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杨建东公开质疑番茄小说头部作品《十日终焉》涉嫌抄袭其十年前的创作《上帝们的那些事儿》,然而事件尚未明朗,杨建东的作品却遭平台以“抄袭”为由下架。这场“抄袭者安然无恙,原创者反被绞杀”的荒诞戏码,引发全网对网文平台审查规则和版权保护的双重质疑。
1. 《十日终焉》的抄袭指控
《十日终焉》作为番茄小说的顶级IP,自2022年连载起长期霸榜,全网超82万人打出9.9分,商业价值巨大。然而,其“十二生肖死亡游戏”“十日轮回”等核心设定,被网友扒出与多部经典作品高度相似,包括日本动漫《赌博默示录》《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以及国漫《world game》等。例如,《赌博默示录》中“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与《十日终焉》的“喜怒哀乐四情扇”几乎如出一辙,甚至结局均指向“卡牌垄断”博弈。

尽管网友制作了详尽的“调色盘”对比,平台却始终未对《十日终焉》采取下架或处罚措施,作者“杀虫队队员”仅以“未看过原作”回应,被质疑避重就轻。

2. 杨建东的反击与反噬
作家杨建东的《上帝们的那些事儿》创作于十年前,以多宇宙博弈、高智商群像为特色,曾被科幻读者视为“烧脑神作”。近期,有读者发现《十日终焉》的叙事结构与《上帝们的那些事儿》存在相似性,杨建东本人亦公开质疑其涉嫌借鉴。

魔幻转折:指控发出后,番茄平台迅速以“抄袭”为由下架杨建东的《上帝们的那些事儿》,却未提供具体鉴定依据。杨建东在社交媒体发出控诉。

《十日终焉》作为番茄的“摇钱树”,已衍生大量周边产品,商业利益庞大。平台被指为避免IP价值受损,对抄袭争议采取“冷处理”,甚至压制维权声音。

杨建东作品的下架被网友视为“杀鸡儆猴”。此前,番茄另一作者许仙因“抄袭自己未签约废稿”遭平台追讨稿费,暴露出平台规则的自相矛盾。“平台鉴定抄袭的标准,大概只看作品流量和商业价值。”

行业痼疾:抄袭界定模糊,创作者沦为“弱势群体”
网文题材高度同质化,“借鉴”与“抄袭”的边界长期模糊。尽管行业呼吁采用“时间戳”等技术确权,但平台执行力度不足。杨建东事件暴露了原创作者在资本面前的无力感,也折射出网文生态“劣币驱逐良币”的危机。

结语:
当资本为利益“捂嘴”,当原创沦为“高危职业”,网文行业的未来何在?杨建东的遭遇绝非个例,而是整个生态的缩影。我们呼吁监管部门介入,推动抄袭鉴定标准化;更期待平台放下“流量至上”的傲慢,还给创作者一个公平的战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