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探底:司机直呼“跑不动”
2025年的网约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震荡。多地司机反馈,实时订单价格已跌破“1元/公里”底线,部分城市甚至出现“5毛一公里”的极端低价。例如,厦门一名司机接到30.5公里的订单,到手仅19.97元,每公里收入不足0.65元;南京禄口机场至南京南站的34公里行程,司机收入仅17.2元,单价低至0.5元/公里。
低价背后是供需失衡的残酷现实。数据显示,成都超66%的合规网约车处于闲置状态,苏州日均运营车辆仅占总数50.7%,而北京、深圳等地司机数量每增长10%,订单均价便下降4.2%-1.7%。大量司机涌入行业导致平台持续压价,部分司机无奈转行,甚至出现“摆烂式跑车”现象,合规司机流失率飙升。

---
涨价试探:平台打响“第一枪”
然而,低价阴霾中已现曙光。2月27日,享道出行在厦门率先调整运价,舒享型实时订单的起步价、里程费、时长费等全面上调,成为2025年首个公开涨价的平台。尽管此次调价仅针对部分订单,且司机实际到手收入仍存疑,但这一动作释放了行业转向的信号。
部分区域性平台也开始尝试“高单价+低抽佣”策略。深圳某平台宣布将抽佣比例降至19%,江西新入局者喊出“全网最低抽佣”口号,厦门有平台将订单保底价提至2元/公里,重庆则推出单日流水保底奖励。这些举措虽被质疑“套路多”,但反映出平台为争夺合规运力,不得不让利司机。
政策倒逼:合规化加速行业洗牌
政策监管成为重塑价格体系的关键变量。郑州市近期要求2025年底前网约车“双合规率”提升至95%,并建立“红黑榜”制度,连续三个月垫底的平台将被约谈。佛山、武汉等地严查无证司机,广州超半数的合规司机因收入过低选择停运。
合规化推高了运营成本,不合规运力清退后,平台需通过提价吸引合规司机。北京、深圳等地的数据表明,司机资质审核趋严后,运力短缺可能成为价格反弹的契机。
---
技术革命:自动驾驶能否改写成本逻辑?
2025年也被视为自动驾驶网约车的“爆发元年”。曹操出行、滴滴、T3等平台加速布局Robotaxi,目标在2025-2026年实现规模化商用。若技术成熟,人力成本削减将重塑行业成本结构,但短期来看,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巨大,平台仍需依赖传统运力维持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自动驾驶数据与现有网约车订单的融合,或能优化调度效率,降低空驶率,间接为运价调整腾出空间。
未来展望:价格战转向服务战
行业共识是,单纯的低价竞争已难以为继。滴滴、曹操等头部平台开始聚焦差异化服务,如携宠出行、定制车型、学生专车等,试图通过品质升级支撑合理定价。
市场分析指出,00后消费群体更愿为体验付费,而政策合规、技术升级、运力优化将共同推动行业从“拼补贴”转向“拼服务”。若头部平台主导定价权,未来运价或逐步趋稳,但区域性价格波动仍将长期存在。

结语
2025年的网约车行业,正站在价格触底与转型求生的十字路口。司机收入能否回升,取决于政策执行力度、技术落地速度与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博弈。对乘客而言,低价红利或将消退,但更规范、更智能的出行服务时代正在到来。
互动话题:你愿意为更好的网约车服务多付费吗?评论区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