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155万迈巴赫S480跑滴滴!车主:我跑的不是车,是高端出行新赛道

    2025年4月,一辆贴着“滴滴接单中”标识的迈巴赫S480在上海街头引发围观——车主花155万元购置的豪华座驾,竟沦为“接单工具”。当“155万豪车跑滴滴”的话题冲上热搜,网友戏称“这是把‘移动行宫’开进了网约车江湖”,而车主王凯的回答更令人意外:“我瞄准的是高端出行的‘空白市场’。”

    一、百万豪车跑滴滴?他用“反常识”解锁新商机

    在虹桥机场VIP通道,乘客李女士看着眼前的迈巴赫愣了神:“APP显示‘豪华型’,没想到真的是迈巴赫!”车内,Nappa真皮座椅自带加热按摩功能,香氛系统飘着雪松木香,后排小桌板上还摆着依云矿泉水和湿毛巾。王凯坦言,这辆2025款S 480 4MATIC落地价155万元,单是每年保险就高达5.4万元,日均使用成本超过2000元(含折旧、油费、保养)。

    “传统网约车市场饱和,但高端商务人士需要‘移动会议室’。”王凯曾是互联网创业者,发现机场接送、商务洽谈等场景中,客户对车辆的品牌力和舒适性要求极高。迈巴赫的“隐性价值”远超账面成本:3.0T V6发动机搭配空气悬架,滤震效果堪比“魔毯”;后排双12.3英寸液晶屏支持无线投屏,曾有乘客在40分钟车程内完成合同签约。数据显示,他的订单中80%来自企业高管,客单价超800元,是普通快车的10倍。

    二、豪车接单“算账经”:表面亏钱,实则在“赚口碑”

    打开王凯的记账本,养车成本令人咋舌:每月油费8000元、保养费5000元、洗车费1500元,加上车辆折旧,日均固定支出达1200元。但他的流水账单更耐人寻味:3月共接单120次,其中20次来自企业长期包车,单笔订单超5000元;剩余订单中,60%乘客主动添加微信预约下次服务,复购率达45%。“上周送一位企业家去苏州,他当场签了3万元的季度用车合同。”王凯笑称,豪车是“会移动的商业名片”。

    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策略,暗合商业逻辑:迈巴赫的品牌溢价正在重构高端出行的“信任成本”。某咨询公司总监张女士表示:“用迈巴赫接送客户,比送礼品更显诚意,还能避免租车公司的‘车型不符’尴尬。”

    三、争议背后:是“土豪任性”,还是“商业前瞻”?

    面对“155万买车跑滴滴值不值”的质疑,王凯算了笔“长远账”:迈巴赫S480市场保值率达70%,三年后转手仍能卖100万元;而通过高端服务积累的企业客户,带来的商业资源远超车辆贬值损失。更有人发现,他的接单路线刻意覆盖陆家嘴、外滩等商圈,“豪车+接单”本身就是流动的广告——抖音上#迈巴赫滴滴司机 的话题播放量已超2.3亿,不少乘客为“打卡豪车”专程下单。

    行业人士指出,这一现象折射出消费分级趋势:中国高端网约车市场规模2024年达120亿元,年增速35%,但供给端长期被租车公司垄断,服务标准化不足。王凯的尝试,实质是用“重资产投入”抢占细分赛道,验证“体验经济”下的溢价空间。

    四、网友热评:当“豪车梦”照进现实

    “车主不是在跑滴滴,是在给‘打工人’开眼界!”“坐一次迈巴赫滴滴,够发半年朋友圈。”评论区里,有人算“经济账”:“普通车跑滴滴月入1.5万,迈巴赫月均流水3万,但养车成本就2万,看似赚得少,其实在‘玩跨界’。”也有人担忧“成本太高难回本”,但更多人认可这种“打破常规”的勇气:“敢用百万豪车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胆识。”

    正如财经博主所言:“当其他司机在为几块钱补贴抢单时,王凯看到的是‘注意力经济’和‘圈层突破’。迈巴赫的方向盘上,握着的或许是高端服务的新密码。”

    结语:155万买的不是车,是破局的入场券

    从“豪车自用”到“豪车商用”,王凯的选择打破了人们对“奢侈品”的固有认知。在网约车行业内卷加剧的当下,他用“降维打击”开辟新赛道——卖的不是出行服务,而是“稀缺体验”和“社交货币”。这场关于“豪车价值”的实验,或许正在改写高端服务业的竞争规则。

    你愿意为一次迈巴赫滴滴之旅买单吗?如果是你,会用百万豪车跑滴滴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看看“土豪思维”和“商业思维”谁更胜一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