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问界M5 Ultra:华为能否反超小米,赢得“双Ultra之战”?

    闲不住的Max头像闲不住的Max头像
    闲不住的Max03-08

    一、产品力对比:技术路线与市场定位的分野

    1. 问界M5 Ultra:智驾升级+性价比突围
    问界M5 Ultra以23.8万元起的预售价切入新能源中型SUV市场,提供增程与纯电双版本,核心卖点在于
    全系标配华为高阶智驾系统​(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和AEB全向防碰撞功能。其增程版CLTC纯电续航255km、综合续航1440km的设计,精准覆盖家庭用户对续航和成本的平衡需求。相较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问界M5 Ultra的价格门槛更低​(仅为后者44%),且SUV车型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更高。


    2. 小米SU7 Ultra:性能顶配+品牌势能爆发
    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的高端定价主攻纯电轿跑市场,凭借
    三电机1548马力、零百加速1.98秒的性能参数,以及“比肩保时捷”的营销话术,迅速吸引科技发烧友和年轻高收入群体。其三天1.9万台大定的成绩,印证了小米品牌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粉丝效应向汽车市场的成功迁移


    二、销量潜力分析:场景错位与用户画像差异

    1. 问界M5 Ultra的增量空间

    • 市场基数优势:中型SUV是中国家庭购车主流选择,2024年该细分市场销量占比达28%,而50万元以上轿跑市场份额不足5%。
    • 华为智驾技术背书:鸿蒙智行旗下问界M9已实现年销超15万辆,证明华为技术体系在高端市场的认可度。M5 Ultra通过“技术下放”策略(如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有望承接M9溢出的中端用户需求。
    • 渠道协同效应:华为依托全国超500家智能生活馆和赛力斯交付中心,可快速实现线下触达,而小米汽车目前仅有42家直营门店。

    2. 小米SU7 Ultra的增长瓶颈

    • 高端市场容量限制:50万元以上价格带全年销量天花板约12万辆(2024年数据),小米SU7 Ultra若实现年销8-10万辆(DeepSeek预测),将占据该市场60%-80%份额,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
    • 供应链压力:三天1.9万台大定已超全年目标,但小米需解决电池供应(宁德时代产能分配)和芯片(高通8295)短缺风险,否则可能重蹈特斯拉“订单积压-交付延迟-用户流失”的覆辙。

    三、胜负手预判:三大关键变量

    1. 智驾功能的实际体验差距
    问界M5 Ultra的eAES自动紧急转向功能(支持边刹边让)需通过OTA升级实现,而小米SU7 Ultra的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已预装。若华为能提前完成功能验证并开放使用,将缩小与小米的体验代差


    2. 价格战的可能性
    小米SU7 Ultra通过预售降价28.5万元制造价格落差,但52.99万元仍处于豪华品牌腹地。反观问界M5 Ultra,若正式上市时进一步下探至20万元区间(如推出标准续航版),可能通过“降维打击”扩大市场份额


    3. 品牌忠诚度的转化效率
    华为手机用户存量超7亿,问界M5 Ultra可通过“鸿蒙生态无缝流转”(如手机-车机互联)实现用户转化;小米则依赖“米粉”社群裂变,但汽车消费决策周期长于数码产品,粉丝经济效应可能衰减


    四、结论:中长期看好华为,短期小米占优

    从现有数据看,小米SU7 Ultra凭借先发热度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销量领先。但问界M5 Ultra的市场定位普适性​(覆盖25-35万元主流区间)和华为技术生态的延展性​(智驾+鸿蒙OS+电驱平台),将在中长期释放更大增长动能。若华为能解决产能爬坡(当前赛力斯工厂月产能2.5万台)并加速智驾功能落地

    这场“双Ultra之战”不仅是产品较量,更是华为全栈技术生态与小米互联网思维的终极碰撞,其结果将重塑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格局。

    次阅读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