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问界开年销量为什么大跌?

    问界作为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曾凭借华为技术光环一度成为市场焦点,但近年来销量持续下滑,尤其是2025年初的销量同比大跌51%,引发广泛关注。综合分析搜索结果,其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产品竞争力不足**

    - **技术迭代滞后**:问界的车型(如M5、M7)被质疑为赛力斯原有车型的“换壳”产品,而非全新平台开发。例如,M7在中保研测试中出现A柱弯折问题,安全性受质疑,且第三排空间局促,实用性不足。

    - **智能化优势弱化**:尽管问界搭载华为鸿蒙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但随着竞争对手在车机系统、增程技术(如理想汽车)和续航能力上的突破,问界的“天花板级”车机系统已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

    - **定价策略失误**:问界车型定价偏高,与同级别竞品(如深蓝S7、零跑C11)相比缺乏性价比。例如,M5起售价较同类竞品高出至少5万元,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但配置相近的车型。

    2. **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需求变化**

    - **新势力崛起**:特斯拉、理想、蔚来等品牌凭借产品力快速抢占市场。理想L8在豪华感、空间设计上更胜问界M7,且增程技术更符合消费者对续航和实用性的需求。

    - **消费者心理转变**:购车决策从单纯追求品牌转向综合考量性能、安全性、内饰设计和售后服务。问界内饰设计被认为“古板”,未能满足年轻消费者对“家一般舒适感”的需求。

    - **智能驾驶接受度有限**:虽然问界大力宣传智能驾驶技术,但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担忧仍存,更多人倾向于传统驾驶模式。此外,智能驾驶功能需长期体验才能感知价值,短期难以转化为销量。

    3. **品牌与营销策略的失误**

    - **华为品牌效应减弱**:华为曾通过品牌背书为问界引流,但任正非明确限制华为标识在汽车上的使用,削弱了消费者对“华为汽车”的认知。部分消费者意识到问界并非华为直接造车,导致信任度下降。

    - **营销投入不足**:问界早期依赖余承东的“大嘴式营销”和华为门店流量,但随着市场波动,缺乏持续的品牌传播和用户沟通,未能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需求变化。

    - **渠道管理混乱**:赛力斯自建的用户中心与华为改造的手机渠道商存在利益冲突,例如销售内耗、价格不统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

    4. **外部政策与市场环境压力**

    - **补贴退坡与消费观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后,消费者购车决策更谨慎。叠加经济环境波动,市场整体需求疲软,问界等高定价车型首当其冲。

    - **信任危机与二手车残值担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及二手车保值率的疑虑,进一步抑制了购车意愿。


    5. **内部运营与服务体系短板**

    - **产品更新速度慢**:问界车型迭代周期长,M5和M7发布半年后仍未推出重大升级版本,而新能源市场技术迭代迅速,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更新、更成熟的竞品。 总结:未来破局的关键

    问界的销量下滑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并非不可逆转。其需从以下方向发力:

    1. **技术革新**:加快全新平台研发,解决安全性、空间设计等硬伤,并强化智能驾驶技术的实际体验。

    2. **精准定位与定价**:调整产品定价策略,平衡品牌溢价与性价比,例如参考竞品定价并附加适度“华为信仰”溢价。

    3. **重塑品牌形象**:明确与华为的合作边界,通过技术创新而非单纯品牌绑定重建消费者信任。

    问界的困境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向成熟竞争的转型。唯有通过持续创新、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