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5万,月供2000元,新车开回家!”——这样的广告语让无数人心动。但当你在4S店签下“5年免息”的贷款合同时,是否想过:车企和经销商为何如此大方?看似省下的利息,可能早已通过其他方式加倍掏空你的钱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零利息”狂欢:车企价格战的新战场
2025年开年,新能源车企集体打响“金融战”。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品牌推出“5年0息”“0首付”政策,号称“省下数万元利息”。例如蔚来ET5T车型,首付最低仅4.56万元,月供3768元;小鹏X9(图片|配置|询价)甚至推出“0首付+5年0息”方案,号称“行业唯一”。表面看,购车门槛大幅降低,但业内人士透露:“羊毛出在羊身上。车企的利润缺口,会从手续费、保险、捆绑消费中补回来。”

二、“低裸车价”背后的三大套路
- 手续费:变相利息的遮羞布
某4S店贷款合同显示,一辆24.68万元的车需缴纳7650元手续费,占贷款额的4.5%。销售人员直言:“贷款虽免息,但手续费必须交。”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有车企将手续费包装为“金融服务费”“资料管理费”,金额高达万元。 - 捆绑消费:强制保险与加装配置
免息政策常附带隐形条款:必须在4S店购买全险、加装GPS或高价配件。例如,某品牌要求贷款期间连续3年在店内投保,否则不退“续保押金”。消费者省了利息,却被迫支付更高的保险费用和溢价服务。 - 权益二选一:优惠与免息不可兼得
理想、小鹏等品牌规定,选择免息则无法享受保险补贴、免费充电等权益。例如理想L6若放弃免息,可获6000元保险补贴;小鹏X9若选免息,则失去1.5万元尾款减免。看似“零利息”,实则牺牲了其他优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消费者如何避坑?三大对策
- 算清总账:贷款与全款对比
假设一辆车全款价20万元,若选择5年免息贷款(首付30%,手续费4%),实际总支出为20万+(14万×4%)=20.56万元,比全款多花5600元。若叠加高额保险,成本差距更大。 - 追问细节:合同条款逐条确认
警惕“前三年免息,后两年高息”的陷阱(如阿维塔方案需5年期贷款,后两年利率不明)。同时,要求商家书面承诺无额外费用,并索取发票。 - 量力而行:别让月供压垮生活
某车主因“0首付”购入高价车,月供占收入50%,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卖车。专家提醒:“免息≠免费,购车预算应控制在月收入30%以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车企的“零利息”究竟是让利还是套路?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金融游戏中,精明的消费者必须擦亮双眼。你在购车时遇到过哪些“隐藏条款”?是省了钱,还是踩了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历,一起揭开“免息购车”的真相!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