前几名。
另一方面,东风也没闲着,在搞出了轩逸经典之后,又用G11轩逸换了个壳,套上自家logo,搞出了东风风神A60,过了一遍阳澄湖的水,成了自主品牌的新产品。

再后来,2017年,东风的另一个自主品牌启辰,又把轩逸的三大件拿过来,装在了自家的D60上,又成了技术合作的典范。
2018年,东风日产在改款B17轩逸的基础上,搞出来了一台轩逸纯电,当时号称是主流合资品牌的第一款纯电车型,卖得倒是挺好,不少人拿来跑网约车。


但是这辆车的技术来源,整个互联网都没多少详细内容,个人猜测,这有可能是东风的反向技术输出。

就这样到了2019年,G11轩逸终于停产,经典轩逸的名号也传给了B17这代轩逸,和同期上市的B18一起,接着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