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发布了第三代CLA系列车型。作为品牌首款基于MMA平台打造的车型,全新CLA以纯电与48伏轻混双动力布局登场,不仅延续了奔驰对美学设计的追求,更通过智能化与能效技术的突破,为豪华紧凑型轿跑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全新CLA的设计理念源于概念车的先锋元素,同时融入了品牌标志性基因。车头部分采用封闭式星辉中网设计,142颗可独立发光的LED星徽以放射状排列,支持呼吸光效与迎宾动态显示,在夜间呈现独特的视觉辨识度。贯穿式灯带与内部嵌有三叉星徽元素的头灯相连,既保留了奔驰家族化特征,又通过数字化技术强化了电动化属性。

车身侧面线条流畅优雅,溜背式造型与隐藏式门把手进一步优化空气动力学表现,风阻系数低至0.21。车尾设计呼应前脸风格,圆形轮廓尾灯与可发光品牌标识形成视觉统一,黑色扰流板和后包围的导流结构则增添了运动气息。相比上一代车型,轴距增加61毫米至2790毫米,为后排乘客提供了更宽敞的腿部空间。
针对不同动力版本,奔驰通过细节设计进行区分:纯电版采用封闭式格栅与黑色装饰件,轻混版则保留镀铬星徽元素;AMG风格组件增强版新增19英寸轮辋、红色安全带等运动化配置,满足个性化需求。

内饰设计以“化繁为简”为核心理念,悬浮式MBUX超级屏横跨仪表台,整合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14英寸中控屏及可选装的14英寸副驾娱乐屏,形成沉浸式交互界面。第四代MBUX系统首次引入“零层级界面”,高频功能可通过直观手势或语音指令快速调用。奔驰虚拟助理支持多轮对话与短期记忆能力,结合ChatGPT4与必应搜索技术,可提供路线规划、娱乐推荐等场景化服务。

标配的全景天幕采用双层低辐射涂层,隔热性能提升30%,配合杜比全景声音响系统与16种氛围灯主题,营造出剧院级视听体验。储物空间方面,纯电版车型首次配备101升前备厢,配合405升后备厢及4/2/4比例放倒座椅,兼顾日常实用性与出行灵活性。

MMA平台为全新CLA提供了高度兼容的电气化架构。纯电版本搭载800伏高压系统与碳化硅逆变器,配合两挡变速箱实现93%的能量转化效率,WLTP工况下百公里电耗仅12.2千瓦时。后驱版(CLA 250+)采用单电机布局,最大功率200千瓦;四驱版(CLA 300 4MATIC)增加前桥80千瓦电机,综合扭矩达515牛·米,并配备智能解耦装置,可在巡航时减少前桥90%能量损耗。

85千瓦时三元锂电池采用氧化硅阳极技术,WLTP续航里程达792公里,长轴距版CLTC续航提升至850公里。320千瓦超快充技术可实现10分钟补能325公里,配合多源热泵系统(综合利用电机余热与环境热能),冬季续航衰减得到有效抑制。
48伏轻混版本搭载全新1.5T发动机与集成式电机,电机最大功率20千瓦,支持纯电滑行与25千瓦能量回收。8速双离合变速箱的8个挡位均支持能量回收,城市工况下电动驱动占比显著提高。

全新CLA率先搭载奔驰自研的MB.OS架构,将智舱、智驾与充电服务深度整合。MB.DRIVE系统提供L2++级辅助驾驶能力,涵盖自动变道、匝道通行等场景。针对中国市场,本土团队开发的无图高阶智驾系统将于2025年首发,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AI算法优化,实现更贴合国内道路环境的驾驶体验。
安全层面,系统遵循“以驾驶者为主导”原则,在紧急避让、疲劳监测等场景中提供分级预警与介入。MBUX沉浸式导航可将实时路况、环境建模与驾驶辅助视图融合显示,增强用户对智驾系统的信任感。

根据规划,全新CLA将于2025年底推出国产长轴距版本,轴距有望突破2850毫米,进一步强化空间优势。在30万元级豪华电动车市场,其将直面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等车型的竞争。奔驰通过差异化策略凸显品牌调性:一方面以百年造车底蕴打磨驾乘质感,另一方面通过本土化智能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从MMA平台的技术延展性来看,该架构支持电池容量从58千瓦时到85千瓦时的灵活配置,未来或推出磷酸铁锂版本以降低入门门槛。随着奔驰史上最强产品攻势的展开,CLA系列有望成为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支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