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第二代枭龙max即将上新,但我想给长城的hi4技术泼一瓢冷水


    长城的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自问世便备受瞩目,被视为长城在新能源领域的一把利剑,承载着品牌转型与市场突围的厚望。不过,技术光鲜的表象下,Hi4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探讨与完善的问题。


    从技术原理来看,Hi4创新性地采用前后轴双电机串并联电四驱构型,通过巧妙的电机布局与智能能量管理,实现了“四驱的体验和性能、两驱的能耗”这一颇具吸引力的卖点。它利用1.5L/1.5T两款混动专用发动机,达成最高41.5%的工程热效率 ,前驱动模块总成传动效率高达98%,后驱动模块总成电机功率达150kW,电机效率高达96.5%,看似构建起了一个高效能的混动体系。但深入剖析,其技术设计也存在隐患。Hi4将原本前桥的双电机布局改为单电机,其中一个电机挪至后桥以实现四驱。这一改动使得前桥电机需同时承担发电与驱动两个任务,在面对激烈驾驶工况或长时间堵车等情况时,前桥电机负荷过重,容易出现电池掉电问题。以枭龙MAX为例,其设定的起步四驱模式,在实际用车中,就可能因前桥电机的双重任务压力,导致电池电量难以维持稳定 。


    哈弗枭龙max

    在实际应用层面,Hi4的表现也并非尽善尽美。在极端路况下,Hi4的四驱能力存在短板。有车主反馈,在亏电状态下,车辆的四驱性能大打折扣。比如在越野老炮的实测中,当车辆处于亏电状态爬坡时,发动机无法直接驱动前轮,车辆类似增程车,只有后电机工作,无法提供有效的四驱动力,这与Hi4所宣传的全场景驾驶无忧存在差距。此外,Hi4的电池保电能力也饱受质疑。虽然官方宣称其有多种工作模式可实现电量补充,但部分用户反映,在低速行驶时,尤其是在保电模式下,仍出现电池电量持续下降的情况,这与宣传中智能能量管理系统能精准调配电量的说法不符。


    哈弗枭龙max

    从市场竞争角度,Hi4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在混动技术领域同样深耕多年,技术成熟度与市场认可度都很高。比亚迪的DM-i技术,凭借着在市场上多年的打磨与大量车型的应用,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其技术稳定性和市场接受度已得到验证;吉利的混动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升级,通过推出多款畅销车型,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Hi4作为后来者,虽然技术上有创新之处,但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信任度方面,仍需要时间去积累和沉淀。而且,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混动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往往与品牌的历史表现和产品稳定性紧密相关,Hi4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难度不小。


    长城Hi4技术虽有创新亮点,但在技术设计、实际应用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存在问题。长城若想让Hi4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还需在技术优化、解决用户痛点以及提升品牌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以应对市场的考验。


    .万次阅读
    34评论
    16赞同
    收藏
    分享
    34评论
    1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