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能怪兽:赛道级动力,日常通勤也能“秒杀全场”
小米SU7 Ultra的核心卖点在于**“可街可赛”的极致性能。搭载三电机系统**(两台V8s+一台V6s),综合马力高达1548PS,零百加速仅需1.98秒,最高时速达350km/h,直接对标超跑性能。实测中,其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圈速6分46秒874,刷新四门量产车纪录,证明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合法上路的赛车”357。
城市场景适配性:虽然性能狂暴,但日常驾驶中可通过双腔空气悬架调节舒适模式,过滤颠簸路面,媲美豪华轿车的平顺性710。对于追求速度与操控的白领,无论是超车变道还是周末赛道日,SU7 Ultra都能满足需求。

二、系统稳定性:散热与续航的“冰与火之歌”
散热能力是SU7 Ultra的强项。赛道级散热系统支持纽北连续两圈全速行驶不过热,散热效率是普通电车的3倍,确保激烈驾驶下的稳定性510。
续航方面,CLTC续航630km,快充10%-80%仅需11分钟(宁德时代麒麟II电池),但需注意:高性能模式下续航可能缩水至400km左右,冬季打折更明显79。适合场景:城市通勤+短途高速(充电便利地区),长途需规划补能。

三、操控与底盘:纽北调校的“精准刀锋”
底盘系统由纽北赛道6周调校打造,配备扭矩矢量控制技术,每秒500次动态分配电机扭矩,过弯时外侧轮扭矩增强,操控响应如手术刀般精准710。
悬挂选择:标配双腔空气弹簧(舒适/运动模式),可选装倍适登绞牙减振器,满足赛道玩家对极限支撑的需求10。城市驾驶中,转向灵活且车身稳定,即便穿梭车流也能游刃有余。
四、智能驾驶:全场景覆盖的“科技副驾”
SU7 Ultra搭载小米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HAD),支持高速领航、城市复杂路况、极窄车位泊车等功能。通过激光雷达+多摄像头融合感知,应对加塞、鬼探头等场景更从容79。
专属赛道大师App提供实时圈速分析、驾驶数据可视化,甚至可一键分享赛道视频,满足用户“数据控”需求10。但对依赖传统驾驶习惯的用户,需适应AI介入的操控逻辑。

五、性价比分析:81.49万贵吗?
横向对比同级车型(如保时捷Taycan(图片|配置|询价) Turbo GT),SU7 Ultra以四门设计+赛道性能+智能配置形成错位竞争。其碳陶瓷刹车、Alcantara内饰、17处碳纤维轻量化等配置,均属百万级豪车水准68。
潜在槽点:后排空间局促(身高超1.8米易顶头),选装件(如碳纤维尾翼)成本较高7。若预算充足且注重性能与科技标签,性价比突出;若追求家用舒适性,需谨慎权衡。
六、购车政策:预售优先权与品牌生态联动
当前预售需支付1万元意向金,2025年3月正式交付时可享优先提车权510。小米用户还可联动澎湃OS生态,通过车机远程控制米家智能家居,提升生活便利性7。未来OTA升级或进一步解锁智驾功能,长期使用价值可期。

结论:适合谁?不适合谁?
推荐入手人群:
- 追求极致性能与科技感的年轻高收入白领;
- 热衷赛道日或个性化驾驶体验的玩家;
- 小米生态忠实用户,注重智能互联体验。
谨慎考虑人群:
- 家庭用车需求为主(后排空间短板);
- 对续航焦虑敏感的长途通勤者;
- 预算有限且不接受选装溢价。

用户价值主张
“SU7 Ultra不是一台车,而是一张入场券”——它代表了对传统燃油性能车的颠覆、对智能出行生活的重新定义。如果你愿意为赛道基因、前沿科技、品牌溢价买单,它将是2025年最值得入手的电动性能车之一。若犹豫,不妨预约试驾,让1.98秒的推背感替你做决定。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