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 3 月前三周的市场数据及行业预测,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持续领跑,传统合资品牌加速下滑,新势力阵营呈现两极分化。以下是基于实时上牌数据、行业分析及政策动态的深度解读:
一、品牌销量排行榜(3 月前三周)
排名 | 品牌 | 销量(万辆) | 同比增长率 | 核心车型及销量 | 市场策略 / 技术亮点 |
1 | 比亚迪 | 12.06 | +28% | 海鸥(0.77 万)、秦 PLUS(0.72 万)、宋 PLUS 新能源(0.58 万) |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DM-i 混动技术覆盖 10-30 万元市场,刀片电池成本优势显著19 |
2 | 特斯拉 | 1.54 | +3.7% | Model Y(0.95 万)、Model 3(0.58 万) | 4680 电池产能释放,超充网络覆盖率达 98%,Model Y 降价至 25 万元区间刺激需求113 |
3 | 大众 | 3.41 | -12% | 朗逸(0.46 万)、速腾(0.44 万) | ID.3 降价至 12 万元区间,燃油车终端优惠超 3 万元,但转型滞后导致增速垫底110 |
4 | 丰田 | 2.08 | -9.3% | “一口价” 促销初见成效,但电动化布局仅 bZ4X 一款车型,市场认可度低113 | |
5 | 吉利银河 | 1.85 | +45% | L6(0.38 万)、L7(0.19 万)、星舰 7 EM-i(0.40 万) | SEA 浩瀚架构实现技术降维,星舰 7 EM-i 以 9.98 万元起售抢占插混市场,馈电油耗 3.75L/100km717 |
6 | 五菱 | 1.72 | +15% | 宏光 MINIEV(0.89 万)、缤果(0.42 万) | 3-10 万元市场绝对主导,通过 “低价 + 短途代步” 策略维持基本盘214 |
7 | 本田 | 1.15 | -12.3% | CR-V(0.23 万)、雅阁(0.18 万) | 燃油车终端优惠超 3 万元,电动化车型 e:NP1 月销不足 500 辆,转型严重滞后110 |
8 | 理想 | 0.79 | +32% | L6(0.38 万)、L7(0.19 万) | 增程式技术覆盖 30 万元以上市场,用户增购需求占比 68%19 |
9 | 小鹏 | 0.70 | +28% | MONA M03(0.39 万)、G6(0.31 万) | XNGP 全场景辅助驾驶标配,15 万元以下车型实现智能驾驶平权111 |
10 | 零跑 | 0.66 | +41% | C10(0.22 万)、T03(0.18 万) | 全域自研 + 供应链优化,C10 以 12.88 万元起售下沉县域市场,销量占比 42%113 |
二、车型销量 TOP 10(3 月前三周)
排名 | 车型 | 销量(万辆) | 所属品牌 | 价格区间 | 核心优势 |
1 | 五菱宏光 MINIEV | 0.89 | 五菱 | 3-5 万元 | 微型电动车标杆,月均使用成本不足 50 元,县域市场占比 65%214 |
2 | 吉利星愿 | 0.81 | 吉利 | 6.58-9.48 万元 | 纯电两厢车,FlymeAuto 车机系统 + 410km 续航,90 后用户占比 54%215 |
3 | 比亚迪海鸥 | 0.77 | 比亚迪 | 7.38-8.98 万元 | 刀片电池 + e 平台 3.0,405km 续航版本占比 70%,女性用户占比 68%114 |
4 | 比亚迪秦 PLUS 新能源 | 0.72 | 比亚迪 | 9.98-14.58 万元 | DM-i 混动系统,亏电油耗 3.8L/100km,10-15 万元插混市场份额 47%19 |
5 | 小米 SU7 | 0.65 | 小米 | 25.99 万元起 | 小米生态深度整合,订单用户中 BBA 换购比例超 60%113 |
6 | 特斯拉 Model Y | 0.62 | 特斯拉 | 25.99-35.99 万元 | 4680 电池 + 超充网络,30 万元以上纯电市场份额 28%113 |
7 | 比亚迪宋 PLUS 新能源 | 0.58 | 比亚迪 | 15.48-21.88 万元 | DM-i+EV 双线布局,15-20 万元 SUV 市场份额 32%114 |
8 | 吉利银河星舰 7 EM-i | 0.40 | 吉利银河 | 9.98-13.28 万元 | 雷神 EM-i 混动系统,馈电油耗 3.75L/100km,88 天交付 4 万台717 |
9 | 小鹏 MONA M03 | 0.39 | 小鹏 | 12.88-15.88 万元 | 全系标配 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覆盖 200 城,科技爱好者占比 63%111 |
10 | 比亚迪汉 EV | 0.35 | 比亚迪 | 20.98-29.98 万元 | 刀片电池 + 碳化硅电控,CLTC 续航 715km,高端纯电市场份额 18%914 |
一、品牌销量格局:新能源主导,传统品牌加速分化
1.头部品牌表现
- 比亚迪:以绝对优势稳居榜首,3 月前两周累计销量达 12.06 万辆(3 月 3-9 日 5.74 万辆,3 月 10-16 日 6.32 万辆),同比增长 28%。其核心车型海鸥(7,724 辆)、秦 PLUS(7,210 辆)、宋 PLUS 新能源(5,782 辆)占据销量榜前 10 席中的 4 位,DM-i 混动技术与刀片电池的协同效应显著。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达 36%,贡献了超 40% 的插混车型销量。
