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全自动驾驶)系统一直是智能驾驶领域的焦点。随着近期国内推送的FSD V12版本(国内称为“自动辅助驾驶”),特斯拉再次引发行业热议。本文将从功能升级、使用门槛、国内外差异及实测表现四个维度,深度解析此次更新的核心价值。

一、特斯拉FSD V12更新了哪些功能?
本次国内推送的FSD V12版本(软件版本号2024.20.9)并非完整的FSD套件,而是基于视觉方案的增强型辅助驾驶功能升级,核心亮点包括:
无图化城市道路导航辅助驾驶(NOA)
国内版首次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道路领航功能,可自主识别红绿灯、路口转向、环岛通行等复杂场景,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及部分城市主干道。
智能绕行与博弈能力提升
新增对静止车辆、施工路障的主动绕行功能,并优化了人车混行场景的决策逻辑(如电动车突然穿行、行人横穿马路)。
自动泊车系统重构
基于视觉的自动泊车支持更狭小车位(极限间距30cm),新增“一键召唤”垂直泊车功能,并强化了夜间和雨天泊车稳定性。

交互体验升级
3D车机界面可实时渲染周边车辆意图(如转向灯、刹车灯),语音提示更贴近人类驾驶习惯,减少突兀的接管提醒。
二、车主使用条件:硬件与订阅门槛
国内用户需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激活最新功能:
硬件要求:搭载HW 3.0及以上自动驾驶芯片的车型(2020年后生产车辆基本达标)。
软件订阅:需购买“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EAP,3.2万元)或“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6.4万元)。
地域限制:城市NOA功能目前仅限部分城市开放(如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特斯拉通过“影子模式”逐步扩展覆盖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版FSD尚未开放“交通信号识别自动通过”“城市道路自动变道”等进阶功能,与北美FSD Beta仍存在代差。

三、国内版与海外FSD Beta的核心差异
尽管技术底层同为“BEV+Transformer”纯视觉方案,但受法规与数据政策限制,国内版FSD在功能层级和性能表现上与海外存在明显区别:
对比维度国内版FSD V12北美FSD Beta V12
功能范围 城市NOA+高速NOA+自动泊车 全场景(含路口无保护左转、自动绕行违停车辆)
数据训练 仅使用中国境内采集数据 全球数据融合训练
交互权限 方向盘脱手检测≤10秒 允许更长时间脱手(依赖摄像头监测)
法规适应性 强制降速通过人行横道 激进博弈策略(如插队抢行)
技术差距根源:北美FSD Beta已迭代至“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而国内版本仍采用模块化算法,决策链路由多个独立模型拼接,导致复杂场景的泛化能力较弱。
四、实测表现:强于传统L2,弱于头部新势力?

通过多家媒体及车主实测,国内版FSD V12呈现以下特征:
优势场景:
车道保持稳定性(高速弯道居中精度±5cm);
施工路段绕行(可识别锥桶并提前1.5秒规划路径);
拥堵跟车平顺性(加减速拟人化程度优于多数竞品)。
典型短板:
无保护左转需人工接管(系统倾向于保守停车等待);
对非标障碍物(如倒地树干)识别率不足;
雨天摄像头性能衰减明显(极端天气下NOA自动降级)。
横向对比来看,其城市NOA水平接近小鹏XNGP 4.0、华为ADS 2.0的80%能力,但在复杂路口通行效率和长尾场景处理上仍落后于头部玩家。

五、总结:特斯拉的“渐进式突围”
此次更新标志着特斯拉在华迈出无图智驾的关键一步,但其技术开放度仍受制于监管审慎性。从行业视角看,特斯拉的核心优势在于:
超大规模车队数据反哺(全球400万辆+车辆提供Corner Case);
成本控制能力(纯视觉方案硬件成本仅为激光雷达方案的1/5);
影子模式迭代效率(国内每日新增数万公里真实路况数据)。
随着数据合规流程打通和本地算力中心投用,特斯拉或将在2025年前后释放完整版FSD能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版本已能满足高速及简单城市路况的辅助需求,但若追求“真·自动驾驶”,仍需保持理性期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