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长城汽车联手宇树科技:一场“机器人+汽车”的智能革命

    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长城汽车抛出一枚重磅炸弹——与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宇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这场跨界联姻不仅揭示了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的野心,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软硬结合”的新趋势。


    一、合作细节:分工明确,瞄准工业与汽车场景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运动控制”与“应用开发”展开深度协同:

    1. 宇树科技:负责机器人本体的硬件设计与底层运动控制技术,其四足机器人、机械臂等产品已在工业领域积累成熟经验。

    2. 长城汽车:聚焦上层应用开发,将机器人技术融入汽车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及车载智能系统升级,例如自动化装配、无人化物流及智能驾驶辅助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合作明确指向“工厂与汽车场景”,这意味着长城徐水等生产基地或率先实现机器人渗透率提升,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


    二、战略意图:智能化转型的“三向突围”

    1. 工业效率革命:

    当前长城汽车生产线自动化率已超85%,但柔性制造、复杂工艺仍依赖人工。引入宇树机器人后,生产线切换车型的调试时间有望缩短30%,人力成本降低15%。

    2. 智能驾驶补位:

    长城旗下毫末智行的城市NOH技术虽已落地,但在复杂路况决策上仍存短板。宇树的运动控制算法可优化车辆避障、路径规划等模块,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3. 全球市场卡位:

    宇树科技作为国产机器人出口代表,产品已进入欧美日韩市场。此次合作或为长城拓展海外智能工厂业务铺路,应对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竞争压力。


    三、燃油车“不抛弃”:双线并行的生存智慧

    尽管合作聚焦智能化,长城CTO吴会肖明确表态:“燃油车投入不会停止”。其逻辑在于:

    - 全球化需求:中东、东南亚等市场仍以燃油车为主,2024年长城海外销量中燃油车占比达67%。

    - 技术延续性:新一代高热效率发动机与混动变速箱研发持续,兼顾排放法规与用户续航焦虑。

    - 利润支撑:2024年财报显示,长城净利润126.92亿元中,燃油车相关业务贡献超60%,为智能化转型提供现金流。


    四、行业启示:中国制造的“第三条路径”

    不同于特斯拉“All in 电动化”或丰田“氢能优先”策略,长城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

    - 油电共生:燃油车利润反哺电动化研发,避免新势力普遍面临的现金流危机。

    - 软硬协同:通过跨界合作快速补足智能化短板,而非完全自研的高成本模式。

    - 场景驱动:从工厂到终端产品,机器人技术贯穿全产业链,实现降本与体验升级的双重目标。


    转型没有终局,只有持续进化

    当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还在实验室调试时,长城已联手宇树科技将四足机器人搬进工厂。这场合作不仅是一次技术联姻,更是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跃迁的缩影。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点的技术突破,而是生态协同的效率比拼。

    互动话题:你看好“机器人+汽车”的跨界合作吗?传统车企能否靠智能化逆袭新势力?评论区见!

    关注@观人心,穿透产业迷雾,把握转型先机!

    #宇树科技##汽车##国产机器人##长城汽车#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