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政策解读

    兰哈顿AK头像兰哈顿AK头像
    兰哈顿AK03-31

    工信部重拳整治行业“内卷”,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政策解读

    图片来自网络


    记者观察:行业变革的转折点
    2025年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的发言引发行业震动。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乏力等突出问题,工信部首次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从政策引导、技术突破到市场秩序规范,全方位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场政策宣示,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式进入深度调整期。

    图片来自网络


    一、整治“内卷式”竞争:破除行业毒瘤,重塑市场生态
    辛国斌直言,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已威胁产业健康:部分企业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乱象频发,导致行业利润下滑、技术投入缩水,甚至埋下安全隐患。为此,工信部打出组合拳:
    1. 强化执法监管: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专项行动,严查价格战、舆论抹黑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2. 引导企业转型:推动行业从“拼价格”转向“提质量、优服务”,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价值链;
    3. 优化资源配置: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同质化竞争。

    图片来自网络


    行业影响:政策直击痛点,但执行力度与效果仍需观察。有专家指出,过去地方保护主义与过度补贴曾助长无序竞争,未来需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规则,避免“一刀切”式监管。

    二、自动驾驶产业化提速:L3级准入落地,技术竞争白热化
    在智能化转型赛道上,工信部明确将L3级自动驾驶作为突破口:
    - 政策支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标准,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并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配套法规修订;
    - 技术路径:聚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鼓励前装V2X、5G通信模块,支持跨区域协同测试;
    - 产业布局:支持比亚迪、长安等车企加速L3级车型量产,同时带动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等供应链发展。

    市场展望:L3级自动驾驶或于2025年底进入商业化爆发期。据预测,2026年中国L3级新车渗透率将突破15%,相关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但技术落地仍面临成本高、责任界定模糊等挑战,需产业链协同突破。

    图片来自网络


    三、央企重组整合:从“大而全”到“强而精”
    国务院国资委同步释放重磅信号:推动一汽、东风、长安等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目标直指“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 资源整合:集中研发、制造与市场资源,2024年三大央企新能源汽车投资同比增长35%,自主品牌销量突破175万辆;
    - 技术攻坚:聚焦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卡脖子”领域,推动“三电”技术自主可控;
    - 全球化布局:统筹海外市场拓展,应对贸易壁垒,目标形成超500万辆年产能的全球竞争力。

    争议与挑战:重组可能面临文化融合、管理效率等问题。专家建议,应借鉴“南北车合并”经验,以市场化手段为主,避免行政化“拉郎配”。


    四、行业转型方向:质量跃升与生态重构
    辛国斌提出的“四个转变”,为产业指明路径:
    1. 技术创新:从应用层转向底层突破,如电化学体系、操作系统等;
    2. 产业融合: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
    3. 服务延伸:构建“产品+服务”生态,提升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4. 数字化转型:以AI赋能研发、制造与供应链,培育数字化服务商。


    企业应对:比亚迪、广汽等已启动智驾系统下探计划,小鹏、华为则加码车路协同生态。未来,能整合技术、资本与生态资源的企业,方能在洗牌中胜出。

    结语:阵痛中的新生
    工信部的政策组合拳,既是纠偏也是赋能。整治“内卷”为行业止血,自动驾驶与央企重组则为转型造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实现从“规模之王”到“质量冠军”的跨越,2025年将是关键分水岭。正如辛国斌所言:“唯有以质为先、行稳致远,方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