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组新款小鹏 G6 的路试谍照在网络上流传,引人关注的不是车辆本身,而是后视镜下方那盏在黑夜中格外显眼的 “小蓝灯”。无独有偶,此前小米 SU7 的谍照中,也出现了类似装置。其实,这盏 “小蓝灯” 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产物 —— 智驾提示灯,正式名称为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灯(ADS 标志灯),又被称为智驾灯、ADS 灯。

那么,它究竟从何而来?又有什么作用呢?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如何?有没有相关法规进行规范?人们又该如何识别它呢?

ADS 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19 年,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发布了 J3134 技术标准 ,首次明确规定了自动驾驶系统标志灯的功能需求。标准要求,当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需通过青绿色光源向外界传递系统状态,并且要与现有的交通灯(红、黄、绿)以及车辆上使用的指示灯(琥珀色、白色和红色)明显区分,避免混淆。这一标准的出台,为 ADS 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 年,奔驰 EQS 在美国的两个州获得了 ADS 标志灯的使用批准,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使用该标志灯的车型。其大灯、后视镜、尾灯均配有 ADS 标志灯,当 DRIVE PILOT 系统激活时,“小蓝灯” 就会亮起,向周围的行人和车辆传递车辆正处于自动驾驶模式的信息。
ADS 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对于行人来说,当看到车辆上的 ADS 灯亮起,就意味着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行人可以据此预判车辆的行驶轨迹,从而更加安全地通行。例如,在路口或者行人横道处,行人可以根据 ADS 灯的状态,提前做好避让准备,避免与自动驾驶车辆发生碰撞。
对于道路上的其他驾驶者而言,ADS 标志灯能够提前预警系统即将退出、需要人工接管的情况。当驾驶者看到 ADS 灯出现特定的变化,如闪烁或者颜色改变,就知道自动驾驶车辆可能即将恢复人工驾驶,从而提高警惕,避免因误判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当前方自动驾驶车辆的 ADS 灯发出预警信号时,后方车辆的驾驶者可以及时调整车速和车距,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从智慧交通层面来看,ADS 灯的光学信号可以与路侧单元形成协同。在车辆编队行驶时,头车的灯光模式变化能够联动后方车队调整跟车策略,让 AEB 自动紧急制动等主动安全功能的效能得到显著提升。这有助于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在国内,ADS 标志灯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有少数车企的部分车型配备了 ADS 灯。例如,理想汽车旗下的理想 L9、理想 L7 等车型主动配备了辅助驾驶系统标志灯,灯光颜色为蓝绿色。以理想 L9 为例,全车共配备了 5 个标志灯,车头有 4 个,车尾有 1 个(理想 L7 有 2 个) ,在默认状态下,车辆开启辅助驾驶系统时,标志灯会自动点亮。

此外,小鹏 P7 + 也率先搭载了智驾提示灯。

从法规层面来看,2023 年《机动车和挂车光信号装置及系统》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及了 ADS 标志灯,但在 2024 年 9 月最新发布的 GB/T 40429 - 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并未将其列为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强制配置。这体现了监管层面的审慎态度,一方面要避免过早标准化束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权衡灯光信号可能引发的视觉污染等问题。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 2024 年 12 月更新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中,已建议企业为测试车辆加装 ADS 标志灯。这一建议或许预示着未来政策的转向,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ADS 标志灯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自动驾驶车辆的标配。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_地方性法规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识别 ADS 灯并不困难。根据相关标准,ADS 灯点亮时颜色为绿松石色(青绿色) ,并且需要全天候可点亮。当看到车辆上亮起这种颜色的灯时,就可以判断该车辆可能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此外,不同车企的 ADS 灯在安装位置和点亮方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安装在车辆的显眼位置,如车头、车尾、后视镜等部位,以便于其他道路使用者能够清晰地看到。
ADS 灯作为自动驾驶时代的信号灯,虽然目前在国内还未得到广泛普及和强制要求,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可识别性,还有助于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逐步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道路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 ADS 灯,它们将成为城市交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领我们进入更加智能、安全的出行新时代。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