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首款车型正式上市,11.98万元的起售价直接击穿市场心理防线。然而,这场看似“真香”的定价背后,争议与期待并存——李斌宣称订单“符合预期”,但媒体爆料大定订单已破万辆;设计争议、换电延迟、竞品围剿……萤火虫真能成为15万级市场的“搅局者”?

萤火虫的定价策略堪称“精准刀法”。从预售价14.88万直降到11.98万,降幅近3万,直接对标比亚迪海豚、大众ID.3等主流车型。李斌直言,降价是“综合考虑市场情绪和毛利盈利性”的结果,但消费者更关心:这波降价是否动了蔚来的“奶酪”?有用户调侃:“蔚来车主增购新车,老车主会不会吃醋?”

萤火虫的核心卖点集中在安全与智能化。83.4%的高强度钢铝车身、9安全气囊、中欧双五星认证,直接碾压同级竞品。智驾方面,地平线征程5芯片支持高速NOA和记忆泊车,车机系统“Lumu”主打简洁交互。但用户更在意的是:这些配置是否真能“打”?有车主表示:“安全配置亮眼,但设计像‘六眼飞鱼’,开出去怕被当改装车。”
萤火虫的“三眼大灯”设计引发两极评价。欧洲团队主导的仿生美学,在国内被吐槽“科幻感过重”“像儿童玩具”。李斌坦言:“设计争议早有预料,但萤火虫要面向全球市场。”更尴尬的是,萤火虫的“高端小车”定位与品牌溢价能力脱节——相比宝马MINI的经典设计,萤火虫的“故事感”尚未建立。

萤火虫暂不支持换电,BaaS方案延至8月,被指“割韭菜”。李斌解释:“需匹配第五代换电站,避免资源挤占。”但用户质疑:“乐道都用上换电了,萤火虫凭啥掉队?”事实上,蔚来正面临换电网络的内卷——40%的换电站已向乐道开放,萤火虫若全面接入,成本压力陡增。
行业预测萤火虫稳态月销在3000-5000台,但挑战重重:向上需突破“低价低质”刻板印象,向下要对抗海鸥、星愿的性价比围剿。若欧洲市场拓展顺利(计划年内公布合作),或能缓解国内压力。不过,李斌的“豪言”仍需时间验证:“希望萤火虫成为高端小车市场的10%。”
萤火虫的“低价走量”能拯救蔚来的销量焦虑吗?你愿意为11.98万的小车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