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慢充、快充、换电:新能源车补能的N种方式,原理大揭秘!

    说车不飙车头像说车不飙车头像
    说车不飙车前天 12:27

    咱们新能源车主啊,除了关心续航,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充电”这回事儿了。慢了急,快了心疼电池,找桩难,接口对不上……哎呀,各种焦虑!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理一理新能源车的几种主要“补能”方式,搞懂它们,保证你以后充电不再心慌!

    咱们现在给新能源车“加电”,主要有这么几种方式:家用充电、公共充电(分快慢),还有这两年热起来的换电。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就像咱们加油有加不同标号的汽油一样。

    第一种:家用充电桩——你的专属“慢充”站

    想象一下,你回家了,把车停好,随手插上充电枪,第二天早上起来电就充满了。这就是家用充电桩的日常。它通常使用的是交流(AC)电。充电速度相对较慢,功率一般在7kW左右,充满一台车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它的特点就是方便、专属。最适合在回家过夜或者长时间停车的时候使用,利用晚上的低谷电价充电,成本也比较划算。

    家用充电桩输出的是交流电,车辆需要一个叫做“车载充电机”的设备,把交流电转换成电池能储存的直流(DC)电。这个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决定了你的车慢充最快能有多快。

    优点是方便、经济、对电池比较友好;缺点就是慢,不适合应急补能,而且需要有固定的停车位和安装条件。


    第二种:公共充电桩——马路边的“加油站”,分快慢

    公共充电桩是为所有新能源车提供服务的,一般建在商场、停车场、高速服务区等地方。它又分为两种:

    公共交流慢充桩:

    跟家用充电桩原理一样,也是输出交流电。功率可能比家用的略高一些,但速度依然是慢充级别。适合你在商场逛街、上班时长时间停车的场景,充几个小时也能补不少电。相比直流快充桩成本可能低一些,但同样的问题是慢。


    公共直流快充桩:

    这个就是大家常说的“快充”了,它输出的是直流(DC)电。功率从几十kW到几百kW不等,充电速度快得多,有的车十几分钟、半小时就能充到80%。高速服务区跑长途需要快速补能,或者市区应急需要快速充电时,快充桩就是首选。

    快充桩内部就有一个强大的转换器,直接把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然后 bypass(绕过)车载充电机,直接把直流电“喂”给电池。这样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全球有好几种快充接口标准,比如中国的GB/T、欧美的CCS、日本的CHAdeMO,还有特斯拉自己的NACS(北美充电标准),现在有些车企也开始采用或兼容NACS接口了。充电桩和车辆之间还会通过通信协议“商量”用多大功率充电,保证安全。

    优点是速度快,大大缓解里程焦虑;缺点是充电费用通常比慢充高,长期频繁快充理论上对电池寿命有一定影响(但现代电池管理系统也在尽量优化),而且不是所有车型都能支持最高功率的快充。


    第三种:换电站——像换电池一样方便快捷

    换电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补能思路。它不是给电池充电,而是直接把车上没电的电池包替换成一个充满电的电池包。

    追求极致的速度和便利性。整个过程通常由自动化设备完成,几分钟就能搞定,速度堪比燃油车加油。

    换电站需要车辆采用标准化设计的、可快速拆卸的电池包,并且换电站内要有电池仓储、充电设备和自动化换电机械臂等。车辆开进换电工位后,机械臂会自动完成电池的拆卸和安装过程。

    优点是非常快,没有充电等待时间;有利于电池的统一管理和检测,可能能降低购车成本(如果采用电池租赁模式)。缺点是换电站建设成本高,需要庞大的电池库存,而且对车辆的电池包有严格的标准化要求,只有支持换电的特定车型才能使用。目前换电模式的普及度相对较低,主要由少数几家车企和运营商在推进。


    所以你看,无论是家充、公共慢充、公共快充,还是换电,它们就像是新能源车的“不同能量套餐”,各有各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搞清楚这些,下次你需要补能的时候,就不会迷茫,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给爱车“加满血”,告别充电焦虑!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