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媒体丨行业解读】中美关税战之战,仍然是一场胜似热战的对抗。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在“对等关税”政策生效的背景下,进口车价格飙升,诸如奔驰GLE(图片|配置|询价)、宝马X7等热销车型都面临着大棒求生的挑战。美系代表特斯拉依托北美供应链抵御冲击,贸易战正在推高消费成本,成为产业链上不好解的死扣。

尤为强调的是,一众美系车企在华业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市场战略、供应链成本和品牌竞争力层面,出现了“关税重压”下的窘境。而在众多美系车企中,受伤较重的就有别克、特斯拉等品牌。
别克汽车:出口受阻,中国市场变数增加
以别克为例,最大的“伤害”就就是面临着出口受阻与本土化转型的双重压力,尤其出口停滞正在加剧产能危机。别克作为上汽通用旗下主力品牌,此前通过上汽通用汽车东岳工厂向美国返销昂科威等车型(2024年出口量约4.7万辆),但中美关税政策直接切断了这一路径。

此前,别克汽车借助“一口价”策略,刚有复兴苗头,而且在关税之前,刚刚上市了新款昂科威S白金版,依然推出“一口价”策略。但是当前关税政策,势必加剧别克的外销压力。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别克出口美国的昂科威(2024年约4.7万辆)或许面临成本激增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其销量进一步承压。

作为深耕中国市场超二十年的合资品牌,出口渠道的消失,迫使别克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转型,但其传统燃油车业务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截至2024年,上汽通用销量已经连续7年出现下滑,销量受挫、利润下滑(2024年上汽集团净利润同比减少87%-90%)与新能源转型待加速的矛盾,目前上汽通用产能利用率已降至16.2%,叠加关税政策的外部压力,很可能增加别克在中国市场的变数,市场求生变得举步维艰。

更何况,此前就传出上汽通用沈阳北盛基地面临关停的消息,工厂更衣柜和班组柜已经清空,设备也准备开始拆除。无独有偶,上汽通用烟台东岳工厂、武汉工厂以及上海金桥工厂也面临着生产线调整或资产处置的局面。
毋庸置疑,“一口价”促销策略难以抵消关税导致的成本压力。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若别克无法通过国产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其市场份额可能被本土新能源品牌进一步蚕食。
特斯拉:供应链依赖与高端市场受挫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命运多舛的特斯拉,恐怕此刻的马斯克,肠子都悔青了,悔不当初花了2.6亿美元赞助特朗普成功竞选。而且有消息称,由于担心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将削弱整个汽车行业,华尔街多位分析师近期相继下调了特斯拉的目标。

关税政策将提高特斯拉的价格,侵蚀已经疲软的需求。瑞穗金融集团预测,汽车关税将推高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并可能使特斯拉2025年在美国的收入减少3.5%。
而且,在中国市场,关税引发进口特斯拉断供危机,特斯拉在美国生产的Model S和Model X因中国加征关税(84%)面临价格大幅上涨,紧急在华停。例如,一款100万元的进口车需额外支付59万元关税,导致消费者转向国产Model 3/Y或其他国产高端电动车。
4月1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其Model S和Model X车型已不再提供“订购新车”选项,目前相应车型页面中仅显示有“了解”按钮,点击后显示了“查看现车”的选项,而Model Y和Model 3车型则依然显示“订购”选项。
所以,特斯拉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期,做出此举,虽然属于自救求生,但是断供无疑正在自杀式削弱其“全产品线覆盖”的战略优势。

话说回来,特斯拉虽在中国生产Model 3/Y,但其美国工厂仍依赖中国供应的锂电池、压铸件等核心零部件(占整车成本35%-40%)。关税推高零部件进口成本,可能挤压利润率,并迫使特斯拉加速中国本土供应链建设。此外,美国对华加征的锂电池关税(145%)进一步威胁其全球电池供应链的稳定性。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华销量创下13.72万辆的新高,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特斯拉需在技术迭代(如FSD本土化)和价格策略上更贴近中国市场需求,以应对比亚迪、蔚来等品牌的竞争。所以,特斯拉依赖单一市场(中国占其全球销量的40%)的风险正在加剧。
编辑点评:看起来,汽车行业要乱套了——关税政策暴露了全球化供应链的脆弱性。美系车企需重新评估“离岸生产”模式,将更多高价值环节(如电池、芯片)转移至中国或其他低成本地区,以规避关税风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2024年出口129万辆,同比增长24.3%)正重塑竞争格局。
一言蔽之:美系品牌若无法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推出差异化产品,可能被本土品牌挤出主流市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