- 特斯拉:以 15,358 辆位列第二,Model Y(9,514 辆)和 Model 3(5,820 辆)仍是主力,但同比增速仅 3.7%,反映出市场对 “油电同价” 策略的敏感度提升。特斯拉通过 4680 电池产能释放和超充网络扩建(覆盖率达 98%),维持高端纯电市场地位。
- 吉利银河:以 18,535 辆跻身第五,其 “智能混动 + 高端纯电” 双线策略覆盖 15-30 万元市场,L6(3,780 辆)、L7(1,850 辆)等车型通过 SEA 浩瀚架构实现技术降维。

2.传统合资品牌下滑
- 大众:销量 34,081 辆,同比下滑 12%,仅朗逸(4,592 辆)、速腾(4,414 辆)进入前 20,终端优惠幅度扩大至 3.2 万元仍难掩颓势。大众 ID.3(1,105 辆)通过降价至 12 万元区间勉强维持市场份额。

- 丰田:销量 20,756 辆,同比下滑 9.3%,威兰达、锋兰达等车型通过 “一口价” 促销初见成效,但燃油车转型滞后导致整体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本田:销量 11,509 辆,同比下滑 12.3%,CR-V、雅阁等主力车型面临新能源替代压力,电动化布局仅 e:NP1 一款车型,市场认可度低。
3.新势力品牌两极分化
- 理想:以 7,940 辆重回新势力周榜第一,L6(3,780 辆)、L7(1,850 辆)凭借增程式技术在 30 万元以上市场实现突破,用户增购需求占比达 68%。
- 小鹏:以 6,988 辆排名第十八,MONA M03(3,919 辆)通过智能驾驶与高性价比策略,连续三个月交付破 1.5 万辆,XNGP 全场景辅助驾驶成为核心卖点。
- 零跑:以 6,638 辆位居第十九,C10(2,160 辆)通过 “全域自研 + 供应链优化” 实现 12.88 万元起售,县域市场销量占比达 42%。
- 小米:以 6,540 辆排名第二十,SU7(6,510 辆)依托 MIUI 生态实现手机 - 车机无缝流转,订单用户中 BBA 换购比例超 60%,展现出新势力品牌的创新破局能力。
二、车型销量特征:新能源霸榜,价格带重构
1.新能源车型占据主导
- 销量占比:3 月前两周新能源渗透率达 53.5%,其中纯电车型占比 66.2%,插混车型占比 28.7%。销量前十车型中新能源占 7 席,五菱宏光 MINIEV(8,946 辆)、比亚迪海鸥(7,724 辆)、吉利星愿(8,145 辆)分列前三。
- 价格带分布:3-10 万元:五菱宏光 MINIEV、长安 Lumin 等车型主导,满足短途代步需求,销量占比 23.5%。15-30 万元:秦 PLUS、宋 PLUS 新能源通过油电同价策略抢占市场,销量占比 47.3%。30 万元以上:特斯拉 Model Y、理想 L9、问界 M9 形成差异化竞争,智能化配置成为关键卖点。
2.燃油车加速萎缩
- 轿车市场:轩逸(4,414 辆)、朗逸(4,592 辆)等老牌车型排名下滑至第八、第九,销量同比减少 18%。
- SUV 市场:本田 CR-V(2,250 辆)、丰田 RAV4(2,728 辆)终端优惠超 3 万元仍难逆转颓势,新能源车型如宋 PLUS 新能源(5,782 辆)、小鹏 G6(3,10 辆)快速替代。
三、市场趋势与政策影响
1.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50%
- 乘联会预测 3 月新能源零售量达 100 万辆,渗透率 54.1%,其中插混车型同比增长 85.2%,成为核心驱动力。比亚迪、特斯拉、吉利银河占据新能源市场前三,大众、丰田等传统品牌若不能在 2025 年底前完成电动化转型,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萎缩至 20% 以下。
2.智能化与价格战并行
- 技术迭代:鸿蒙智行 M9(50 万元以上市场份额 18%)、小鹏 MONA M03(全系标配 XNGP)等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提升溢价能力。
- 价格竞争:小米 SU7(25.99 万元起)、零跑 C10(12.88 万元起)等车型通过供应链整合实现 “油电同价”,挤压合资燃油车生存空间。
3.政策红利释放
- 国补延续:单价≤6000 元的新能源车型补贴 15%,叠加地方促销政策,刺激 10-20 万元市场需求。
- 充电基建: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 5.2 万个,特斯拉超充站覆盖率达 98%,缓解纯电车型补能焦虑。
四、总结与展望
2025 年 3 月中国汽车市场呈现 “新能源主导、传统分化、新势力崛起” 的格局。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巩固龙头地位,特斯拉、理想、小鹏等品牌通过技术差异化抢占细分市场,而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需加速电动化转型以避免市场份额流失。预计全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 45%,智能化与价格战仍将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焦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