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华为在上海正式发布乾崑智驾ADS 4系统,标志着国内智能驾驶技术迈入L3商用新阶段。与此同时,比亚迪早在今年2月就推出了全民智驾战略,其“天神之眼”系统已覆盖全系车型。两大巨头技术路线有何差异?谁更能代表未来?

华为ADS 4:L3级自动驾驶的“技术天花板”
华为乾崑ADS 4的核心突破在于WEWA架构(World Engine世界引擎+World Action Model世界行为模型),通过AI生成罕见驾驶场景(如“鬼探头”、极端天气等),实现“AI训练AI”的飞跃。具体优势包括:
1. 性能提升: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减少30%。
2. 安全升级: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支持全时速(4-150km/h)、全方向、全场景防护,并首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探测精度达3cm)。
3. L3商用落地:ADS Ultra旗舰版支持高速L3自动驾驶,可实现泊车代驾、ETC无感通行等功能,预计6月覆盖全国50万个停车场。
目前,华为ADS已合作22款车型,覆盖15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如阿维塔06等。

比亚迪DiPilot:“全民智驾”的平价路线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分为三档:
- DiPilot 600(三激光雷达,仰望车型)
- DiPilot 300(单激光雷达,腾势/高端车型)
- DiPilot 100(纯视觉方案,7-20万级车型)

核心亮点在于:
1. 低成本普及:纯视觉方案(前视三目摄像头)实现高速NOA、代客泊车(成功率99%),最低下探至7万元车型。
2. 数据优势:依托440万辆L2+车型的数据库,训练里程达7200万公里/天。
3. 场景覆盖:记忆领航(MNOA)支持高频通勤路线,AEB刹停时速达100km/h(未来将扩展至140km/h)。

华为以技术突破定义高端智驾标杆,比亚迪则通过规模化实现“智驾平权”。两者分别从“向上探索”和“向下普及”推动行业进步,实则殊途同归。未来,随着L3法规完善和数据积累,这场竞赛或将走向融合——毕竟,安全与体验才是用户的核心诉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